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斩获华人威尼斯影后,人民日报发文力挺,刘亦菲却被骂惨了
发布时间:2025-09-11 17:58 浏览量:3
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威尼斯电影节刚落幕,华语影视圈就出了个大新闻,辛芷蕾拿了最佳女演员奖,成了又一个站上国际影坛高处的华人演员。
她领奖时说的那句“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不光让网友们特别激动,连人民日报都特意转发力挺,这会儿她的风头正劲。
可另一边,刘亦菲却因为这场荣誉风波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骂她的声音一直没断。
同样是圈内有影响力的女演员,为何辛芷蕾能凭荣誉与身份获官方认可、全网称赞,刘亦菲却偏偏因这场“无直接关联”的奖项陷入争议?
辛芷蕾这次拿奖靠的是《日掛中天》,这个奖含金量特别足。
她成了第三位拿过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的华人女演员,前两位是巩俐和叶德娴,而且在85后女演员里,她是头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拿到这荣誉的。
站上领奖台时,她开口第一句就是“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人民日报马上就转发了,还把这句话做成了话题标签。
明摆着就是看重“中国演员”这个身份的分量,网友们看了也都跟着骄傲,共鸣感特别强。
这次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里,赵涛是唯一的中国评委,她专门跟国际评委们讲透了《日掛中天》里讲的道德难题。
还重点说辛芷蕾的表演特别完整、到位,最后才让所有评委都投了她,这也能看出来,辛芷蕾拿奖靠的是真本事,不是运气。
对比之下,刘亦菲是美国国籍,要是她站在国际领奖台上,根本没法像辛芷蕾这样说“我是中国演员”。
网友们说“国际舞台代表的是国家颜面”,这话其实挺实在的,在国际上拿荣誉,身份背后的归属感特别重要,一旦身份不匹配,那股子骄傲劲儿就不一样了。
再结合金鹰奖、白玉兰奖对国籍的规定,人民日报这次点赞,其实就是官方在表态:
“身份认同”和“国家荣誉”是绑在一起的,这也给咱们的文化输出定了个方向,拿国际荣誉,“中国演员”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份底气。
看完了国际上的热闹,回到国内就会发现,85后女演员们的发展差得挺多,尤其是在奖项这件事上,规矩卡得特别严。
比如金鹰奖就明确说了,单项奖参评的必须是中国国籍,去年刘亦菲凭《去有风的地方》入围了金鹰奖第一轮,结果第二轮就因为国籍被刷下来了。
白玉兰奖更明显,从2007年到现在,最佳男女主就没出过外籍演员,今年刘亦菲跟宋佳争白玉兰视后,提名名单上还特意标了她的国籍,最后还是没争过宋佳。
85花们的日子各有各的难:杨幂靠《生万物》翻了身,口碑比以前好太多;赵丽颖在电视剧圈一直很稳,拍一部火一部。
刘诗诗还没跳出古偶的圈子,没什么新突破;唐嫣和倪妮想转型,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路子。
只有刘亦菲,看着是“顶流”,有代言有杂志封面,可手里没一个国内主流奖项,典型的“有C位没奖杯”,特别尴尬。
之前有本著名杂志拍二十周年封面,邀请的都是圈内顶流女星,宋佳刚拿了白玉兰视后,杨幂凭《生万物》正火,可俩人都只能站“副C”。
刘亦菲呢,没什么国内知名奖项,却稳稳占了C位。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就吵开了:顶流位置到底是靠流量堆的,还是靠真本事挣的?
其实刘亦菲估计也不是不想换回国籍,主要是成本太高,光弃国税就得好几亿,谁也不会轻易掏这个钱。
而且早年她回国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还借着美国留学生的身份,录取门槛比普通考生低不少。
那时候身份是便利,现在却成了拿奖的阻碍,只能说,选身份的时候,就得想到以后可能会遇到的麻烦,世上没有只占便宜的事。
从“野心少女”到影后
辛芷蕾能走到今天,起点其实特别低,她家里条件不好,爸爸瘫痪多年,一刻都离不了人,妈妈得在家照顾爸爸,没法出去工作。
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挣钱养家,课余时间去当礼仪小姐,后来被甄子丹的经纪人看中,为了多赚点钱贴补家用,干脆放弃学业进了娱乐圈,一开始就是个没背景、没资源的“十八线小演员”。
她最让人佩服的是不藏着自己的“野心”,2018年的时候,她还没什么名气,就敢在社交平台说“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
那时候网友都笑她不自量力,可她一点不避讳,还直说“我想红、我想成为国际巨星”,甚至说“为自己有一张充满欲望的脸骄傲”,别人的嘲笑反倒成了她往前冲的动力。
辛芷蕾不是科班出身,却一直没放松对表演的要求,之前演话剧《初步举证》,一个人撑了120分钟的独角戏,还拿了上海白玉兰戏剧奖。
这次威尼斯获奖,也是她长期积累的结果,之前主演的《长江图》入围过柏林电影节,拍《绣春刀2》《繁花》的时候,也都花了很多心思打磨角色,没一点敷衍。
获奖之后,辛芷蕾也没飘,有人借着她的奖去贬低其他演员,她直接站出来说女人本来就不容易,大家都在各自发光。
而且没过多久,她就从《VOGUE》二十周年群封的成员,变成了这本杂志十月刊的单人封面人物,不光行业地位上去了,格局也挺大,没只顾着自己亮眼。
辛芷蕾拿奖后,网上的声音特别多,有人为她高兴,说她把当年“不自量力”的嘲笑,变成了现在“实至名归”的赞叹,还说她的逆袭像极了普通人追梦的样子。
不是每个人都有好出身,可只要敢拼、不放弃,就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也有人围着刘亦菲的国籍和奖项吵,一派是“规则派”,说奖项有明确规定,按规矩来没毛病;另一派是“公平派”,觉得该一视同仁,不能只卡刘亦菲一个人。
其实大家争的不只是刘亦菲,更多是在乎影视圈的公平:到底是看身份,还是看实力?
最近还有个挺让人高兴的变化,就是女演员之间不怎么传“互撕”了,反而多了很多互助。
辛芷蕾拿奖后,巩俐、周迅、赵丽颖、倪妮这些前辈和同辈都主动送了祝贺。
赵涛在威尼斯当评委时,还专门为辛芷蕾的表演“站台”。
宋佳和佟丽娅还合作了双女主电影《轻于鸿毛》,不再是以前那种“女艺人凑一起就掐架”的老印象。
辛芷蕾和刘亦菲的境遇,其实给圈内人提了个醒:辛芷蕾靠“中国演员”的身份和真本事,在国际上挣了荣誉,证明了“想长久火下去,得靠实力和身份扎根”。
刘亦菲虽然是顶流,有热度有代言,可因为身份限制,错失了不少核心奖项,这也说明“表面的光环早晚都会褪,只有专业上的认可才是真靠山”。
人民日报这次点赞,加上国内奖项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其实就是在给行业定调子:既要看重演员的真本事,也得在乎身份认同。
不是说要排斥谁,而是希望演员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要是影视圈能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以后肯定能出更多好作品、好演员。
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有何看法呢?你们更喜欢辛芷蕾还是刘亦菲?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源:
1. 光明网
2. 辛芷蕾香槟配泡面庆祝获奖,发文配18宫格照片:继续努力拍戏,有梦想谁都了不起,2025-09-10,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