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九三大阅兵,忆铁道兵荣光
发布时间:2025-09-09 15:26 浏览量:1
w-645# 作者:张平安 铁道兵战友网 2025-09-09
2025年9月3日,晨曦中的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在此拉开帷幕。9时正,我端坐于电视机前,目光紧盯着屏幕,当那熟悉的旋律与整齐的步伐交织,一段关于铁道兵与阅兵盛典的峥嵘记忆,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
望着屏幕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脑海中便出现66年前的一幕景像——那是1959年国庆阅兵时,老辈铁道兵作为铁道兵方队经过天安门;他们穿着笔挺的军装,眼神里满是对祖国的赤诚。
时间回溯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上,铁道兵方队的身影首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受阅队伍中。这支刚组建11年的队伍,早已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抗美援朝的硝烟里淬炼出钢铁意志。想象着铁道兵老前辈们在石家庄铁道兵学校训练的场景:烈日下,他们一遍遍踢着正步,汗水浸透了军装却没人叫苦;深夜里,营房的灯光下,有人还在默记动作要领,靴底与地面摩擦的声响成了最动人的节拍。当245人的方队迈着铿锵步伐通过天安门时,播音员洪亮的声音响彻广场:“英雄的铁道兵部队,10年中为祖国新建和修复铁路4600余公里,他们是祖国铁道建设的突击队!”这话语里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铁道兵用双手和热血铸就的辉煌。
屏幕上,现代装备方队隆隆驶过,我的思绪却飘向了1984年。那一年,铁道兵虽已脱下军装,更名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但那份军人的担当从未褪色。为了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他们从各工程局选调职工,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挑选应届毕业生,组成了千人国旗方队。仿佛能看到训练场上,队员们肩扛沉重的国旗架子,每一步正步都走得精准有力。有人脚磨起了水泡,挑破后继续训练;有人中暑晕倒,醒来第一句话却是“别耽误了进度”。10月1日那天,当370多平方米的国旗在他们手中平展如镜,千余人迈着128步正步从东华表走到西华表,历时一分零六秒不差毫厘时,广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中央国家机关党委的通报表扬“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国旗平展、威武雄壮”,是对他们最好的嘉奖。
电视机里,受阅部队的呐喊声震耳欲聋,我仿佛听到了两代铁道兵跨越时空的呼应。1959年的铁道兵方队,带着战场的硝烟与建设的尘土,展现着军人的刚毅;1984年的国旗方队,褪去军装仍葆军人本色,彰显着建设者的坚韧。他们虽身处不同时代,却有着同样的信念——为祖国奉献一切。
如今,看着阅兵式上现代化的军队阵容,我深知,这强大的背后,是无数像铁道兵一样的队伍前赴后继的奋斗。他们用铁路铺就国家发展的脉络,用忠诚守护岁月静好的和平。我作为铁道兵的后生小子辈,深知“铁道兵在哪里,铁路就通到哪里,希望就延伸到哪里。”此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阅兵结束后,天安门广场的欢呼声伴着和平鸽的飞翔仍在耳边回响。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精神的传承。铁道兵参加阅兵的故事,是共和国发展史上的一抹亮色,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爱国情、奋斗志,永远是照亮前路的灯塔。而我们,也必将带着这份荣光,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作者张平安,艺名南子,1980年11月入伍铁道兵,1984年1月兵转工。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曾获全国诗书画年度先进人物和中国人民艺术网“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著有《一路走来路歌》诗歌集、《诗情画意山水间》诗文集、《张平安书法作品精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