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剑侠图:“九罪证凶僧”之中的“凶僧”是谁啊,身犯哪九罪?

发布时间:2025-09-06 14:21  浏览量:1

金凤山玉皇顶的方丈,惠斌,人送外号“金鸡好斗双罡掌”,赤胆侠,这人江湖上喊得响,从他的绰号就能看出来,来头不小。是不是有点玄?其实他这个法号惠斌,俗名叫方杰,字仲林。上头还有个哥哥,方奎方伯林。“天下第一杰”,不少人一提见过,都要抬头望上一望,那股气场谁能不服?

提到惠斌,他的师承可不一般。两位老师,一个是“六合一气真元子”,欧阳修,那是面壁百年不老翁;另一个是大清国四大名剑之首,“震古侠”董乾董化一。你说,这两位随便哪个,放在江湖上一站,就能镇得住场面。惠斌两家功夫学到手,他自身刚柔并济,三十六路天罡掌,管你是什么路数都敢接。掌里三十三节墨骨鞭,招出来,打遍天下几乎没有敌手!到底谁见了不怕?

但别往坏处想。惠斌这人倒不是坏种,他虽然桀骜,有脾气,更有火性,还偏偏有一身武艺压盖武林。江湖上人人敬三分,少有敢对着干的。但大体还算正派,占着金凤山玉皇顶多少年,从未胡作非为。这么多年,别说败家,反而常有行善之举。扶危济困,除暴安良也干上了。有的时候,还真救过不少百姓,所以“赤胆侠”不是白叫的。

偏偏他的麻烦多。很多事,不是他自己引起的,都是徒弟闹出来的。惠斌门下七人——高飞、于忠、童双庆、梁忠、梁孝、梁勇、梁猛。人送外号各自一片天。尤其头一个,“铁爪鹞子”高飞。这个高飞,不太安分。本事也不小,仗着师父罩着,江湖哪条道不敢闯?一有事就闹,基本不是自己在惹祸,就是别人递来的麻烦,不知道师父头大不大。

高飞有个死敌,万鹏,外号“玉顶金鹰”。万鹏也是名门之后,“银面仙猿铁臂昆仑,神刀大侠”石铎的弟子。高飞和万鹏,本领旗鼓相当,不争不行。你说,这两个倔脾气的,一个肯服气么?

江湖从来不太平。有一回,高飞想给万鹏添堵,夜里把自己打扮成万鹏的模样,潜进民宅偷东西。倒霉的是,被万鹏的师父石铎逮住。当时石铎以为是自己徒弟不守规矩,一怒之下,一刀将高飞的耳朵削掉一只。等一看明白,原来是高飞冒充,后悔晚了。石铎赶紧道歉安抚。你以为事到此就结?不,高飞心里记仇,表面不声不响,心里天天琢磨报复。江湖就是这么复杂。

报复的机会终究来了。年羹尧出差西南查案,童林等高手保驾。高飞趁夜潜入官府,施浊目香害了年羹尧,栽赃给石铎。童林一帮侠客查明真相,知道这是高飞的恶作剧,还留下了解药的线索——八宝莲花露。一时间,捉拿高飞成了头等要事。捉人不难,高飞技艺虽高,挡不住众剑侠联手。但问题来啦,他师父惠斌厉害,江湖大佬谁敢硬来?要捉人,先过师父这一关。

惠斌,是不是要硬杠?为徒弟,连官府都敢顶。本来童林他们各有神通,真抬杠,也不怕他,可架不住人家惠斌为人护短。最后这场战局,出动了十六位剑侠,阵势很大。姜达、张洪钧、董瑞、胡林、花纯、王十古、秋田、侯庭、客司马空、石铎、侯杰、宋品、马奎、何立、方奎、金魁。什么叫高手如云,什么叫江湖大戏?这五湖四海的好手汇金凤山,就是为了降服一个赤胆侠。谁敢说惠斌不够厉害?

