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江西女子吃脑心通胶囊,来预防脑梗,有效果吗?医生说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5-05-22 05:31  浏览量:4

脑心通胶囊是一种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中成药,全方主要由十三味中药材组成,主要包括黄芪、丹参、赤芍、地龙、全蝎、川芎等。脑心通胶囊常被用来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气虚血瘀型的中风康复期,如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也可用于缓解脉络瘀阻所致的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心脏不适。

周琴今年56岁,是山东菏泽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田地、鸡鸭和两个小孙子的接送全落在她头上。周琴五点就要起床做早饭,喂鸡喂鸭,然后再去地头锄草、摘菜,顶着烈日劳作一上午。下午接孩子回来后,监督孩子做作业的同时还不忘下地翻晒玉米。虽说干活多,但她炒的菜重油又重盐,导致身材日益发福,体重节节高升。

2017年9月15日,又是一轮秋收,周琴背着箩筐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重复弯腰起身的动作,汗水很快湿透后背。而随着背上的箩筐越来越重,周琴摘玉米开始变的有些费劲,每次起身时眼前都一阵阵发黑,脑袋昏沉不已。很快她的太阳穴还突突跳了起来,牵扯着额角隐隐发痛,如同针扎般,赶紧去阴凉地里休息了会才感觉好点。

周琴只当是在太阳底下站久了导致的头晕,没有太在意。但晚上的时候,周琴收拾完厨房坐在院子里乘凉,孙子吵着要吃西瓜,她起身去抱瓜,结果又是一阵头重脚轻的眩晕感,脚踩在地上像是踩在海绵垫上一样,软绵绵的,踉跄了几步险些摔倒。周琴惊魂未定的扶住了墙壁,结果心脏又像打鼓般在胸腔内砰砰乱跳起来,导致她胸口憋闷不已。

这下周琴感到不对劲起来,第二天来到了诊所,诊所医生给她测量了血压,结果发现她的血压达到了162/98mmHg,达到二级高血压的范畴,也达到了吃药控制的标准。医生给她开具了氨氯地平,嘱咐她每天要按时服用,此外存在头部胀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也不排除是出现了靶器官损害,有空的时候最好再去医院复查一下。

然而在周琴看来,年纪大了有个高血压很正常,不是什么大病,回去后每天按时吃降压药,见头不晕了,胸部闷了,就立马把药给停了。一直到在2018年2月,临近过年丈夫回了家。见周琴每年翻来覆去穿那几件旧衣裳,便说要给她添几件新衣服,但在去县里的公交车上,周琴总感觉头晕乎乎的,脑袋十分沉重,像是人按住了天灵盖似的。

周琴眼前开始发黑,她还以为是车厢拥挤导致有点晕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她整个右半边的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了,变得异常坚硬麻木,脑袋这时也传来撕裂般的剧痛,仿佛有一双大手在撕裂着她的头皮似的。丈夫也敏锐的察觉到妻子的不对,见她冷汗淋漓、嘴角歪斜止不住的抽搐,丈夫连忙让司机靠边停车,并拨打了急救电话。

入院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周琴的血压170/105mmHg,总胆固醇高达9.95mmol/L,低密度脂蛋白5.09mmol/L,存在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颅脑CT提示:左侧额顶叶皮质下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脑沟稍变浅,符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表现。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约90%,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医生立即开通静脉通路进行紧急的溶栓治疗,好在送医及时,周琴得以转危为安。然而虽然捡回了一条小命,但还是不可避免的留下了言语不利、行动迟缓等后遗症。住院20天的院后,周琴才得以转入康复科,每天拄着拐杖在楼道里练习踱步。医生给周琴开了降脂、抗血小板药,还开了脑心通胶囊,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一个月后,周琴的后遗症总算恢复了许多,得以办理出院。在医院受了这么多罪,周琴再也不敢让血压、血脂失控,回去后每天按时服药,也不再过度操劳,曾经嗜盐如命的她,如今连酱油都要用低钠的,每天饭后还会散步半小时,生活习惯越来越好。而为了预防中风复发,脑心通胶囊周琴也一直坚持服用着,病情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然而就在周琴以为心脑血管意外不会找上她时,意外又降临了。2020年4月25日,周琴在厨房门口的小凳上坐着,一边择着自家种的豇豆,一边和邻居唠着家常。然而在她择好豆子打算起身时,忽然感觉脑袋像是被铁棍重重砸了一下,瞬间“嗡”地一声炸开,一时间额头、后脑、太阳穴一起都传来一阵剧痛,疼得她连眼皮都抬不起来。

还没等缓过神来,周琴忽然捂住了嘴,强烈的恶心感从胃底涌上了喉咙。她连忙站起身想去厕所,可脚步刚迈出一步,便猛地弯腰,一股带着苦水的呕吐物“哗”地一声喉咙中喷射而出,溅了一地,吐得她两眼发黑、额头渗汗。邻居被吓坏了,连忙帮忙拍背和呼喊她在田间劳作的丈夫,还拨打了120。

