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路诸侯明明是一盘散沙,为何董卓还是要杀帝迁都?三国春秋5

发布时间:2025-05-23 00:01  浏览量:1

05.杀帝迁都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190年3月6日,对于15岁的弘农王刘辩来说,绝对是人生之中最为黑暗的日子。

因为这天,这位落难被废的天子,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董卓成为窃国大盗后,关东群豪立马就出来进行讨伐。

为了防止关东群豪,以迎废帝弘农王复位为名,讨伐自己,董卓于是下令将弘农王刘辩害死。

董卓派郎中令李儒(三国演义里他是董卓的女婿兼谋士,历史中他是吕布的同乡),进献毒酒给弘农王。

李儒说道:“服此药,可以辟恶。”

弘农王刘辩说:“我没有病,这是想杀我罢了!”

刘辩不肯喝。

李儒强迫他喝,不得已,刘辩乃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

饮酒过程中,弘农王刘辩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刘辩乃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

歌毕,弘农王刘辩对唐姬说:“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自爱,从此长辞!”

刘辩遂喝毒酒而死,时年十五岁

汉献帝刘协下诏,将哥哥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谥曰怀王。

后来,李傕、郭汜之乱后,献帝得知嫂子唐姬尚在人世,乃颁下诏书迎接她,封她为弘农王妃,将她安置在已故弘农王的墓园中。

为何关东十八路诸侯会反对董卓?

这还得从董卓执政后,倒行逆施,残暴不仁说起。

董卓废掉刘辩,拥立刘协,掌握东汉帝国大权。

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为了站稳脚跟,刚开始他还能约束自己,开展统战工作。

董卓一向听说天下人都痛恨宦官诛杀忠良,等到他把持朝政,虽说不行正道,却也还矫饰性情,提拔任用众多士人。

他听说文学大家蔡邕的大名,于是征召他。

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

蔡邕曾参与修撰《东观汉记》及制作“熹平石经”。

后来因屡次直言进谏,陈述时弊而得罪赵忠心等权贵,被流放朔方郡,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看到蔡邕不来,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

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署任博士祭酒,很受董卓敬重。

随后,他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上公之位)。

他还为党锢之祸进行平反。

太尉董卓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为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任命如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显等,任用没有官职的士人荀爽为司空。

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如:荀爽、韩融、陈纪)入朝为官。

那些受党锢牵连的陈纪、韩融等人,都做了列卿。

沉沦埋没的人士,多被提拔。

他大力提拔重用天下名士,自己麾下大将女婿牛辅、李傕、郭汜、张济、吕布、董越等人,均未大肆封侯拜相。

在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的建议下,还任用一大批名士担任州郡的一把手。

任用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佃为豫州刺史,颖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可是狼披上羊皮他还是狼。

等他站稳脚跟,他就原形毕露。

董卓自拜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董卓性格残忍,好用刑法立威。

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

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甚至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

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雒阳变故,来到雒阳,董卓非常厌恶他,派兵将其劫杀。

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汉灵帝陵墓)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朝中宦官被杀个精光,新朝廷就任命朝中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子弟为郎官,以填补原来由宦官担任的职务,在宫殿侍侯皇帝。

当时洛阳城中帝王亲族的宅第相连,金帛财产,家家都积蓄很多。

董卓部下兵马中,有很多羌胡,这些人本身开化程度较低,比较野蛮,再加上董卓故意放纵士兵,他们肆意残害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董卓放纵士兵,冲进百姓家里,奸淫掳掠妇女,抢劫财物,把这叫作“搜牢”,人心崩溃恐慌,朝不保夕。

等到何后下葬,又挖开文陵,董卓把墓中的珍宝全都取走。

董卓又奸污骚扰公主,霸占抢掠宫女,滥施酷虐的刑罚,有一点仇的一定杀死,宫廷内外的百官,没人能够自保。

董卓曾派军队到阳城,当时人们正在土地庙前集会,董卓命令上前把人们全都杀死,把车上的财物拉走,装上抢来的妇女,把人头系在车辕上,唱着喊着回京城。

又毁坏五铢钱,改铸小钱,尽数搜取洛阳和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类,来充作铸钱的材料。

因此钱贱物贵,谷子一石值钱数万。

董卓本想和朝臣、关东豪杰和解,

却没想到韩馥等到任,与袁绍等十余人,各兴义兵,结盟讨伐董卓,而伍琼、周珌密作内应。

黄巾余党郭太等又在西河白波谷起事,转而侵犯太原,接着攻破河东,百姓流亡到三辅,称他们为“白波贼”,部众十余万。

董卓派中郎将牛辅攻打他们,不能退敌。

等听到东方讨伐董卓的兵兴起,董卓恐惧,就用鸩酒毒死弘农王,要迁都长安。

召集公卿商议,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在廷上力争不成,伍琼、周珌又极力劝阻。

董卓于是大怒说:“我刚入朝时,这二人劝我用有德之士,因此就听从了,而各位到任后,却举兵来打我。这二位出卖我,我有什么对不起他们的!”

于是,斩了伍琼、周珌。

杀人立危后,杨彪、黄琬害怕,到董卓那里道歉说:“小人留恋旧地,不是想要阻止国家大事啊,请治我们考虑不周的罪过。”

公元190年,面对关东群雄的讨伐,董卓挟持皇帝、百官和洛阳的数百万百姓迁都长安。

董卓担心据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响应反董联军,故将二人征入雒阳。

京兆尹盖勋与皇甫嵩长史梁衍劝皇甫嵩起兵讨董卓,皇甫嵩因兵力不足,不肯听从,还是应征回朝了。

皇甫嵩回朝以后,洛阳以西再无能够反抗董卓的人。

为什么迁都?

一是董卓的根基在凉州;

二是为避开关东群豪的锋芒;

三是避开黄巾军的威胁;

四是斩断中央百官的势力根基。

董卓西归以前,他已自为太师,官位居诸王之上。

当初,长安遭受赤眉时的动乱,宫室与文武官舍都被焚烧毁坏,这时只剩高庙、京兆府邸。

天子来到长安,由于没有宫殿,就住在京兆府邸,后来董卓派人勉强维修了宫殿,又挪到未央宫。

皇帝顺利达到长安,那些被董卓驱赶的二百万老百姓就遭殃了。

要知道当时洛阳距离长安相距有一千里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老百姓被董卓兵士逼迫迁徙,像押送囚犯一样。

在路上相互践踏,死于疾病和饥饿的不计其数,洛阳到长安的路边堆满了尸体。

当时,董卓自己驻留在洛阳毕圭苑中,以抵御关东联军。

等到洛阳为之一空后,董卓派吕布挖开各皇帝陵墓,以及公卿以下百官的坟茔,搜罗其中的珍宝。

还一把火把经营一千多年的洛阳烧掉了。

洛阳周围两百里内再也没有人迹了。

千年古都洛阳,遭受第一次惨无人道的毁灭。

当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就在被掳掠迁都的百姓当中,所以留下了著名的《悲愤诗》,写尽了西凉并的野蛮残暴。

董卓死后,汉献帝逃回洛阳,洛阳早成了一堆瓦砾,没有房屋居住、没有东西吃。

百官们没办法亲自到野外砍柴、挖野菜。

当时的朝会也只能在废墟上举行,很多官员或者饿死,或者被士兵抢劫后杀死,王朝的权威尊严荡然无存。

曹操《薤露行》: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