加人即塌房?芒果综艺陷入粉丝抵制漩涡

发布时间:2025-09-03 12:31  浏览量:1

#美女#

加人即塌房?芒果综艺陷入粉丝抵制漩涡

综艺加人本是常事。但这次不一样。《女子推理社3》招商PPT上一个神秘剪影和“好友加盟”字样让粉丝瞬间炸锅。戚薇和李一桐直播时都不敢肯定回应。她们说不知道要不要加人。模糊表态更添疑虑。

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

一、粉丝抵制为哪般

“沉浸感”是推理综艺的生命线。《女子推理社》的剧情是连续剧式的。从第一季卧底公司到第二季潜入酒店。NPC长期存在。故事环环相扣。加新人就像电视剧中途换主角。割裂感太强了。粉丝们不买账。

“共苦”情结才是关键。这节目出道时并不被看好。戚薇、张雨绮、李一桐、李雪琴、田曦薇、张艺凡六位MC硬是扛过了艰难期。现在节目火了。突然加人?粉丝觉得这是摘桃子。新人坐享其成。一句“第一季的时候多少人看不上,现在节目火了又想贴上来了”道尽不满。

镜头分配和“团魂”担忧。六人配置本就平衡。加人必然稀释老成员镜头。更怕有人被替换。粉丝追群像综艺,追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化学反应和那份默契。

二、抵制风波非个例

《女子推理社》并非特例。

《种地吧》2024年7月的“招新”风波更猛烈。官博掉粉超87万。从187万几乎跌破100万。粉丝在演唱会现场将口号从“十个勤天做大做强”改为“十个勤天缺一不可”。最终节目组和成员蒋敦豪都发声强调“没有人会拆散十个勤天”。风波才暂告段落。

《名侦探学院》第五季加入杨迪、吴昕和庞博。也引发IP粉丝强烈不满。批评新成员与节目基调不搭。

三、平台的两难与考量

平台加人并非盲目决策。

档期与成本是现实压力。艺人常有演戏、巡演等其它工作。协调全员档期本就困难。一旦群像IP走红,艺人片酬也可能上涨。推出新人是控制成本、应对变动的一种方式。《种地吧》就被提及因“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手不足”,需要新人帮忙。

IP长效化是核心目标。芒果深谙群像IP运营之道。从“快乐家族”、“天天兄弟”到凭借《欢迎来到蘑菇屋》翻红的“0713”再就业男团。他们擅长让嘉宾在共同任务中培养友谊。再通过衍生节目(如《女子推理社》的《姐姐妹妹抓娃娃》)深度挖掘IP价值。对平台而言,打造持久节目IP比依赖单个嘉宾更重要。《明星大侦探》十季常驻MC亦有变动,但IP影响力犹在。

新人融入亦有成功先例。《花少5》的赵昭仪就凭借爽朗性格成功融入“北斗七行”,被粉丝爱称为“妹宝”。杜海涛和吴昕早年加入《快乐大本营》时也青涩,但在“快乐家族”IP潜移默化下逐渐被接受。

四、圈层化时代的粉丝情感

如今的网综时代。很难再现《快乐大本营》那样的全民爆款。综艺受众更垂直、圈层化。粉丝与节目的情感联结更深。投入度更高。对“原班人马”和“团魂”的执念也更强。他们视自己支持的团体为“独一无二”的。拒绝轻易改变。

这种情感也蕴含巨大商业价值。《种地吧2》吸引了26个广告赞助。安慕希等品牌通过节目定制产品在抖音创下销售纪录。粉丝甚至会主动到品牌方评论区“求赞助”。但这种基于强情感连接的商业生态异常脆弱。一旦节目组操作不当,反噬也猛烈。

五、未来的出路在何方

沟通与尊重是关键。平台在决策前需充分考虑粉丝情感。透明沟通胜过“剪影”暗示。学习《种地吧》后期明确“十个勤天不换人”的果断。“换茬”招聘应明确岗位性质,避免误解。

创新模式而非硬塞人。或许可借鉴芒果2025年“Young片计划”。让新人在独立样片中接受市场检验。而非直接空降成熟IP。或为新人开辟衍生节目。自然过渡。

内容为本,IP为核。最终能穿越周期的。永远是优质内容和完善的IP运营机制。嘉宾阵容是为节目内容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结语

加人不是原罪。粉丝也非无理取闹。

大家抗拒的是那份被破坏的默契与陪伴感。是害怕初心被流量和商业置换。

对平台而言。需要在IP扩张与粉丝情感间找到平衡。“有丝分裂”需谨慎。

加法好做。添彩不易。

归根到底。真诚才是最强的“团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