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3种形式谈恋爱的情侣,是会结婚的

发布时间:2025-05-22 08:12  浏览量:4

具象化的爱,是身份的改变。从恋人到夫妻,就是把爱情从浅水区,投入到了浪花更大的深水区。

这就需要升华彼此相爱的能力,才能在这片水域中如鱼得水、得偿所愿。

对于爱情,村上春树如是说:

“我不想找一个搭伙过日子的人,我想找一个一见我就笑,我一见就笑,喝了酒满眼是光,给我讲浪漫和爱的人。”

这样的爱情,人人向往之。只是,人生波折才是常态,持久的爱意,是大多数人的求而不得。

老一辈的爱情,都是在柴米油盐之间磋磨出感情的。

甚至,有的在婚前都没有真实地去相处过。打打闹闹,一辈子也就过去了。看似鸡飞狗跳,但在细节里仍然有着关心。

嘴上吵着、骂着,却仍然按着对方的口味做饭菜,严密监管着对方按时吃药,注意身体。

现在啊,我们有条件在婚前试错,更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对方的内心。通常,学会以这3种形式谈恋爱的情侣,是会结婚的。

把指责,换成鼓励

陈繁齐《那些最靠近你的》中写道:

“你把一次的目光借给我,我就还了你无数次。”

最初的爱恋,如熠熠星光般闪烁。禁不住追随对方的身影,看见对方的一切,都觉得是好的。

可是随着两个人越发靠近,光环渐渐褪去,两个人之间的差异渐渐浮了上来。

矛盾出现了,对方在自己的眼中,便不是那样美好无瑕了。

感情进行到这一阶段,很多人便把爱恋的目光变成了习惯性的指责。

我们总想,以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去说服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得到对方的认可。

可是,改变一个人这件事,真的是太难了,即使是在最亲密的关系当中。

而指责,往往让这件事的难度更加一层。相反的,能够把说教转换成鼓励的恋人,彼此之间的包容度更高、契合度更强。

把隐忍,换成表达

恋人之间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有些事情做的不好,也不是办错了对方的嘱托,而是的

隐忍着不愿去沟通,去表达。

不懂得沟通的恋人之间,即使表面上风平浪静,内里也是波涛汹涌的。

只要触到某一处的暗礁上,就收本在平稳前行的船,必然会船毁人亡,沉入海底。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明明很希望得到恋人的赞美,却总是假装不在意;

想得到恋人的帮助与安慰,对方给了,却又假装不要;明明想被恋人看见自己的付出,却偏偏一言不发。

这种人本身,就活得“自我的拧巴”。于是,把这段感情,也带得“拧巴”了起来。

在恋爱中,不要去过多的隐藏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需要明确的表达出来。清醒明晰稳妥的去表达,会让两个人之间的理解加深,方便“对症下药,按需分配”。

这是情感中,不互相消耗的一种最优的选择。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同时,也让对方懂得。

把漠然,换成回应

在一段两性关系中,对方的冷漠,并不是对这段感情的考验。单纯的,这是厌烦了这段关系而已。

所以啊,人活着千万不要给自己加戏。真实的面对眼前的一切,会让你活得更加清爽利落。

两个人相爱,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彼此提供情感的支撑。而不是两个人的日子,也过得如同一个人一般。

不要费劲心思,去打扰一个不愿理你的人。一厢情愿的坚持,打扰了别人,作贱了自己。

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活得很累,但真正在乎你的人,绝不会冷落你。也不会把自己的默然,留给最爱自己的那个人。

村上春树曾说:

“浪漫不一定非得要一束花,也可以是,有人愿意听你讲一堆废话。”

当我们愿意把把漠然换成回应,把热情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时,这段感情就会越发丰富。

习惯这个东西,其实就是爱情的退路。

爱情的激情不会永存,所以想要两个人持续的有羁绊,彼此之间就掺杂了许多其他的因素。

很多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是爱情能否走向婚姻的隐秘路标。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讲自己与丈夫钟小江之间的相处:

共处一室时,他擦相机镜头,她读小说,中间隔着三块柚木地板,却像隔着整片海洋般自在。

婚姻是漫漫的细水长流,我们要的是相互契合的愉悦相处,而不是两个人的婚姻,一个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