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老兵退伍不褪色 人民调解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09-10 19:08  浏览量:2

人民调解,是司法行政工作联系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法治为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第一道防线”作用。九三阅兵充分展示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我军威武之师的强大力量。禹州市司法局梁北司法所长袁国宏是一位退伍军人,他脱下军装走上基层工作岗位,尽管舞台不同,但其军人本色从未改变。他将部队淬炼的坚毅品格、自律作风与敢打敢拼的精神融入到人民调解实践,在新的领域继续发挥着光和热。

1999年7月,袁国宏从部队上转业回来,被分配到禹州市司法局工作,任局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他主动申请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先后在山货、韩城、梁北等乡(镇)街道任司法所长,他扎根基层21年,始终坚守调解一线,在街巷田垄间,总能看到他英姿挺拔的身影。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基层司法所长,袁国宏深知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在辖区处理群众矛盾纠纷上,袁国宏认为,小的纠纷不处理将会导致矛盾激化,源头化解是人民调解的核心目标之一。2024年7月底,梁北镇梁北社区五组村民李某因建房过高,与王某等四家邻居发生纠纷。王某等人到村委会反映后一时无法调停,四家就采取断电方式阻止李某施工。正在封顶的李某对王某等人不满,并到镇政府闹访。袁国宏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专职人民调解员进行深入走访,后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做调解工作,使李某认识到了自己错误,并向四邻居道歉,最终挣得了大家的谅解。李某恢复施工后,自愿投资将大家门前道路用水泥铺平,大家的路顺了,心也宽了,邻里关系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面对辖区各种矛盾纠纷,袁国宏始终以敬业的态度投入调解工作,始终保持随叫随到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复杂棘手的案件,还是普通的群众诉求,他都毫无怨言,以履职担当的工作作风确保每一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2024年11月26日,梁北镇半坡店村的王女士在该镇一草莓园干活时,其右手拇指不慎被大棚卷帘机拉断。王女士在住院治疗期间,草莓园负责人马某支付了20000余元的住院费,后双方就伤残补助金赔偿问题一直没有谈拢。今年2月中旬的一天,王女士来到梁北司法所请求出面解决。袁国宏了解情况后,立即带领工作人员来到草莓园,向马某详细讲解了人身损害赔偿等相关法律规定,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工作,马某最终又拿出了66600元赔偿金支付给王女士,双方在司法所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梁北镇,人民调解发挥职能优势,对症下药,积极为企业纾难解困,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发展稳定。“现在我们司法所已经成为法治惠企的‘前沿阵地’,在推动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袁国宏自信地说。

2024年11月20日上午,禹州市梁北司法所走来一位姓张的中年男子,说自己是做铝材加工企业的,前不久,在该镇铁李村看中了一个场院,很适合自己做加工场地,虽多次与村干部协商租用,可始终没有谈妥,于是想让司法所帮忙协调。袁国宏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男子到铁李村委会,并对场地进行实地察看。经了解得知,该场地占地30亩,属村委会集体所有,已废弃多年,现村里不愿意出租的原因主要是租金多少无法确定。于是,袁国宏用半天时间召集村干部学习土地法规,依规依法确定了该场地的租金标准,并向村民公开。之后,袁国宏依法指导双方共同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最终,张某如愿以偿获得了该场地的承租权,村集体也多了一条收入渠道。办成这一举两得的好事,也增进了人民调解员与群众的感情。

从军营到基层司法所,袁国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指导并带领乡镇(街道)调委会的人民调解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2021年,他被省司法厅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但在他心中,最珍贵的荣誉是群众的认可,这是对他坚守初心的最好回报。他常说:“群众的笑脸,就是我最好的军功章。”(张昆仑)

编辑:田玉赛

责编:任静娴

终审:李俊琦

责任编辑:张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