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军装
发布时间:2025-09-07 19:43 浏览量:1
一一记保安族退伍军人马如虎
马元俊
作者手记:1957年甘南叛乱。
1957年5月,甘南地区一些 反动分子,在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集团的策划和煽动下,与敌特务分子勾结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抗拒民主改革,反对社会主义道路。 叛乱分子袭击解放军兵站,祸害百姓,甚至围攻党政机关驻地,残害干部、战士和无辜群众。
甘肃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指示,以甘肃省军区、甘南军分区为主,抽调地方武装部队进入甘南进行平叛。 经过三年军事围剿和打击,叛乱被平息,当地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步入稳定。其中,就有多名保安族青年参加平叛战斗,本文主人公马如虎就是其中的一员。
二、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025年7月26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和保安文化研究会理事马会国,一同去看望马如虎老人。
马如虎老人住在大河家镇甘河滩村老家,与自己的老三儿子马福俊生活在一起,如今他子孙满堂,已经有重孙了。这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马如虎老人在家中树荫下乘凉,看见我们来访,起身招呼我们坐下,让孙儿倒茶。他虽然是个快90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接受我们的采访,与我们拉起家常,聊起70年前的甘南参加平叛的事如数家珍。我们与老人促膝长谈近2个时辰,聆听他参加平叛的经历和故事,分享他的快乐与荣誉。征得老人同意后与他合影留念,表达了我们对他的崇高敬意,祝福他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因马如虎老人年龄大,参加甘南平叛时间早,加上老人身体、记忆力衰退,我们的采访活动以聊天方式进行 ,没有形成完整的故事,也没有进行刻意记录。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望一下老军人,听老人说道说道自己的平凡的故事,表达一下我们年轻人的敬仰之情,希望把老人的故事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能够保存、记录下来,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忘老先辈们为保卫新中国胜利果实付出的汗水与牺牲,激励青年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期望 。
马如虎老人说,他是1957年8月应征入伍的,分配到原兰州军区8395部队2团。1958年3月,集中培训3个月后,以义务兵身份被派遣参加甘南平叛的,在甘南迭部、郎木寺等地帮助部队运送物资、后勤服务,有时也直接参加战斗。在平叛过程中,甘河滩村的王进禄牺牲了,现安葬在甘南合作市烈士陵园; 1961年,平叛结束后,参加平叛的大河家的6人被临夏军分区领导接回地方,档案入临夏县兵役局管理保存,人员暂回原籍参加生产劳动,等待安置。后来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地方精兵简政等种种原因,未能安置工作。直到1981年,经民政部门识别认证后后,给我们开具了证明材料,每人每月落实40元生活补助费,以后逐年上调,2024年增至每月850元;刘集乡姬家村的姬国立留部队工作,后来转业到临夏州检察院,直至退休。以上参加甘南平叛被接回家的6人,除马如虎健在外,其他5人已相继离世。
马如虎老人回忆,与他一起参加平叛的积石山县大河家地区的义务兵还有大河家乡大墩村的马秉诚(保安族)、梅坡村麻池的刘占魁,甘河滩村周刘家的马如虎(保安族)、马忠良(保安族)、王进禄(保安族)、刘集乡团结村的赵幸福、刘集村姬家的姬国立。
202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积石山县县委书记马晓璐、县政协主席王晓红等县上主要领导,在副县长韩岳,退伍军人事务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曾看望慰问马如虎,对他早年参加甘南平叛,维护地方团结稳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祝福他生活愉快,身体安康。希望他发挥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不忘初心、保持军人本色,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积石山发挥余热。
三、马如虎其人其事
马如虎,男,保安族,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乡甘河滩村7社(周刘家)人。1937年3月出生,现年88岁,是参加1958年甘南平叛后健在的唯一一名保安族退伍老军人。
马如虎说,他于1957年3月,作为保安族优秀青年被选拔入伍,在临夏军分区集中培训3个月后作为义务兵派遣到参加甘南平叛,当时他21岁,已经结婚并生有一个孩子,一岁半左右。最初,他被安排到5893部队2团,负责给部队运送物资,弹药。由于他年轻机灵,英俊魁梧,在战斗中表现突出,1959年3月,被部队领导派到兰州军区学习培训,集训3个月后返回甘南又投入平叛战斗,期间,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和嘉奖。在平叛过程中,马如虎和他的其他几位战友,发挥了保安族青年勤劳、勇敢,耐吃亏、不怕死的精神,为甘南平叛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肯定。
1961年12月,他退伍回到家乡大河家甘河滩村。60多年来,他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当我们提起他参加甘南平叛,保家卫国的经历时,他感到无比自豪。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老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这些退伍老兵,安排了生活费,每年都来看望我,我很满足。希望在习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国家越来越强大,生活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