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九世:他是法国唯一被封圣的国王,也是全欧洲最完美的国王

发布时间:2025-09-03 11:12  浏览量:1

圣人究竟是什么样子?你说得清吗?反正大多数人活一辈子也没见过。可在法国,有个国王真就活成了“圣人牌子”,死后直接升格成圣,这事搁谁也想不明白里边的门道——他不是神职人员,也不是被狮子咬死的烈士,就是堂堂一个戴皇冠的王。你看那些金色画像里,他腰杆笔直,手扶权杖,哪像世间的苦人儿。其实……真实的他,人生可是跌宕起伏、恩怨交错,还经常让母亲操碎了心。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位被全欧洲吹爆的“圣王”,路易九世。

很多老法国人一提起这个名字,脑子里就蹦出“最好的国王”这几个字。不仅是因为他会打仗,更因为他做国王那会儿,谁都觉得这人“心眼实诚”,哪怕用现代话来说,都有点过于正气了。可你别以为他一出生就天命加身、锦衣玉食,其实纯属赶巧,刚到十二岁,人生第一场大麻烦就冲他砸过来。

当时,他爹路易八世刚咽下最后一口气,整个巴黎城顿时跟水烧开了一样。别看法国国王身份拉风,中世纪欧洲那一套,封建领主分天下,王权跟咱们熟悉的“皇帝说了算”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孩子小,大贵族们心里就嘀咕:这不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吗?各家领主蠢蠢欲动,咬着牙齿都憋着劲要闹事,指不定想一脚把王家孩子踹下马。

这时候救场的,不是谁家铁骑军团,反倒是巴黎城里手里没几个铜子的老百姓。大半夜,太后布朗歇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带着自家娃出城,满脑子估计都在念叨“这回儿命得扔这儿了”。正愁时,成群市民扛着锅碗瓢盆和自己家藏的破长矛哗啦啦跑出来往王家队伍身边一挤——那架势你还真别不信,城门外一大帮人就那么摞着,誓死护着小国王回了巴黎。谁说中世纪都是贵族的天下?一到要命关头,还是底层人把路易给送回王宫的。路易后来年年感念这事,没事儿就心疼巴黎的穷苦人,跟底层老百姓始终有那么点兄弟情义。

不过贵族这帮人,脸皮厚的很,所谓叛乱,根本停不下来。到路易十六岁那年,国内兵马四起,最难缠的主儿是布列塔尼、图卢兹那些“祖传不服”的豪强。小时候要不是一身溜达劲估计早被捏爆,小路易倒不算是那种天生的狠人,奈何胆子大,打仗又有点门道——几场仗打下来,不仅把叛军收拾清净,还在贵族圈子里砸下了“说了算”的名头,法国的老百姓那阵儿能踏实睡个安稳觉,离不开他的狠劲和运气。

可惜和平没多少年,英格兰国王又开始惦记法国的老地盘。约翰王那会儿惨败,祖业全丢了,英法两家愁肠百转。新登基的亨利三世看这边国王年少,说白了就没把路易看在眼里——想捞回自家失地,还怂恿法国贵族闹事。这事要放在别国,孩子国王八成饭碗不保。可路易偏偏生了副沉得住气的脾气,硬是顶住压力,一边拉拢人心、一边收拾局势,第一次英伽大军冲进来,还真扛住了。

到跟英军正面顶的时候,他手底下人少,王太后都急得嚷嚷上火;但路易九世仿佛天不怕地不怕,调兵遣将,硬是把英军打了回去,给英王一个体面的台阶下,还“讲仁义”归还土地签和平条款。这一幕搞得自家贵族都气得跺脚,觉得这国王有点太软,可路易吃这一套,上来就说:两家打下去没完没了,不如收一收。你说他真谦和?未必。其实更多是看得开——他知道想当“全欧洲的好国王”,光靠拳头还不行,最后「做圣人」得留条好名。

不过有些事儿,命里注定,骨血难改——他这个人,骨子里带了点“宗教极端份子”那股劲儿。我打小时候听老人讲,都说“娘亲管教难逃”,这话搁任何年代,多少有点道理。路易从小爹不在家,母亲布朗歇,每天不是带着他去教堂,就是在家里翻着《圣经》给他看故事。母亲信那叫一个虔诚,甚至夜里祷告,带着路易跪凉地板;据说小王子有时候冻得脸色发青,母亲还让他忍着,抱怨都没地儿说。正是这种熏陶,让路易长成了个真信教、信到骨子里的孤勇者。

后来做了王的路易,别人半夜喝酒打牌,他半夜祷告忏悔;人家宫廷吃肉喝酒,他斋戒麻布长袍,有钱也不愿剃胡子理头发。宫廷最招人议论的不是他会不会打仗,而是“国王天天亲自帮瘸腿乞丐洗脚”。就连麻风病人他都不嫌弃,每次分餐,还递一大勺汤,让人家喝个饱。你说这样的人,是有点作秀,还是天生的共情心?咱也说不明白。反正底层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路易的圣名从宫墙一直传到烟火巷口。

咱闲话一句,这世上好人也能做糊涂事。路易对自家兄弟姐妹,一片深情,到底是母亲思念成疾,他便赶紧从东方赶回巴黎;可换到宗教领域,他却动了点狠手,那些异教徒、犹太人,在他体面仁慈的面孔背后,其实也无处可逃。审判所、火刑台,跟他的名字一同被刻进历史。唉,这个时代的人,正与错很难一句话说清楚。

等到路易真显出“圣人本色”的,就是东征十字军的事了。这不是政客们的权宜之计,而是他跟上帝“订下”的承诺。有一回他差点病死,赌咒说只要能康复,就亲自打响圣战。果然好了,人也发疯,就拉大旗亲率十字军东征。起初打得还算顺风,占了两座要塞;可越打越难,传染病一来,队伍稀里哗啦就散。他小弟都没了,自己也落进敌人手里。放在别人身上,这一跤就起不来了,丢人丢到海外。路易却没认栽,交了赎金,脸面不要,活着回来,再凑着打几回合,实在撑不住,才带着伤回国。中世纪的欧洲平民春天,一夜间冒出来一群农民要去救他,有点像后来的“粉丝经济”,谁说那时候没人气偶像?

十字军的最后一幕,还是由他亲自拉下帷幕。这次目标是突尼斯,一伙子人马,气势汹汹要扳回上一仗的颜面。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到头皮发麻——还是老套路,先是连胜,后是一场瘟疫,士兵们倒下一片,连他也没挺过。那个夏天,圣王倒在异国沙滩上,十字军运动画上一个句号。欧洲人自那以后,真真没有心气去打圣战了。

路易九世最后就那么凉在异乡,可等到尸身一运回家,整个法国掀天盖地地奉他为神。教皇其实本来不想把国王随便封圣,可耐不住老百姓全城全省喊“圣路易”,几乎给他抬到了天堂一样的位置——教会只好就坡下驴。这在欧洲历史,真算一桩稀罕事:一个活得实在的,既有铁腕又有温情,既慈悲又有瑕疵的圣人,就这么挂在了法国人心头顶。

故事往下,其实没什么完美句号。千年以后,谁还记得麻布衣服是不是扎人?谁能看懂他在庙堂与市井,嘴角笑意背后的纠结?或者说,谁比得过这样的人——打过仗,洗过脚,生过病,受过冤,有时候狠起来让人寒心,有时候善起来近乎迂腐。咱们常说,英雄不过如此,其实“圣人”也不过如此。毕竟,世间的事,哪有那么纯粹的黑白分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