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连开3枪,蔡英文已离岛,日本政坛默许,解放军通牒发往东京

发布时间:2025-09-12 19:51  浏览量:1

文|撒胡

编辑|撒胡

最近,日本政坛的动作接连不断,石破茂被迫离职后,他们又开始为反华人士石平打抱不平,要求我国“撤销制裁”。

除了这种无理的要求外,日本政坛对于蔡英文访日的行为,不做任何正面回复,这显然是在挑战中国权威,更是在九州地区,做了一件大事儿,令无数中国人感到气愤!对此,解放军通牒直接发往东京。

日本在九州做了什么事情?中国又是怎么回应的?

军事冒险玩火自焚

日本的第一张牌,打在了军事上,而且一出手就想直击要害,他们决定在九州地区,部署一款名为“改良型12式”的陆基反舰导弹,听着“反舰”二字,似乎还带着点防御色彩,但只要稍加审视,就能发现这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

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经过改良后已经飙升至1000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从九州到中国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直线距离不过700到900公里。

这意味着,一旦部署完成,这些导弹将能轻而易举地覆盖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区和军事目标,这哪里是“防御”,分明就是一把已经抵在别人家门口、随时可以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利刃。

日本官方还在嘴硬,宣称这是为了加强“防御性”措施,可翻开他们自家的文件,谎言不攻自破,早在岸田文雄政府时期,2022年制定的新防卫计划里,就明确了这个部署任务,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搞定。

再看看今年新鲜出炉的《防卫白皮书》,更是首次将中国直接定义为“最大战略挑战”,这无疑是为其军费突破GDP2%的红线寻找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所有这些动作,都指向一个清晰的目标:日本正在彻底抛弃“专守防卫”的旧外套,转而追求所谓的“反击能力”,也就是打击敌方基地的能力。

这种转变,被看作是其“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政策的具象化,然而,这种所谓的安全感,不过是饮鸩止渴。

日本似乎忘了一个最基本的地理常识:它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的岛国,毫无战略纵深可言,发展几件进攻性武器或许不难,但要构建一个能承受饱和式打击的防御体系,却难如登天。

一旦地区冲突爆发,这些新部署的导弹基地,必然会成为对方眼中最优先、最急需拔掉的钉子,到那时,日本本土将从所谓的“后方”瞬间变为惨烈搏杀的“前线”。

这种将国家安全绑上战车的军事现代化,每一步看似在增加威慑,实际上都在疯狂削减自身的安全缓冲带,这,就是典型的安全悖论——越追求攻击,越暴露脆弱。

外交试探触碰红线

如果说军事上的冒险是物理层面的玩火,那么日本在外交上打出的另外两张牌,则是在试探中国的政治底线,其性质甚至更为恶劣,这暴露了日本一种危险的“底线错觉”,错把中国的主权核心利益,当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

第一件事,是为一个极端反华分子强行出头。中国前不久依法制裁了一名叫石平一郎的日本国会参议员。

这个人本身就是日籍华人,却以发表极端反华和支持“台独”的言论为生,早已臭名昭著,中方对他的制裁,完全是针对其个人恶劣言行的主权行为,合情合理。

可笑的是,日本政府居然为此大动干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公开提出抗议,要求中国“撤销制裁”,这种为了一个跳梁小丑而将事件升级为国家间外交争端的做法,在国际关系中极为罕见。

这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日本的国家意志正在为极右翼的极端言行背书站台,这无疑是对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严重侵蚀。

紧接着,更严重的事件发生了,刚刚于5月卸任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蔡英文,在9月9日抵达了日本,日方将其包装成一次前往关东地区度假的“私人访问”,声称不涉及任何官方会面,但这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首先,蔡英文在任期间,一直在大力推动“去中国化”和“台独”议题,其政治符号意义极强,其次,她虽已卸任,但根据台湾地区的规定,前领导人卸任后6年内出境,必须得到现任领导人的批准,赖清德当局点头放行,本身就说明了这次访问的政治背景。

再者,尽管号称“私人”,但日方给予的接待规格和精心安排的行程,都暗示了其非同寻常的性质。

去年,日本议员曾想邀请蔡英文参加安倍晋三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活动,都被当时的日本政府给拦下来了,可见这次放行是多么刻意的政治操弄。

中国一再强调,日本在台湾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本应谨言慎行,如今却公然默许蔡英文到访,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践踏,也是对历史责任的彻底背弃。

结合蔡英文此前曾窜访捷克、法国、比利时,今年5月又去了立陶宛和丹麦的背景来看,日本正在让自己成为“台独”势力搞国际串联的关键一环,其危害远超一次孤立的访问,这种混淆主权与姿态的玩火行为,看似强硬,实则是在不断压缩自己的外交回旋空间,愚蠢至极。

地缘战略角色迷失

军事上的冒进和外交上的误判,其根源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日本在地缘战略中彻底迷失了方向。它正在经历一场痛苦而危险的“角色转换”,从一个被动的“受保护者”,急切地想变成一个主动的“代理人”,而这背后,是无法摆脱的深层焦虑。

这种焦虑感,来自双重压力,一方面,是身边中国的快速崛起,让日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挤压,另一方面,是“老大哥”美国的战略正在收缩,华盛顿越来越明确地要求盟友承担更多的军事和财务责任,自己好腾出手来。

在这样的双重挤压下,日本急于向美国展示自己的“价值”和“可靠性”,证明自己不仅能看家护院,还能充当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执行者”。

无论是部署能打到中国本土的导弹,还是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亦或是强行干预中国对一个议员的制裁,其深层动机,都是在进行一场对美国的“忠诚度测试”。

然而,这种“代理人”的角色定位,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它意味着日本的许多行动,首要考虑的并非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美日同盟的整体战略布局,这使其在同时面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战略压力时,彻底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外交灵活性。

战略冒进和战略自主,完全是两码事,日本当前的一系列激进行为,本质上更像是在用自己的国家安全和未来命运,为美国的亚太战略递上一份“投名状”,这是一种危险至极的“角色迷失”,一旦棋局有变,被牺牲的棋子,往往就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从军事上的“安全悖论”,到外交上的“底线错觉”,再到地缘战略上的“角色迷失”,这三个层面的深度剖析,共同勾勒出日本当前对华政策的危险轮廓。

东京的一系列举动,既不可能换来真正的国家安全,也无益于地区的和平稳定,反而正在一步步将自己推向大国博弈中最危险的位置。

中方此次由外交部、国防部乃至解放军共同发出的史无前例的强硬警告,已经把话挑明了:过去那种模糊试探、切香肠的把戏,空间已经不复存在。

留给日本政府的时间和选择,真的不多了,是悬崖勒马,深刻反思其政策究竟是在维护国家长远利益,还是在透支国运、将整个国家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选择题,必须尽快做出回答。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