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战英烈们
发布时间:2025-09-08 07:11 浏览量:1
抗战期间,无数炎黄子孙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永垂史册,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1)挽空军英雄
1938年2月18日,日军以24架战斗机掩护12架轰炸机空袭武汉。我空军第四大队队长李丹桂立即率队升空,仅用12分钟时间就击毁日机12架。李丹桂与吕基、巴清正、王怡、李鹏五人在战斗中血洒长空。时驻武汉的周恩来、叶剑英等参加祭奠并致挽联:
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
有四百兆同胞艰难奋斗,胜利可期
有联挽南京空军抗日烈士:
大中华长在,迄今采石矶边,寒潮呜咽
飞将军不死,终古栖霞山上,壮气凌云
1938年,在成都少城公园举行抗日阵亡将士追悼会。林奇集古诗词为联:
王孙归不归,车辚辚,马萧萧,剧怜歧路爷娘,送君涕泪
男儿死则死,鼓堂堂,旗整整,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1941年12月,日寇侵占广西南宁,天险昆仑关陷敌。我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于月底重创敌王牌军,收回了昆仑关。关上建有抗战记功亭。时有人题联:
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
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
1942年5月,日军进攻华北解放区,定县人民展开了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北瞳村军民先后打退敌人7次冲锋,日寇狗急跳墙,制造了“五二七”北瞳大惨案。后来为纪念英烈,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陵园。牌坊刻有二联。其一曰:
热血洗净中国耻
壮烈换来民族生
延安及党的“七大”追悼抗日死难烈士联为:
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你们的事业永与人民同垂不朽
为胜利而来,为胜利而去,我们的任务是向胜利勇往直前
(2)杨靖宇“黑山白水映丹心”
1929年,杨靖宇(河南确山人)被党中央派往东北工作。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七七事变后任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率部在伪满洲国的东南部重创日伪军。1938年击溃素称“剿匪之花”的索玉山旅,威震全东北。同年10月之后,东北抗战进入空前艰苦时期。杨写过不少军歌,鼓舞战士们的斗志。1940年2月,杨靖宇在濛江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残酷的敌人对其“斩首剖腹”,惊异地发现杨的胃中只有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当时有诗赞颂杨靖宇烈士:“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如今赤族满山河。”
还有人为通化烈士陵园题联:
雪地冰天磨铁骨
黑山白水映丹心
(3)“太行浩气传千古”的左权
1924年初,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离家赴校时曾在家门口题联一副:
居家莫想快乐
处世须知艰难
1925年1月,左权在黄埔军校加入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抗战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1年,国民党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在晋察冀南岳一带抗日时牺牲。左权致挽联:
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
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
1942年5月25日,左权率部在山西辽县抗击日寇时,不幸殉难于清漳河畔。朱德的挽诗写道:“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谢觉哉沉痛题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此外,在河北邯郸的左权墓有联曰:
大节忠贞彪史册
正气磅礴壮山河
(4)马本斋“母子两代英雄”
回族英雄马本斋,1937年8月底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抗击日本侵略军。次年2月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8月,敌寇拘捕其母,企图逼马就范。其母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马本斋亦不幸于1944年2月病逝。同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举行追悼会,朱德题联:
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周恩来题联:
民族英雄
吾党战士
林伯渠、李富春同挽:
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晋豫河山增色
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陕甘宁边区“回协”和延安清真寺挽联:
以大志大勇,率吾族健儿,驰骋冀中平原,坚强如磐石,矫健若游龙,百战声中寒敌胆
能不屈不挠,为共产党员,保持光荣称号,骂贼有高堂,从军有介弟,一门英烈照边区
(5)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
