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学子亮相受阅方阵
发布时间:2025-09-10 17:59 浏览量:2
2025年9月3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漫卷、礼炮轰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阅兵式在此隆重举行
在庄严的时刻
一支支受阅方队以铿锵有力的步伐
整齐划一的队列
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威武雄风与崇高荣光
他就是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杨旭
他动作分毫不差,军姿如松挺拔
眼中燃烧着炽热的忠诚
以震彻云霄的豪情与信念
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01
百炼成钢:200多天的“极限”训练
对于杨旭这个“老兵”来说,并没有把检阅前的训练想象的有多难,直到走进了训练基地,开始了封闭训练,他才意识到,曾经擅长于踢的正步,站的军姿,做到极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站着虽然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身体笔直、一动不动的的情况下坚持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时候,更需要坚定的毅力。”杨旭说道,每天结束训练后,他的膝盖都会红肿,每天早上或者中午起床的时候,双脚落地,他甚至觉得双脚都不是自己的。由于高强度训练,杨旭磨破了好几双皮鞋,体重下降了十多斤。许多队员脚上也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变成血泡,最后结成厚厚的老茧。
即使这样,他们仍旧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正步要求踢腿生风、落地砸坑。大家没有人喊累,因为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更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战士,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坚定的信仰!”
杨旭接受9.3大阅兵后返校复学
02
淬火成钢:从大学生到军人
杨旭和军队的“缘分”源于2019年,正在读大专的他,怀揣着一颗报效祖国的梦想,毅然投入到军营中。那一刻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让他与国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入军营,杨旭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校园到训练场,从书本到钢枪,环境的巨大转变让他一度感到不适应。严格的作息、高强度的训练、铁一般的纪律,都让这个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倍感压力。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在部队的培养下,杨旭很快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荣获"优秀士兵"。
2023年,杨旭通过专升本,来到了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回校园,他积极组织国防教育宣传活动,用自己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部队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杨旭说,“这段经历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它让我更加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
03
荣耀时刻:汗水浇灌的花朵
接到通知时,杨旭仍旧记得那一刻的激动。“军队文职技术岗的面试和阅兵选拔的日期是同一天,意味着只能二选一,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杨旭说道,他也立马向辅导员石国铭老师进行了情况说明,并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很快办理了入伍手续,全力以赴加入到训练的队伍中。
“能够参加一次阅兵是莫大的荣耀,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一次受阅,一生荣光。”
九月三日,杨旭伫立于长安街,思绪却穿越回八十年前的烽火岁月。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前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安宁与辉煌——没有他们的牺牲,何来今朝辉煌?肃穆庄重的氛围弥漫四周,当暖场音乐《松花江上》那悲怆而深沉的前奏缓缓响起,他不由得眼眶湿润,泪光闪烁。
“当我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时,我感到非常光荣与自豪,这是我人生中最光荣的时刻。”
回顾这段经历,杨旭感慨道:“阅兵训练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磨炼了我的意志。它教会我坚持的意义,让我明白只要有足够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如今,回到校园的杨旭将继续他的学业生涯,但阅兵经历已经在他身上打下深刻烙印。“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永不言弃,勇往直前。”
每一步正步,踢出的是信念;每一次摆臂,挥出的是青春。从普通大学生到阅兵方阵队员,杨旭用汗水和坚持书写了青春最动人的篇章。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兰科学子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文转载自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