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能买命吗?短短2天有5位名人相继去世,最大90岁,最小仅52岁

发布时间:2025-09-10 17:03  浏览量:2

有钱是不是就可以买命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在9月这短短两天,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当中有站在科研巅峰的科学家,有在艺术领域发光发热的艺术家。

他们享受着荣耀带来的美好生活,但最终都被病痛带走了生命。

那这几位究竟是谁呢?他们去世前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秦岚与导演

9月8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国家乒乓球队国家级教练员庄家富,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

庄家富这一生,就像一部写满中国乒乓球崛起故事的传奇史书。

1955年他顺利调入原中央体院竞技指导科,就此成为我国早期国家队成员之一。

教练员庄家富

在运动员时期,庄家富的成绩相当耀眼。

他在1956年到1958年的三年中,连续三次获得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季军

其中1957年的锦标赛上,他获得了男子双打和男子团体的冠军

1959年,他又代表中国出征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当时队伍中少有的老将。

当时的国家队

后来庄家富转型成为教练,这一当就是数十年。

在教练岗位上,他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冠军,张燮林、梁戈亮、陆元盛、蔡振华等,这些在中国乒乓球界响当当的名字,都曾受教于他。

虽然生命有尽头,但他留下的功绩和精神,在中国乒乓球的历史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因病去世

据《长江日报》9月9日报道,我国著名棉花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前所长喻树迅院士在三亚逝世,享年73岁。

喻树迅院士一生深耕在棉花育种领域,以科技为犁,为我国农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喻树迅院士

1953年11月,喻树迅生于湖北麻城,大学毕业后,他扎根河南农村棉田,半生与棉花为伴,潜心钻研,被旁人戏称“与棉花融为一体”。

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矛盾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喻树迅倾注毕生心血。

获得荣誉

他先后育成中棉所16号等12个短季棉品种,累计推广1.4亿亩,创造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在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中,喻树迅主持“国家转基因抗虫棉花育种”项目,成功培育4款国产棉花,打破国外依赖,实现我国抗虫棉自主发展。

深耕农田

喻树迅院士将一生奉献给棉花育种,心中始终装着棉农与国家农业发展

如今他虽离去,但培育的棉花品种仍在祖国大地生长,为国人留下了福祉。

去世

2025年9月9日,中国香港导演潘文杰在北京离世,享年69岁。

他的逝去,让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再失一位见证者与创造者,其作品构建的江湖世界,至今仍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潘文杰是在1979年加入的丽的电视,以《大内群英续集》助理编导身份踏入影视圈。

潘文杰离世

他参与过《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雾锁南洋》等经典剧集的编导工作,直到1988年,他执导首部电影《奸人本色》,正式开启电影导演生涯。

1991年是潘文杰导演生涯的高光时刻,其执导的黑帮传记片《跛豪》,斩获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他本人亦获最佳导演提名。

该片由吕良伟主演,为贴合角色吕良伟增肥40磅,上映后票房达3800万,还掀起传奇人物电影热潮。

幕后讲戏

1996年,他执导的《新上海滩》汇聚刘德华、张国荣、宁静等巨星,成为经典,片中精彩画面与动人情节至今为观众津津乐道。

21世纪后,他北上发展,推出《理发师》《轩辕剑之汉之云》等影视作品。

潘文杰以镜头为笔,书写一个个精彩江湖故事,塑造无数鲜活银幕形象。

龙凤茶楼:由潘文杰导演

其作品不仅是港片黄金时代的见证,更是时代缩影。

他用创作让生命在艺术中永恒,电影将持续被观众喜爱,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也将成为后辈影人榜样。

潘文杰去世讣告

据《极目新闻》报道,在距第41个教师节仅剩两天,四川宜宾乡村教师黄红梅因病离世,生命定格在52岁。

这位乡村女教师以32年坚守,诠释了教育者的初心与担当。

1993年,20岁的黄红梅来到缸坪基点校任教。

当地“有女不嫁缸子坪”的民谚,道出此地交通闭塞、物资匮乏的艰苦。

黄红梅老师

32年间,教师来了又走,她却选择留下。

后来因水电站建设,县城学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面对家长“黄老师,你走了娃娃怎么办”的追问,她毅然坚守山区。

但在2024年4月,黄红梅不行确诊结肠癌。

此后500多个日夜,历经22次化疗的她,仍未离开讲台。

黄红梅坚持上课

同事回忆,即便病痛缠身、行走困难,她依旧坚持上课,化疗耽误的课程也全部补齐。

在她的努力下,所带班级重点高中升学率长期居全县前列。

她52次获县级教学一等奖,还获评宜宾市“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

个人荣誉

黄红梅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山区孩子,用行动证明人生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付出多少。

她如明灯照亮孩子前行之路,精神也将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扎根基层,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去世新闻

就在今天下午,《澎湃新闻》发布了国际医疗领域的讣告,著名生物学家、逆转录酶发现者大卫・巴尔的摩近日逝世,享年87岁。

逆转录酶是什么?简单来说是能抵抗衰老,能延长寿命的一种蛋白质,对人类文明有本质上的推动。

大卫・巴尔的摩

1970年,巴尔的摩发现逆转录酶,这一成果颠覆传统遗传“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仅从DNA流向RNA的认知,证明其也可从RNA流向DNA。

该发现为逆转录病毒学与癌症生物学发展奠定基础。

发布论文

凭借此项突破,1975年,37岁的他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最年轻诺奖得主之一

不过,他曾深陷长达10年的学术不端争议,在业内备受打压和歧视。

虽遭质疑,却未被打倒,转而聚焦免疫学与病毒学研究,在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等领域再获重要成果。

经典的和非经典的 NF-κB 信号通路

经典和非经典 NF-κB 信号通路的负反馈及交叉调节

NF-κB 二聚体的组成

他还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国家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等多项荣誉。

令人敬佩的是,即便到耄耋之年,他仍未停止科研,生前最后一周还发表了论文

他的科研成果推动生物学领域巨大进步,精神更将激励无数科研人员在科学探索之路上勇往直前。

巴尔的摩,你也Non-stop么

短短两天内,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相继离世,让我们再次直面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他们的生命虽已落幕,但留下的贡献与精神将永远流传。

这便是生命的真谛: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天数,而在于为世界留下的印记。

金钱虽然买不到生命,但生命绽放的价值,远比金钱能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