三位长者出面,要论罪。列出九条罪状,条条都是实锤,听着都让人冒汗。高飞闯祸,你包庇,还敢抗官府,这是头一桩!结交江湖败类,不洁身自好,第二桩。第三桩,容留师徒关系不明者,还敢在玉皇顶住,佛门都被你搅得不清不楚。大战杀人,手下不留情,这是第四条罪。佛门弟子,见色起心,第五罪。逃命见老人不救,慈悲何在?第六罪。劝你认错你不听,充耳不闻,第七罪。于公于私,你居然跟哥哥动手,第八罪。不为师门争光,第九罪。每条说出来,都让人汗毛竖起。

论罪完毕,大家都在看惠斌怎么应对。是不是仗着自己本领,拒不认错?其实相反,他并没有立刻改过自新。很多时候,江湖大侠心里也是有反复的,能不能当场彻底服软?不见得。有说他目瞪口呆,也有人说他未必真认输。此时回头想,或许他心里还在挣扎,师门、兄长、师父,这关系摆在一边,什么才最重要?有时候人就要自问。

不过事情也没有绝路。三位剑客清楚,惠斌是师门最得意的弟子,如果真办了他,谁心里没点挂念?惠斌非坏,再做错也可改。毕竟大家都希望江湖还有惠斌这号人物。死罪免了,活罪不能饶。于是想了个法子,“削桩代首”,以木桩代头,把桩削断,就等于剁了脑袋。其实说白了,就是还给他一条活路。这么做是希望他肯彻底悔过,也算给师门跟江湖一个交代。

矛盾的是,有人觉得惠斌本事极高,一旦放过他,万一以后再闹事怎么办?谁担得起这责任?但江湖本就是人心变幻,今天你放他一马,明天不见得就是祸害。有因有果,说不清!

这以后,惠斌痛改前非,心里也有点明白了。他跟着师爷“金腮罗汉一尘僧”袁鹤袁大化又习了新艺,武艺更高一层。谢家滩英雄擂,这惠斌能和“金眼貔貅泥小鬼”陆恒对阵,不是空口说白话。人本事到底大了,都有来路。有人说,惠斌其实早就有反思,但也有人觉得这么多年的本性难改,未必真能服人。江湖的事,永远没有一个性子。

惠斌的这段经历,确实让人想不明白。是脾气导致祸事,还是江湖险恶让好人变坏?其实有些案子,哪怕刀剑相向,也不过是人情冷暖。你看惠斌,本事大、行善多,徒弟教不好也得有人管。到底是师门责任,还是个人选择,换个角度,谁敢保证自己一步不错?小错误变大祸,谁又不是呢。

我看金凤山那场聚会,十六位剑侠一齐出手。理由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江湖安定,有的只是看热闹。惠斌本是英雄,也有过错。斩不斩,谁都有自己的道理。好人坏人,一线之隔。你不觉得么,很多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到底错在哪?

有些人说,惠斌大错既已改过,有什么不能原谅?但江湖不会全信。毕竟,经历过削桩代首,他心里是有疙瘩的。你说他的名声还能保得住么?其实本来就是个圈子,出了错,大家都盯着看,谁也不敢站得太早。或许下次再犯,谁还会管?

又有些段子说,惠斌从此一心为善,抱打不平。可真要说,能彻底改变?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有时候老习惯就是改不掉,下次他还会不会护着徒弟?没准还是会那么冲动。江湖人谁没犯过错?但也有师父护短的时候。

这么一遭做下来,惠斌的名头算是被重新定型。多少人等着看他是不是能重新来过?也许他再战擂台,已经不是当年的赤胆侠,走得更正了。可也还会有人觉得,他本性难移,不过是暂时收敛。江湖本无定论,这些事也都说不清。

简而言之,这就是惠斌的事儿。江湖人本就起起伏伏,今天似是英雄,明天又变祸首。也许强者的路,就是靠点错走出来的,人心本不可靠,一切都得自己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