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火旺更易悲秋
发布时间:2025-09-06 17:21 浏览量:3
秋季落叶飘零,凉风萧瑟,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产生忧伤、苦闷、焦虑、抑郁等情绪。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叶沐镕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中医看来,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更容易悲秋,身心不适也更加明显。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管心理治疗师黄圆媛(右一)带练中医催眠疗法。 医院供图
南北入秋有快慢,身心状态都不适
叶沐镕表示,南北方入秋节奏有差异,不同的气候特点都会引起身心不适。
北方入秋更快,秋风刮起之后,湿气就退去了,干燥的气候容易带走体内的阴液,引起虚火。阴虚的人本就阴液不足,入秋之后虚火更旺,除了情绪不佳,还常有失眠、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等不适。
然而在南方,即使秋天的燥气已经出现,气温和降水带来的湿热仍比较重,燥邪伤阴,虚火内生,湿热又将内火困住了,发散不出来,就会导致情绪波动、舌苔黄腻,口干、口渴等症状也很明显。
脑力劳动多耗血,情绪不佳反伤阴
“体力劳动多耗气,脑力劳动多耗血。”叶沐镕讲解到,中医认为津血同源,长期脑力劳动及平时多思多虑的人群,更容易耗血伤阴,继而出现阴液不足、虚火内生的情况,除了情绪症状,还会有睡眠问题,比如睡眠浅、早醒。
肝主疏泄,与情志密切相关。叶沐镕表示,平素易怒的人群,往往肝气郁滞,日久容易化火,肝火旺盛,灼烧阴液,导致阴虚。
而且,肝属木,肺属金,木火可灼伤肺阴,秋季又与肺相应,肺在志为悲忧,当下时节肺气受损,也会带来悲伤忧郁的情绪。
“从养生角度来说,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做耗伤阴液的事情,比如大量出汗、吃性质燥热的食物、熬夜以及情绪波动。”叶沐镕提醒,阴虚的人容易躁动,而情绪不稳又会进一步消耗阴液,形成恶性循环,日常可以采用一些养生方法切断这个循环。
中医三步调理法,内服外治化悲秋
【食疗】
百合莲子汤:取莲子(去心)10~15粒煮烂,与鲜百合30克同煮,酌加少许冰糖,非常适合阴虚火旺的人群。百合与莲子搭配,有滋阴润肺、养心安神的作用。如果火气比较旺,可不去掉莲子心,增强清热力量。
石斛西洋参乌鸡汤:取石斛15克、西洋参10克、乌鸡半只,炖汤食用。石斛滋阴润肺,西洋参益气养阴,乌鸡补气养血,搭配起来能起到不错的养阴效果。如果口干、失眠、心烦症状明显,可以再加麦冬15克,滋养肺阴、胃阴,清除体内虚热。
霸王花猪骨汤:取干霸王花2朵、猪骨500克,炖汤食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再搭配玉竹、罗汉果、蜜枣。霸王花滋润,猪骨髓养血,前者清凉,后者滋补,二者平衡制约。需要提醒的是,煲汤时间宜在30分钟左右,滋阴效果更佳;高尿酸、痛风人群不加猪骨。
【功法】
晨起扩胸:迎着朝阳做扩胸运动15~20分钟,有益于增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在饱含清气的时段,排出夜间代谢产生的垃圾,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理气的效果,疏解胸中郁结。
午后八段锦:午后练习八段锦,尤其“双手托天理三焦”“摇头摆尾去心火”两式。前者能够升发三焦气机,不仅通畅郁结,还可以在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唤醒身体的阳气,缓解疲惫感。后者则有助清解体内热邪,改善口唇干燥、口舌生疮等心火旺盛症状。
傍晚漫步:阴虚火旺的人群容易兴奋,不宜在晚间做太剧烈的运动,否则容易失眠,若大量出汗还会加重阴液的亏损。建议在公园漫步,观赏绿植,细听流水,能够借自然生机平衡秋季的肃杀之气。
【导引】
叶沐镕介绍,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气机运行特点、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结合天人相应的理论,该科提出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催眠疗法,通过引导和冥想,改善节气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唤醒身心自愈力,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当下时节,可以练习缩身拱背式:正身跪坐,两手前伸,两臂支撑;抬头,下巴上扬,然后低头、哈腰;腰尽量向上拱,吸气抬头,呼气低头,拱背,保持片刻,再放平;身体后坐收回,两臂侧起,还原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