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发布时间:2025-05-22 18:31  浏览量:4

没有人是真正的主观唯心主义。

最能够接近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

缸中之脑是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然而,既是是缸中之脑,同样需要一个邪恶的科学家,一个缸,和一个脑子。

绝对的主观唯心主义,关键在于——“我”在哪里?

只要“我”在任何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不随主观意识而改变的客体,主体已经被空间所束缚,主观唯心就无法圆满。

你能想象“我”不在任何一个空间,也不处于任何一个时间吗?

并不能,这二者在康德被定义为“感性直观”,是我们认识事物乃至思考都无法脱离的范畴。

下面我们来看笛卡尔。

笛卡尔,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黑格尔称他为 “第一个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也有人把他称为人本主义的开端。是哲学史上最不能略过的几个哲学家之一。

他最著名的名言即是——我思故我在。

就因为这一句话,很多人都将其作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但我们如果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就不会这么简单地评判一个伟大的哲人。

因为: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论,都是极其简单且消极到虚无的不可证伪的理论形态,没有一个哲学家会满足于这样的结果。

我思故我在。来源于唯理论(当时的一个学派类型)的逻辑推演的要求——找到一个类似几何学的不可怀疑的公理

唯理论的哲学家们,希望像几何一样建立起完美的哲学大厦,所以必须打好坚实的地基。

然而,这公理简直无处可寻。人并不能相信自己的任何感知,更不用说思想。所有的论点论据都被经验论怀疑……

就在唯理论无法发展的时候(经验论也具有巨大的漏洞),笛卡尔出现了,他不等辩友来提反对意见,自己就把所有事情怀疑个遍。

就像文头所说的“缸中之脑”。笛卡尔发现,只有一件事情无法被怀疑——我正在怀疑。

既然是我正在怀疑,那么,我一定是存在的。(到这里,确证的仍然还是一个精神上的“我”。)

然而,有了这条无法被怀疑的公理,还远远不够。笛卡尔所希望的是建立整个哲学大厦,能够解释所有事物的理论体系。

而现在的问题,是精神上的我的存在,无法与世间万物产生任何联系,也就是说,不能推演出任何事物的存在。

甚至,精神上的我怎么与肉体的我相互作用,无法解释。

这是二元论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终,笛卡尔最终求助于上帝

首先,他要证明上帝的存在,这些证明,怎么说呢,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在我们这些没有信仰基础的人看来,很不严谨,几乎就是直觉+独断的论述。这里就不介绍了。

证明了上帝存在之后,笛卡尔说:“因为上帝是诚实无欺的,所以他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这两种实体虽然相互独立,但在上帝的安排下能够和谐地运作,使得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身体的感觉等能够相互配合。”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上帝的保证。精神和物质保持一种神定的不变的交互机制,不可怀疑地保持一致。

证明到这里,笛卡尔就算完成了第一步——人类的感知是真实的

世界就是我们看到、听到、摸到的这个样子。

看到这里,还能说笛卡尔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吗?

他竭尽心力怀疑一切,最终找到唯一不可以怀疑的“我思”。想尽办法只是为了证明客观事物就是我们感觉到的样子。

他把感知的源头交给客观万物,将真实的可能归于上帝。

他是个彻底的客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