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开国上将之女,曾跟启功学画,86年因泄密被判刑17年

发布时间:2025-09-07 10:13  浏览量:1

1986 年 5 月,一则法院终审消息引发不小轰动:原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总开发公司职员张常胜被判死刑,原国家经委进出口局技贸结合处副处长叶之枫被判 17 年有期徒刑。

病床上的叶飞将军得知后连连叹息,许久才说:“家教,终究薄弱。” 随后便合眼不再多言。

叶之枫,正是他的亲女儿。叶飞一辈子对自己和家人要求极严,从没想过女儿会犯这样的错。

叶之枫 1945 年出生,成长过程安稳。她的走偏,和父母的教育无关。叶飞对子女向来严格,儿子叶小宇回忆,当年国家经济不好,多数学生赤脚上学,叶家条件稍好,可叶飞仍让孩子们跟着赤脚;女儿叶葳葳 70 年代被分到青海德令哈,写信想让父亲帮忙调走,叶飞只回信:“那地方有人能待,你也能。” 几个孩子读书、工作,全靠自己,叶之枫也不例外。

不过叶之枫从小有个爱好 —— 画画,常抱着宣纸去景山练习。1971 年初,她听说书画家启功要参加座谈会,特意想办法去拜访。启功看了她的画册,指着一只麻雀说:“笔太规矩,得撒点野。” 这句提点让她豁然开朗,之后便跟着启功学画,每周一次,坚持了好几年。

叶之枫画作

1979 年,国务院精简机构,上海交大毕业的叶之枫被调到国家经委进出口局,后来凭自己的努力当上了技贸结合处副处长。这个职位不算特别高,但在当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手里有不小的权力,不少人刻意接近想找机会。一开始叶之枫还能守住底线,可慢慢就有些松懈了。

1984 年,张常胜通过商务活动认识了叶之枫。张常胜也是名牌大学毕业,英语好,常和港商打交道。见多了港商的纸醉金迷,再对比自己一个月一两百的工资,他心里越来越不平衡,开始琢磨歪路子。他早就打听好了叶之枫的喜好,一开始只跟她聊字画,专挑她爱听的话说,让叶之枫以为遇到了知己,渐渐没了防备。

那年年底,国家经委有一批进口轿车指标,相关数据都是机密。张常胜为了套信息,总借着喝茶、看画展的机会问叶之枫 —— 国家打算花多少钱买、想买什么车。叶之枫没多想,觉得张常胜只是好奇,又是国企的人,不会害国家,便把知道的都跟他说了。

张常胜拿到这些核心信息,立马转手卖给了一个外国商人,还帮着外商琢磨谈判策略。结果国家在买车谈判时特别被动,外商精准地把报价卡在我国能接受的 “底价” 附近,最后买车花的钱,比最初预想的多了一大截。

后来几次谈判都这样,部门领导觉得不对劲,赶紧调查,1985 年冬天就掌握了张常胜出卖国家机密的证据,顺着这条线,叶之枫也被锁定。一开始叶之枫不承认,说自己只是跟朋友闲聊,没想着害国家。可办案人员拿出了通话录音、书信复印件,还有国家的损失明细,她没法再辩解,只能认罪,但还反复说:“我就是随口一说,没想过会这样。”

可法律只看事实不看初衷,她的 “随口一说”,让国家多花了近千万美元,最终还是受到了审判。

入狱后,叶之枫重新捡起了画画的爱好。监狱里没有笔墨,她就用牙刷、毛巾头当笔,蘸着水在水泥墙上练线条,时间长了,臂力反而练出了独特的劲道。那十几年里她心无旁骛,画技进步特别大,还在狱里评上了国家高级美术师。

叶之枫画作

1999 年,叶之枫减刑出狱,之后一门心思扑在书画上,后来在福建、江苏、北京等地办过个人画展。她不愿提过去,也不想借父亲的名气,画展介绍里只写 “叶之枫” 三个字。她有幅叫《寒梅点雪》的画,先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后来被台湾收藏家以 30 万高价买走。

媒体说她 “浪子回头”,她看得很淡:“事有两面,要是没那场变故,我可能一辈子就在机关和家之间两点一线,画里也少了点生气。”

叶之枫没有子女,后来把积蓄都捐给了福建老区的小学,还专门设了 “闽东山区少年书画基金”。有人说她是在赎罪,她也不生气:“说是也行,说不是也行,关键是孩子们能上学、能有纸笔画画,我心里踏实。”

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叶之枫曾经给国家造成损失,这是事实,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里至今有记录;但她后来在书画上有成就,还帮了不少孩子,这也是真的。当年她想跟法律 “论心”,后来做实事时,却用行动 “论迹”,这大概就是她最大的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