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拥政爱民”工作。1944年1月29日,他在师直部队开会时,对大家明确指出:“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人民的士兵”“我们和政府、老百姓应该同甘共苦,同生共死,有福大家享,有祸大家当”。这种把军队看成是人民政府和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的思想,是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彭雪枫还要求部队把“拥政爱民”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去完成。为了提高部队拥政爱民的自觉性,开完会后,他还亲笔写了一副对联,要求各部队都照着写出来,贴在军人俱乐部的墙壁上:
政府卫队,保卫政府,本是义务
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
新四军四师转战江淮地区,与人民群众骨肉相连,鱼水情深。老百姓春节前夕曾在师部大门贴过一副春联:
过境我军情不厌
到家同志话偏长
1944年9月11日,彭师长与日伪作战时牺牲于河南夏邑。安徽蒙城群众拟嵌名联挽之:
雪落淮北千村素
枫飘皖东万树红
陈毅致挽联为:
淮上哀音,痛毁长城,忆杀敌中原,革故鼎新,解放人民三千万
全军素缟,永识典型,念服从群众,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千年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联名挽以一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垂,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贺龙致挽联云:
奋起中原,功在史册
壮气未竟,我来复仇
(6)“愿把身躯易自由”的续范亭
素以英勇善战著称的续范亭,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他曾有一副题联云:
白玉有瑕,仍不失为白玉
苍蝇无瑕,却依旧是苍蝇
1935年12月26日,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举剑剖腹,以抗议国民党蒋介石的卖国投降政策。时有绝命诗云:“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意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遇救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历任山西新军总指挥和晋西北军区副司令。他在《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中曾拟一联,后又“移赠”给蒋介石。联云:
井底孤蛙,小地小天,自高自大
厕中顽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因转战千里,续范亭积劳成疾,于1947年9月12日与世长辞。中共中央据其生前夙愿,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的挽联赞誉了他的军功和品格,寄托了沉痛的哀思: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贺龙、李井泉等人同挽曰:
十载共艰辛,方幸大业垂成,胜利在望,何期一病成千古
三军齐痛哭,誓将美帝驱逐,蒋贼歼灭,靖平六合告重泉
刘定安所致挽联对烈士的一生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
为革命奋斗,西走秦陇,东出燕赵,历尽艰苦,褒肺、剖腹,终至捐躯,独叹蒋贼未灭,阎逆犹存,何时除彼大敌,以消长恨
唯真理追求,始出佛孔,终归马列,煞费曲折,穷理、摸路,卒得其道,更喜刘邓直驱,陈谢横扫,不日灭此妖魔,永慰九泉
联中“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陈谢”,指陈赓、谢富治等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的两个纵队和一个军。
(7)“报国敢云天职尽”的佟麟阁
佟麟阁原是冯玉祥部国民军第一师师长。1933年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盟军,与敌英勇作战。1937年,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南苑驻地指挥官。七七事变爆发,他立即发出“杀敌报国,军人天职”和“卢沟桥是我二十九军的坟墓”等誓言,并亲临前线与敌决战。同年7月28日不幸牺牲,是抗战后最早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之一。冯玉祥的挽联刻于兰涧沟佟的陵墓园:
报国敢云天职尽
立身当与古人争
(8)“英名自千秋”的饶国华
1937年11月,日军猛扑南京。川军第二十三集团一四五师驻防广德一线。25日至29日,该师以劣质装备抗击在飞机、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的牛岛师团。以骁勇著称的饶国华身先士卒,与敌肉搏,腹部中弹仍喊杀不止。为了完成掩护友军的任务,为了不陷敌手,他决与城共存亡,最后自戕殉国。时有人挥泪占一绝:“广德军威震,义胆挫敌酋。成仁昭大节,英名自千秋。”
当时有人挽联云:
由来巴蜀产英豪,自杨遇春岳钟琪以还,又见将军扬我武
从古中华多俊杰,继戚南塘俞大猷而起,重磨宝剑斩东倭
“杨遇春”,清四川崇州人,曾任陕西总督。“岳钟琪”,清代大将军,成都人,率军入青藏有军功。“戚南塘”即戚继光,他和俞大猷均为明代抗倭英雄。
(9)王铭章“拼血肉作墙垣”
川军骁将王铭章,抗战时任二十二集团军一一二师师长。首战晋东南重创日寇,1938年3月在固守山东滕县(今滕州市)战斗中以三千装备劣质之旅,抗击万余有飞机、坦克、大炮配合的日军。同年3月17日,王师长在激战中身中数弹,为国捐躯。王部坚守滕县,换来了台儿庄大捷。毛泽东挽以联云: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朱德致挽联为:
