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中国人的瓦罐车,陶渊明已经下单了
发布时间:2025-09-04 18:49 浏览量:1
"
说到底,中国人不是不配开旅行车,是以前的旅行车,总把远方搞得太隆重或者太无趣。
"
总有人说,中国人不配开旅行车。早高峰堵成罐头,晚高峰挤成沙丁鱼,996的日历上,连“周末”两个字,都带着加班费的铜臭味。
旅行车俗称瓦罐车,英文Wagon谐音,那是欧洲人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喝咖啡时的闲情,是美国人在66号公路上追落日的浪漫,轮不到我们这些连下楼扔垃圾都在盘算PPT的“社畜”。
讲真,这些说法都TM是PUA。
小区地库里,SUV像胖邻居挤在楼道,轿车像快递盒堆在角落,旅行车的确像院子里的黄鼠狼一样少见。为啥?生活像块压缩饼干,把“远方”压成了手机相册里的壁纸。旅行车的后备箱再大,却装不下“停下来”的勇气。
但是,我们真的停不下来吗?享界S9T这款车,也许像给压缩饼干开了个小口。成都车展上见了实车,车长5米,轴距3米多,溜背线条,从车头滑到车尾,像把中式折扇慢慢打开,经典“瓦罐”造型妙在不扎眼,却越看越耐看。
超大后备箱650升,后排座椅一放倒1800升,比那个啥帕拉梅拉多一倍,直接能塞下儿童平衡车、折叠轮椅和一个28寸行李箱,再扔进去两箱矿泉水和半袋大米,还能留出空当放几束向日葵——咱不喜欢神马玫瑰郁金香,中国人爱的花儿都能当零食。
享界S9T有个小心思,它不逼你长途旅行,只帮你“偷点闲”,纯电版能跑800多公里,增程版纯电300多,综合续航1300多。既不用为远途焦虑,平时上下班又绝对省钱。
四颗激光雷达,华为智驾顶配,主打一个放松听劝。这台车没把旅行当任务,诗和远方无所谓,就算只有两小时,你也能开着它去郊外兜兜风,让脑子躺一躺。
中国人不像欧洲人那么闲适到懒惰。但至少可以忙里偷闲,在车里懒一会儿,“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这种隐士,为啥动心了?
陶渊明是中国山水诗人,地球上最牛逼的隐士,他活到现在,大概率已经下单了。不是因为他突然想开豪车了,而是享界S9T藏着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隐士基因”。
你别觉得陶渊明是个与世隔绝的怪人。他在《归去来兮辞》里写“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说明他不是躲在山里不出来,只是不想被官场上的破事绑架。
他爱的不是“穷”,是“自在”。就像现在的人,不是不想赚钱,是不想赚钱赚得像头驴,被鞭子抽着往前跑。这种“想逃又逃不掉”的矛盾,中国人玩了几千年。
李白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可他也写“仰天大笑出门去”,说到底,是想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找个缝。苏轼一生被贬了三次,却能在黄州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他不是真的潦倒躺平,是在人生的低谷里找到了“不较劲”的活法。
中国人本质上都是陶渊明,心里住着个想逃的隐士,脚下却在现实的泥坑里,深一脚浅一脚。
这回享界S9T最妙的地方,应该是“仙踪绿”车漆,不是那种亮得晃眼的绿,是像雨后远山的颜色,在停车场里不扎眼,开到郊外却能和树影融在一起。
陶渊明开它去郊野,车停路边,远看像块长在地里的青石,不会像红色跑车那样炸街,把“我很有钱”四个字写在车身上。隐士必须低调,不是装穷,是不想被打扰。
看内饰,S9T没堆太多豪华的东西,没有金灿灿的饰条,没有会变色的氛围灯,连屏幕都做得不张扬,不像有些车,一启动就弹出类似欢迎老板的动画,搞得像进了KTV包厢。座椅是真皮的,却不是那种滑溜溜的“暴发户质感”,摸起来像老家的藤椅,坐久了不闷汗。
车载冰箱5.7升,不大,刚好能放下四瓶冰镇啤酒,或者两大盒给孩子的酸奶。你说陶渊明用得上吗?他大概会在里面冰上自己酿的米酒,朋友来串门,打开冰箱就能倒一杯,就像他诗里写的“有酒盈樽”,不刻意,却透着“日子本该这样过”的松弛。
有人说,隐士就该骑自行车,开车?还是开智能电动车,太入世!可陶渊明当年也坐过船啊,“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工具而已,能让你离自然近一点,就不算辜负。
享界S9T的空气悬架,过减速带像踩在草地上,颠簸感被滤得轻轻的。极致NVH,隔音好,关上车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刚发布的S9T预售价32.8万,高端不豪华,对于陶渊明这种“退休处级干部”不算贵。他这种通透的人,就算不追求与时俱进,也肯定知道与时偕行呀?大隐隐于市,说的就是隐士也得跟上时代的脚步。
建议余大嘴,最好少说两句
享界S9T毕竟是鸿蒙系,但余承东这位大嘴先生,还是少说两句为好。他太优秀了、太入世了、太拼了,拼到像个上了发条的陀螺,发布会上拿激光笔点参数,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台下掌声雷动,总像是听一场“成功学演讲”。
可旅行车这东西,不该这么吵。你看陶渊明写文章,从不喊“我是隐士我最牛”。什么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我就这样,你随意”。
旅行车不是用来证明你“有钱有闲有能力”的,是用来让你在“没钱没空”里,还能偷出半口气。余承东把享界S9T当成“科技旗舰”来吆喝,就像给陶渊明的草屋装了个霓虹灯招牌,亮是亮,却把“隐”的味道冲没了。
旅行车的魂,不在参数表里。你问陶渊明“你们家那菊花亩产多少”?是不是特别尴尬?
现在的汽车圈,太喜欢打鸡血。发布会要喊“颠覆行业”,新车要叫“划时代之作”,好像不把车吹成“救世主”,就卖不出去。可旅行车的使命,从来不是颠覆,是和解——和堵车和解,和加班和解,和那个想逃又逃不掉的自己和解。
欧洲人的旅行车广告,大多是一家人在湖边野餐,车停在树下,后备箱敞着,里面扔着面包、奶酪和油画布。没有参数,没有口号,就一个镜头:阳光穿过树叶,落在车身上。
就像陶渊明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没说村子多大,没说烟有多浓,可你一看,就知道“这是好日子”。
说到底,中国人不是不配开旅行车,是以前的旅行车,总把远方搞得太隆重,或者搞的太无趣。
享界S9T的聪明,就在于它没端着。它知道你要接孩子、要加班、要应付人情世故,所以它把自己做成了多面手。能当保姆车,能当加班车,偶尔还能当“逃跑车”。
它就像个懂事的朋友,知道你忙,不催你,只在你说“想透透气”时,默默把车门打开,说“上车,咱哥俩去河边坐会儿”。
那些说中国人没时间开瓦罐车的人,建议你闭嘴。享界S9T出现,说明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可以挤出来。它不一定是最好的旅行车,但大概是第一台懂得让中国人忙里偷闲的旅行车。
全系空悬+CDC+途灵3.0,百万级底盘,无焦虑续航,D级轿车空间……这些重要也不重要,因为再牛掰的配置,买不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和安心。
中国人从来不是欧洲人、美国人,我们不想“逃离生活”,也不想跟生命较劲,只是要偶尔放松一下。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属于中国人的瓦罐车,只需要片刻的自在和松弛,就够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