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蔬菜被降维打击,该作物在印度是香饽饽,来到中国却被人嫌弃

发布时间:2025-05-22 22:47  浏览量:2

你知道蛇瓜吗?一种弯弯曲曲,盘旋长条的瓜类蔬菜,像丝瓜,也像蛇,所以叫蛇瓜。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因为粮食短缺,急需从世界各地寻求高产作物,原产印度的蛇瓜,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引入了国内。

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蛇瓜生长周期短,只有45天,产量高,耐寒耐热,可以从东北种到华南地区。

按理来说,蛇瓜是来填饱我们肚子的,解决我们燃眉之急,应该在民间地位不低才对。

可是,为什么现如今,已经很少人再见过蛇瓜,甚至有人听都没听过。

蛇瓜这个物种,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据《本草再新》记载,蛇瓜:“生津止渴、驱虫、通便、去湿热”。此书是清朝时期,可见,蛇瓜在清朝就有了,为何后面还要从印度引进?

因为蛇瓜共100多个品种,其中中国有33种,印度有13种。很不凑巧,中国的蛇瓜品种,要么难以高产,要么含有毒性,无法作为农业作物来培育。

而印度的蛇瓜,因其自古以来便有吃蛇瓜的传统,已不自觉育种了一代又一代,早已选育出了能高产又好吃的蛇瓜品种。

我国正是看中了印度蛇瓜这一特点,于1972年前后引入了蛇瓜,以解决吃饱饭的燃眉之急。

当时有人提出疑虑,我们不是印度,没有吃蛇瓜的传统,老百姓能接受吗?

负责人的回应是,选蛇瓜,是因为产量高,其次是好养活南北方都能种,最后是印度和中国的气候有相似的地方,他们能种的,中国应该也能种。至于能不能接受,过去的西瓜、西葫芦,同样引种番邦,最后不也成为了本土作物,蛇瓜同属瓜类蔬菜,类似丝瓜,应该不成问题。

不得不说,在刚引入蛇瓜前几年,确如负责人所说,蛇瓜好种又高产。

当时还出了个新闻,福建一个县的蛇瓜亩产可以高达5吨,这不止国人匪夷所思,消息传去印度,印度人同样难以相信。

他们自己种蛇瓜,都种不到亩产5吨,中国农民怎么办到的,不会是骗人吧?

不过,无论数字是真是假,都能以此看出,中国种植蛇瓜之顺利,种植之高效。

连原产国都自愧不如,放到现在,也许可以称得上是种菜界的“降维打击”。

然而好景不长,蛇瓜在国内的推广,没有如预期的那样顺利,当初负责人信誓旦旦的“一定能接受”,反而遭到了很多人的嫌弃。

没人吃,没人买,甚至都没人愿意看一眼,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类似丝瓜吗,为何却陷入无人吃的窘境。

其实,引入蛇瓜的起点是好的,可是很奇怪,当时的人们,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意吃蛇瓜,蛇瓜就烂在仓库里,最后发霉了只能用来堆有机肥。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不喜欢吃蛇瓜?原因主要还是三点:

第一,蛇瓜长得很像蛇,彼时民间有“见蛇三分灾”的说法,流传广泛。如果一种蔬菜,长得和蛇一样,还弯曲蜿蜒,很多人本能就拒绝。

第二,最重要的原因,味道受不了。直到真正吃了才发现,原来蛇瓜根本不像丝瓜,这俩完全不一样。蛇瓜口味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有股臭腥,像下水道里的味道;二是蛇瓜煮熟后,口感黏糊糊的,不符合国人对瓜类蔬菜甜脆口感的期待。但偏偏,这两点又是印度人最喜欢的口味。微微的臭腥,恰好和他们的香料玛莎拉类似,吃进去没有违和感;黏糊糊的口感,很符合他们把一切食物做成糊糊的习惯,都省去加工流程了。可这两个口味,中国人实在难以接受。

第三,中国的蔬菜种类实在太丰富,哪怕是应急,野外的丝瓜、黄瓜多么清甜可口,实在没有必要遭罪,去吃一个黏糊糊又臭的品种。

这三点原因,让蛇瓜面临“刚入伍即退役”,“巅峰即衰退”的情况,刚进中国没多久,又灰溜溜地离开了,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时至今日,笔者写到这里,特地留意了各个地方的菜市场、蔬菜团购的行情,发现已经没有地方再卖蛇瓜了。目前仅有的卖蛇瓜的,仅限于电商平台以及苗木批发供应商。种植蛇瓜,目的更多是为了观赏,而非食用。

自从蛇瓜这件事后,我们引进品种就很谨慎了,自那以后,你很少见到稀奇古怪的蔬果品种进入市场。像后来的牛油果,也是在确保了有受众基础,才敢引进,后来有了规模,才敢在云南等地开种植基地。

而不是一上来就到处开始种。

所以说啊,中国人虽然确实擅长种菜,随便一种,能把印度自家物种种得比他们还好。

但是,这不意味着什么菜我们都要种,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口味。

种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玩不是用来看的,要符合我们的饮食偏好,才能留的下来。

历史上,我们引进了不少外来物种,最后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就那么集中,番茄、辣椒、土豆……之所以成功,就是大家喜欢吃。

不喜欢吃的,花心思种,不是自讨没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