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是大好儿孙,流芳青史
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收复失地,复兴中华
指挥鲁南会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致挽联云:
君真三峡豪,拼血肉作墙垣,顿使瓮城成铁壁
我忝五区帅,率健儿驱巨虏,誓将凯奏慰忠魂
四川成都群众所致挽联,联系到1937年冬川军师长饶国华坚守广德事写道:
一死守孤城,前有广德,后有滕县
千秋留正气,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川军一二七师师长陈离将军,与王铭章原是同学,又共守滕县。其所致挽联尤为悲壮:
国之蒙难士之羞,相将并辔长征,为我蜀军纾义愤
我也负伤君也死,亟应裹创再战,擒他倭帅祭英灵
张治中致挽联曰:
滕县裹尸还,大节无愧书信史
台在歼敌寇,捷音料可慰重泉
(10)刘桂五“百战雄师奋越石”
原东北军十八团团长刘桂五,曾参加西安事变,后加入“东北先遣军”,在绥远抵御日寇,战功卓著。1938年4月,他挥师东渡黄河,以配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建立绥北根据地。同年4月21日,他在固阳县战斗中以身殉国,年仅36岁。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同挽一联:
贵军由西而东,我军由南而北,正期会合进攻,遽报星沉丧战友
亡国虽生何乐,殉国虽死犹荣,伫看最后胜利,待收失地奠忠魂
蒋介石亦挽以联曰:
绝塞扫狂夷,百战雄师奋越石
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魄拟睢阳
(11)“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宋哲元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即通电呼吁团结御侮,喊出了“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1933年,在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大刀队夜砍日军,取得了中国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的首次胜利。后在蒋介石指使下停止抵抗,以至日军在华北得寸进尺。七七事变后决心守土卫国,所部奋起抵抗。章太炎曾赠宋哲元一联,以张良、鲁仲连喻之:
韩亡子房愤
秦帝鲁连耻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在四川绵阳病逝。周恩来致挽联:
失地未收回,虎威昭垂卢沟月
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绵江春
(12)“只需殉国便成仁”的张自忠
张自忠于1938年3月率五十九军激战临沂,粉碎了日寇会攻台儿庄的阴谋。1940年5月,与日寇在湖北随枣激战九昼夜,张自忠临阵督战,负伤6处,为民族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朱德、彭德怀在挽联中高度评价了他誓死抗战的历史功绩:
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
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吴玉章致挽联曰:
降志图存,岂让汉奸轻借口
盖棺论定,只需殉国便成仁
张自忠的遗骸国葬于重庆梅花岭时,有一联挽云:
汉南鼙鼓,塞北烟尘,溯平生百战功勋,万事盖棺空,死到沙场成定论
荆璞藏珍,岘碑堕泪,看此地名山孕育,千秋遗爱生,新菅祠庙妥忠魂
张自忠将军百岁冥诞时,有人吊以一联:
投笔从戎,多年沙场摧倭寇
抛头洒血,千古高风仰荩忱
“荩忱”是张自忠的字。
(13)谢晋元“八百人存岛不孤”
1937年8月13日,日军炮击上海闸北,遭到中国军队的奋勇还击。10月,日军火烧闸北。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一营800壮士坚守“四行”仓库,表示“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经过4天4夜激战,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毙敌200多人。后奉命撤入公共租界,遭到羁禁。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坚守租界孤岛的谢团长作诗自励曰:“勇敢杀敌八百兵,千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不平。”
敌伪威胁利诱,均遭谢团长拒绝。后汪精卫收买叛兵,于1941年4月24日,乘出操之际刺杀了抗日英雄谢晋元。当时有人致挽联曰:
不成功,便成仁,五千里外魂来格
可夺帅,难夺志,八百人存岛不孤
(14)范筑先“一门尽忠义”
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范筑先,抗战之初就与共产党合作,创建了数万人的抗日武装和包括30多个县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至6月,范筑先部与侵犯濮县的日军进行三次大血战,击溃了土肥原师团的进攻。8日,范的次子、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队长范树民为国捐躯,范即命次女范树琨继任兄职上阵杀敌。后又将长子、长女和三女送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1月14日,敌重兵攻陷聊城,范高呼“抗战到底”等口号,举枪自戕。
朱德、彭德怀有联挽范筑先将军:
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亡,唯其忠勇
吾侪尚在,誓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
董必武、吴玉章联名致挽联:
