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金庸不敢细说郭襄的结局,你看她被谁毁了贞洁,结局痛不欲生

发布时间:2025-09-13 00:02  浏览量:1

有人说“武侠故事就是成年人的童话”,其实多数人说这话时都是带着些许轻蔑的语气,这也没辙,毕竟大部分武侠故事的情节确实都略显幼稚,说不出什么深刻的大道理,甚至都经不起推敲,那些作者追求的不过是“快意恩仇”这四个字。

而金庸的故事则不同,就拿那“射雕三部曲”来说,不仅三部作品的剧情环环相扣,同时他还通过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三位主角的视角,证明了武林侠客也可以有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是把“武侠”二字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也正因为金庸的故事经得起推敲,以至于读者对书中未被写明的故事格外好奇,比如那郭襄的故事就十分耐人寻味。

(郭襄剧照)

明明拥有一身神功的她为何会早早撒手人寰?金庸为何不敢把她后来经历的一切细写出来?或许是因为她经历的悲剧很难让读者接受。

一、郭襄的冒险

《神雕侠侣》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十六年后”的剧情部分,主角依旧是杨过,但女主角却不再是小龙女,此时的小龙女是生死未卜,甚至从旁人看来,她就是“已死”的状态,剧情是以郭襄的视角展开,郭襄才算是此时的女主角。

读者也难免期待杨过会与郭襄走到一起,弥补当年郭芙没能与杨过在一起的遗憾,郭杨两家的缘分也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延续。

可谁能想到小龙女居然在故事结尾“死而复生”,郭襄彻底沦为局外人。

不过她的故事还没结束,故事末尾,郭襄看着杨过夫妇走下华山之时,她似乎就已经下定决心,日后还是要寻找杨过,哪怕什么都改变不了,她也要粘着杨过。

于是《倚天屠龙记》开篇,金庸就是以郭襄的视角揭开序幕的,那时的她就正在寻找杨过的路上。

说是:“郭襄自和杨过、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她常自思念,于是禀明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料想他夫妇当在终南山古墓隐居,便径往古墓求见。墓中出来两名侍女,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但杨过夫妇未说明归期,郭襄便又出来随意行走,她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

接着便是“郭襄闯少林事件”,再到后来,郭襄也依旧在寻找杨过。

(郭襄、杨过剧照)

而后书中提到郭襄在四十岁出家,创立了峨眉一派,接下来的故事中,郭襄就彻底被雪藏了,金庸没再细说她的故事。

二、未被写明的结局

其实郭襄出家的举动就有些难以解释了。

郭襄是个性格与杨过十分相似的女子,黄蓉也说她性子里带着些许邪气,照理说,她这种人自然应该与杨过一样,与“出家”二字不沾边,但俞莲舟却说了这么一句。

“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没再能跟杨大侠相会,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爱过一个人就会知道,爱而不得的感觉是让人纠结的,但这种感情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愈发浓烈。

(襄儿剧照)

郭襄没有理由放弃才是,如果她放弃了,那只有两种解释,要不是杨过死了,要不是她意识到自己配不上杨过。

前者不太可能,毕竟后来又出现了黄衫女子,说明杨过没死,至少将古墓派传承了下去。

那郭襄做了什么,才导致她觉得自己配不上杨过?乃至后来早早逝去?

三、无尽的折磨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是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的,这一点在小龙女身上就得到了体现。

比如龙杨二人在绝情谷底重逢时,杨过不解小龙女为何依旧如当年一般貌美,丝毫没有变老的痕迹,书中则如此解释。

“小龙女却幽居深谷,虽终不免相思之苦,但毕竟二十年的幼功非同小可,过得数年之后,千方百计,无法上去,重行修练那‘十二少’要诀,渐渐的少思少念、少欲少事,独居谷底,却也不觉寂寞难遣。因之两人久别重逢,反显得杨过年纪比她为大了。”

(郭襄、郭芙剧照)

少思少欲,自然就不会伤神,而郭襄的情况与小龙女截然相反,她正是想得太多,以至于心力憔悴。

而郭襄的折磨或许源于当年她意外被人毁了贞节,只是她自己却是后知后觉。

那人正是金轮法王。

当然,金轮法王不是什么恶人,她也不是存心要毁郭襄的人生,相反,他是出于好心,他见郭襄是个练武的苗子,便有心传她武功,奈何金轮法王修炼的无上瑜伽密乘却并不适合郭襄修炼,至少不适合郭襄这未嫁人的黄花闺女修炼。

毕竟古代的瑜伽绝技是什么概念,你可自行查阅,对于女子而言,修炼那武功,就等于自毁贞洁。

那么郭襄学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你且看原著描述:“这些时日中,金轮国师倾囊相授本门的内外武功。郭襄日长无聊,便习以自遣,心养日后欲谋脱身,必须取得国师信任,对她防范松了,不再日夜紧守才行,于是假意拜师,诚心学习。她人本聪颖敏悟,这一专注,便进境极快,国师见她学得比当年的大弟子更快更好,十分喜欢。”

金轮法王的武功都被郭襄学了去,表面她是赚了,当她后来知晓一切之后,难免会心碎欲绝,她意识到自己配不上杨过,终日以泪洗面,久而久之,积郁成疾,最终中年早逝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郭襄的余生是在无尽的痛苦中度过的,金庸没将这段故事写出来,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