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智谷片区加速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成为光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5-09-05 09:25 浏览量:1
在光明区西北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一片热土正焕发蓬勃生机,总规划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综合开发范围达2.3平方公里的明湖智谷片区,正在打造民生配套高质量推进的产城融合新标杆。
明湖智谷(效果图)。
这里不仅是光明区重点打造的六大“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之一,更承担着建设“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区的使命,旨在重塑产城融合新范式,打造大湾区高端智造产业高地与高品质生活样板。
作为百万级产城社区,明湖智谷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前瞻性规划理念,加速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成为光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名片。
高标准引领
打造大湾区高端智造产业新城
明湖智谷片区的规划与建设,彰显了光明区在区域发展中的长远眼光与战略定力。
该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是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TOD+产业+社区+生态”综合开发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实施”的更新模式,综合运用“城市更新+利益统筹”等政策工具,实现了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的大规模整体开发,一举盘活平方公里级土地资源。
明湖智谷一期(效果图)。
项目以产业空间为核心,积极响应深圳市“工业上楼”与“20+8”产业集群战略,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的科技服务业“3+1”产业方向,探索打造大湾区产城融合的未来形态,推动片区产业结构现代化升级。同时,明湖智谷高度重视人才服务与生活配套,致力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产城融合新范本。
在空间结构方面,项目规划了“两心、两翼、三区”的整体功能布局:“两心”指活力城核心与公园城核心,“两翼”包括明湖蓝绿廊道和茅洲河生态中脊,“三区”则涵盖TOD组团、科创组团和产城组团。这一布局充分考虑了功能复合与空间协同,形成产业空间、居住社区、商业与服务配套有机结合的多功能业态集群。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明湖智谷将在TOD与POD(交通与公园双导向)模式的驱动下,系统性融入大湾区优质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要素,打造一个“链接无限、三生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
高质量示范
现代化“工业上楼”厂房拔地而起
在风景秀丽的明湖公园旁,多栋高标准、现代化的工业楼宇巍然屹立。这里是明湖智谷一期“工业上楼”项目,今年下半年陆续开展交付工作。
明湖智谷“工业上楼”厂房即将交付使用。
有空间才能有未来。明湖智谷全速推进产业空间建设,以高标准的“工业上楼”模式向天空要空间、谋发展。目前,除一期产业空间进行交付外,二期产业地块已进入地下室和主体施工阶段;三期、四期也将陆续启动,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规模,并延伸至总部研发等功能业态。
作为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域之一,明湖智谷片区明确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与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辅以配套的科技服务业,助力光明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生态,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一极。
明湖智谷新型产业社区的规划建设,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生态支撑。作为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光明区承载着全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中试熟化与产业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同时,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也是光明区3个优势引领类产业集群之一。
为支撑产业生态良性发展,光明区不仅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还谋划建设具有特色工艺的MEMS中小试线,连续三年举办全球传感器发展大会,成功引进柯力传感、汉威科技等龙头企业,并落地50亿元产业专项基金,为企业从孵化到产业化提供全链条支持。
截至目前,光明区智能传感企业数量已从2021年的16家迅速增长至超过160家,2024年辖区智能传输及感知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光明科学园片区、明湖智谷片区为基础的光明科学城人工智能集聚区入选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高颜值担当
点亮蓝绿萦绕中的人间烟火
明湖智谷片区在开发过程中充分依托茅洲河生态廊道和“五指耙山廊”等自然本底。从高空俯瞰,明湖智谷片区的生态基底清晰可见:西倚明湖城市公园,东临茅洲河水系,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为区域增添了独特魅力。
明湖公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包含文体设施场馆、公园等丰富配套,目前已经立项的有明湖智谷重点产业片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建设综合文体场馆及大型公园,极大满足市民多元化的文体需求。
配套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依托地铁13号线月亮路站,片区正积极构建TOD发展模式,强化公共交通与城市功能耦合,未来可快速衔接南山科技园、后海等城市核心区。内部路网方面,预计2026年底前建成17条道路,目前东明大道、园登路等已建成通车。
教育资源配置显著增强。片区规划有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深圳实验光明明湖学校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另外,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凤凰城学校、光明区实验学校也坐落在明湖智谷片区附近,将进一步增强区域教育吸引力。
深圳实验光明明湖学校(效果图)。
在商业配套方面,明湖智谷片区规划了约6.9万平方米商业体量,包括2万平方米集中商业和富有烟火气息的廊下商业街等。该片区还可便捷通达大仟里以及万达、N次方、蓝鲸世界等大型商超,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的生活服务圈。
在住宅配套方面,明湖智谷片区在售商品房项目有松茂御城雅苑和润宏城润臻园。松茂御城雅苑(二期)由松茂集团开发,共推出330套81-135平方米三至五房,认筹期间关注度较高。润宏城润臻园由华润置地与宏发集团联合开发,主推87-128平方米精装3-4房,首开销售率达八成。
明湖智谷的崛起,书写了“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它以“三生融合”为新发展理念,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引擎,以高品质生活配套为基底,探索打造大湾区产城融合的未来形态。随着各项配套日趋完善、创新动能持续汇聚,明湖智谷正稳步成为光明区乃至大湾区发展中一片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示范热土。
时评
以“融合”笔触,绘就幸福产城
一个城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产业驱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与产业早已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光明区明湖智谷片区,以系统性思维重新审视、定义产城关系,着力构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样本。其背后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片区域的更新改造,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进阶。
从空间布局看,明湖智谷突破了过去“产是产、城是城”的割裂模式,采取功能复合的开发策略,提出“两心两翼三区”整体规划,将产业空间、居住配套、绿地系统等元素有机融合。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项目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将住宅、学校、公园、商业、文体设施等一并纳入规划,逐步落地。这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思路,避免了许多传统的“先产后人”“重产轻城”痼疾。
在产业选择上,片区积极响应深圳市“工业上楼”与“20+8”产业集群战略,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的科技服务业“3+1”产业方向,更通过布局MEMS中试线、落地专项产业基金、举办行业国际会议等方式,努力构建从研发、中试到量产、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这种“软硬兼顾”的产业服务思维,正是当前很多科技型企业最需要的发展环境。
从民生配套来看,该片区的推进速度与质量也令人瞩目。深圳实验光明明湖学校已于今年9月开学,多条道路陆续通车,茅洲河示范段生态工程稳步推进,商业综合体与市井烟火气并存。这些配套不是后期“打补丁”,而是在开发初期就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纳入考量,显示出规划者对于“人”的真正关切。
在“产”与“城”如何有机融合上,国内外有许多典型案例值得深思。譬如,由“市场”主导的美国硅谷,在科创金融方面创造了奇迹,但也存在着“产城分离”的先天不足;西班牙巴塞罗那22@街区借助申办奥运会契机重构“产城”关系,一举成为知识更新区先行者,衰败的老工业区重新焕发生机;在国内,上海西岸梦中心、保定D19街区等城市更新案例,也值得借鉴。明湖智谷片区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实施”的模式,以大片区统筹的系统性思维谋划,重塑“产、城、人”有机融合新范式,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有活力。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普遍追求的今天,我们期待更多像明湖智谷这样的连片发展区域,不断思考、探索“产城融合”这一时代命题,既书写产业创新的高度,也绘就民生幸福的温度。
- 上一篇:邯郸儿女,正步走过天安门
- 下一篇:川普是将美国引入地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