三友见精神,松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
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为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
(15)戴安澜“万里尸归魂壮烈”
1942年初,国民党第五军赴缅甸抗击日寇。戴安澜率二〇〇师在东爪哇击败五倍于我之敌。5月18日,该师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后又遇伏击,戴师长指挥突围时身负重伤,以身殉国。
周恩来的挽联言简意赅,对戴安澜评价极高:
黄埔之英
民族之魂
芜湖山赭戴将军墓联,为当年朱德、彭德怀所题: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张治中所致挽联充分肯定了戴安澜的文韬武略:
国外播雄威,万里尸归魂壮烈
军中草露布,千秋言在气清刚
“露布”,指不缄封的文书。
李济深所致挽联,把戴安澜比做汉、晋名将马援和谢玄:
孤军歼敌,捷报频传,伟绩缅家声,完节更逾谢幼度
万里招魂,灵旗倐下,遐方归战骨,临风痛哭马文渊
成惕轩,湖北阳新人,曾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考试院参事、总统府参事、考试委员。他致戴安澜挽联云:
此役自马援南征而后,足令铜柱增光,天声扬大汉威灵,古有名将,今有名将
问谁挫虾夷西犯之锋,直向铁关鏖战,热血为神州挥洒,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16)马君武切盼“共筹长策致升平”
马君武(1881—1940年),原名道凝,又名同,字厚山,号君武,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和德国,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是我国第一位工学博士。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交通部部长、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等职,后半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担任过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广西大学校长。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抗战期间,马君武曾为桂林七星岩普陀精舍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城东佳境,常绕梦魂,叹半生飘零,遂与名山成久别
岭表旧都,屡经离乱,望故乡英俊,共筹长策致升平
(二十五)联讽“消极抗战”的蒋介石
抗战期间,全国人民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极为不满。有一联嵌入了“安内攘外”“民国共和”“团结抗战”以嘲之:
民族危机,亟待团结以安内,应予容共
国难方殷,必须抗战而攘外,休想议和
“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愤然取出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上书一诗以示抗议:“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1933年双十节,刘师亮想到了四川军阀混战时的死难者和东北沦陷区的同胞,题写讽联一副:
普天同庆,本晋颂谏言,料想斗笠岩畔,毗条河边,也来参加同庆,那么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表全民热烈,为问沈阳城中,山海关外,未必依样若狂?才是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
“斗笠岩”“毗条河”分别为刘湘与刘文辉、刘文辉与邓锡侯部队交战处。
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称为“陪都”。有人拟谐联一副:
陪都也算都,大官僚陪从如云,耀武扬威,招摇过市
天府空称府,老百姓天日难度,吞声饮泣,冻馁满街
1938年,有人在选蒋介石为“总统”的选票背后题联:
不中不正
总裁独裁
还有人拟联嘲“民国”总裁:
称民国,道民国,请问你民何当国
赞总裁,誉总裁,试看他总揽独裁
1939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蒋介石自知无力保住长沙,竟模仿当年俄国的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实行坚壁清野的做法,密令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放火焚烧长沙。长沙警备司令丰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和市警察局局长文垂孚执行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命令,纵火烧城。这次烧城,使城内三分之二的房屋焚尽,两万多人葬身火海。为平息民愤,推诿罪责,蒋枪毙了上述三人,并发给市民抚恤金10万元。后有人拟一嵌名联讽蒋:
中心何忍?三个人头千古恨
正湘有方,五大政策一火焚
横批:
江河日下
横批中的“江”与“蒋”谐音。
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广西省政府也一迁再迁。始而宜山,继而都安、百色、凌云,最后定于山林之地的乐业县。时有联曰:
桂省府数次迁移,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返照,气煞健生
“向华”,为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的号。“夏威”,为桂系将领。“云淞”即桂林卫戍司令韦云淞。“龙光”,即驻守钦州的邓龙光。“健生”,乃白崇禧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