而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期间,周琴身体不停颤抖,嘴里发着含糊的呻吟,整个人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在地上,活像中风了似的,眼神逐渐涣散很快就陷入了昏迷。

送往医院后,医生急查头颅CT,发现左侧基底节区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规则,血肿量估计约42mL,周围脑组织见明显低密度水肿带,邻近侧脑室轻度受压,脑中线轻度右移约3mm,提示急性脑出血伴局灶性脑水肿及占位效应。拿到这个结果后,医生表情严肃,紧急建议家属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处理,避免进一步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丈夫的大脑一片空白,不明白周琴怎么好端端的要开颅了,但他也想不了那么多,颤抖着手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数小时后,虽然成功挽救了周琴的生命,但同时医生也非常遗憾的告诉丈夫,由于脑组织重度受损,面临着终身瘫痪的风险。

丈夫绷紧的神经一下就断了,情绪崩溃的问道:“怎么会这样?我妻子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按时按量的服药,一次也没漏下过,还坚持低盐低脂饮食,一点油腻、重盐的食物不敢沾!血脂和血压明明都在正常范围内,怎么会突发脑出血呢?”

医生也觉得奇怪,翻阅了周琴两年来的门诊随访记录,发现她的复查报告确实一切正常,血压、血脂达标,但怎么突然发生脑出血呢?医生不由怀疑周琴疏忽了病情管理,未严格遵医嘱服药。听到这个丈夫情绪愈发激动,悲痛万分的表示周琴是按时按量服药的,主治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一个不落!

医生更加疑惑,详细的询问起周琴日常的饮食、睡眠以及用药情况,当得知他每天都会服用脑心通胶囊预防脑梗后,医生倒吸一口凉气,痛心疾首道:“她简直就是在胡闹!脑心通胶囊确实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循环,预防脑梗、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是她的这2个致命的用药方法,简直是把老祖宗留下的救命良药,硬生生的变成了害人的毒药啊!”

在临床中,脑心通胶囊被广泛用于辅助治疗脑梗、心绞痛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它的成分以黄芪、丹参、赤芍、川芎等为核心,具备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理论上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脑供血不足造成的损害,许多患者也因此将其视为中风的“保护伞”,日常服用者众多。然而,这类辅助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若处理不当,不仅达不到预防效果,甚至会反过来加剧脑血管风险,最终酿成不可逆的后果。

第一::长期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却不监测凝血功能,导致出血风险失控。脑心通胶囊内含众多活血化瘀药物,其中多种成分本身具备一定的抗凝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若患者同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时,不进行凝血功能动态监测,极容易诱发出血倾向。在医院的ICU中,频繁可以看到患者服用中西药联合抗栓最终导致颅内出血或胃肠道出血的案例。

尤其是在脑梗后康复期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评估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三个月至终身不等,部分合并心房颤动或静脉血栓的患者还会使用抗凝药。一旦再擅自联用脑心通这类强力活血的中药,可能造成体内抗栓机制严重失衡,凝血功能下降,导致在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生颅内大出血。

周琴便是如此,她每日服用降脂药与阿司匹林,以为脑心通可以防中风长期服用,却从未监测过凝血四项或血小板水平。长期活血药与西药叠加使用,使得血管一旦破裂就难以自行止血,最终形成大面积脑出血。

第二:忽视体质、证型差异。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讲气血津液阴阳,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脑心通虽为活血良药,但其适应证是“气虚血瘀”,即需补气行瘀、通络化瘀的人群。但许多患者不辨体质、无医嘱情况下长期服用,仅凭通血管的字面功效自行使用,实为严重误区。

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中风患者,其病机并非单纯瘀血阻络,而是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或血热妄行。这一类人本身阳气偏亢、血热偏盛,血流速度快,血管脆性高,此时强行用活血化瘀药反而容易推波助澜,诱发血管破裂。更关键的是,长期服用脑心通或其他含有蝎、蜈蚣、地龙等通络药物的中成药,对血管的兴奋性具有潜在激发效应,可能让血压更易波动,血管更易破裂。

总而言之,脑心通胶囊作为活血类中成药,在气虚血瘀型脑梗恢复中确实有效,但它并非人人适用、时时适用、长期适用。冠心病、脑梗、高血压人群中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时,一定要牢记三点原则:辨证分型、医嘱指导、定期监测。任何药物都可能是双刃剑,吃得对是良方,吃错了,就是夺命的催化剂。

参考资料:

[1]尚津锋,焦家康,路颖慧,等.脑心通胶囊“心脑同治”的免疫和炎症标志物研究[J].中草药,2024,55(06):2013-2026.

[2]于学霞,梁颖.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0,33(04):806-808.DOI:10.14035/j.cnki.hljyy.2020.04.030.

[3]赵丽艳,梁娜,龙海霞,等.脑心通胶囊对脑梗塞患者合并高血脂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06):584-585.

(《回顾:江西女子吃脑心通胶囊,来预防脑梗,有效果吗?医生说出答案》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