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绿营大砍地方政府千亿补助款 蓝营县市成重灾区!

发布时间:2025-05-22 16:38  浏览量:2

2025年5月22日——近日,台行政机构针对立院通过的2025年度政府总预算案与《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条文,宣布大幅削减对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补助款,删减幅度高达25%。这一举动引发了地方政府的强烈反弹,尤其是台北、新北等大都市市府的愤怒抗议。蓝营党团纷纷召开记者会,批评绿营此举违法滥权,质疑其背后政治操作的动机。

蓝营党团纷纷召开记者会,批评绿营此举违法滥权,质疑其背后政治操作的动机。

削减补助款 引发广泛抗议

根据立院通过的2025年度政府总预算案,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一般性补助款总额为2500亿元,且未进行删减。然而,行政机构在未经过立院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削减这些补助款,削减比例高达25%。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削减幅度更是巨大,包括台南市、高雄市、彰化县、屏东县等,甚至在一些县市,削减金额超过50亿元。这一决定导致了地方政府的严重财政压力,尤其是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基础建设方面。

台当局宣布大幅削减对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补助款,删减幅度高达25%

新北市和台北市的市府同样深感不满。新北市市长侯友宜公开表示,中央对新北市的补助款削减比例高达27.3%,金额接近30亿元,尤其是社福、教育、警消以及基础建设等领域的预算被大幅削减。他怒斥政府的行为是对地方政府的“刀刀到位”打压,并质问中央政府是否能感受到人民的痛苦。台北市财政局长胡晓岚也表示,台北市的补助款削减达37.9亿元,直接影响到北市的儿少、长者、身心障碍等福利政策以及人本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行政机构重新审视这一决定。

蓝营团书记长王鸿薇在记者会上严厉指责行政机构的行为是“违法滥权”

蓝营指责政府违法滥权

蓝营团书记长王鸿薇在记者会上严厉指责行政机构的行为是“违法滥权”。她强调,2025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已由立院依法审查通过,并经政府公告实施,而行政机构却在未经立院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削减对地方政府的补助款金额。根据《财政收支划分法》第30条第三项的规定,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的补助款金额不得低于前一年度的预算编列数。而今年行政机构的做法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条文,完全是“践踏法治”。

王鸿薇进一步指出,2025年度总预算的金额达到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了1,386亿元。她质疑,中央政府在预算如此充裕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大幅削减地方政府的补助款,特别是那些有更多需求的地方。她认为,这一举措不仅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作,还可能加剧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选举年,行政机构这一举动极有可能带有政治目的。

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

此次削减补助款的决定,无疑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许多县市在面对预算削减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如何削减本地的公共支出,特别是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例如,新北市和台北市表示,削减的补助款将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公共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政策以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

台北市财政局指出,新的《财政收支划分法》于今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并生效。根据这一新法律,中央政府应确保对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补助款的金额不低于前一年度的预算。然而,行政机构这次削减补助款的举措显然违背了这一法律规定,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

行政机构的回应

针对各方的批评,行政机构未作出正式回应,但据内部人士透露,行政机构解释称,削减补助款是因为今年总预算中涉及的支出项目过于庞大,地方补助款的删减是为了应对其他紧急财政需求。此外,行政机构也强调,削减补助款并非针对某一地方,而是通过等比例削减的方式来平衡各地的财政负担。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平息地方政府的愤怒,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弹。尤其是在立院通过预算案的过程中,未对地方补助款进行任何删减,行政机构的单方面决定被认为是在没有法定依据的情况下,作出了具有高度政治性质的决定。

地方自治的危机

蓝营和其他反对党纷纷表示,行政机构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地方自治权,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他们警告称,这一举措不仅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还会导致公共服务的中断,尤其是在社福、教育等领域,百姓的日常生活将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王鸿薇还指出,这一削减补助款的决定不仅仅是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打压,更可能是中央政府在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报复行为。行政机构削减地方补助款的决定,已经引发了强烈的政治风波和社会讨论。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这一决定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仍在不断发酵。无论是行政机构的决策,还是地方政府的抗议,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如何确保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和自治权,将是未来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