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在访华前,特朗普除名反华鹰派,全球收到通告,美方释放信号:已经没有退路可选
发布时间:2025-09-14 16:45 浏览量:1
中美之间这两天的互动非常频繁,而且还都是双方高级别官员之间的沟通,这无疑让外界再次对中美关系充满了信心。
连一向对中国态度强硬的美国五角大楼,这次也一改以往的强硬姿态,频频释放“不寻求与中国冲突”的信号。
有人甚至猜测,是不是中国九三阅兵上展示的新式武器让美国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才主动服软,想和中国缓和关系?
其实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背后的真实动机,更像是为特朗普即将访华提前做铺垫。
为了给自己的访华之旅争取好成绩,特朗普这次亲自下场,提前撤回了对一个关键岗位的提名,而这个人正是以反华著称的鹰派人物海德。
海德曾在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工作,推动了不少针对中国企业的法案,按理说,特朗普在对华问题上一向喜欢用强硬派,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撤掉这样一个“狠角色”呢?
其实了解特朗普的人都知道,他用人有两个标准:一是政治观点要与自己一致,二是对自己绝对忠诚。
像他这种风格鲜明和立场独特的总统,能选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特朗普常常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当中,许多官员的安排都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也正因为如此,通常要让他在国会还没来得及否决之前就主动撤回提名,实在是很少见的情况。
所以这次撤掉海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在美财政部长即将前往西班牙与中方开启新一轮经贸谈判的背景下,中美双方最近的高层沟通,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贸易分歧、争取各自利益。
很明显,特朗普是希望在这次谈判中取得一些成果,所以在态度上不得不做出调整,撤掉鹰派官员,就是想向中方释放善意,为后续的谈判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氛围。
不过他这一决定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美国的对华强硬派很快跳出来指责特朗普,认为他在关键时刻“示弱”,会让美国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尤其是海德原本负责出口管制,有议员担心他被撤后,美国会放松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导致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被中国赶超。
但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从拜登时期就开始不断升级,甚至联合盟友一同打压中国企业,但结果却是中国企业被倒逼着不断创新,许多关键技术都实现了突破。
如今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底气越来越足,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制于人,反观美国,之前对中国加税,最后还得坐下来谈判,甚至同意给出关税缓冲期,这些事实都说明,美国在和中国的竞争中已经没有太多新招,只能选择坐下来谈。
总的来说,美国最近的一系列举动,都是在现实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调整,无论是撤掉鹰派官员,还是频繁推动高层互动,目的其实都是为了缓和和中国的关系,为后续的谈判铺路。
与此同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逐渐掌握了更多主动权,这让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变化。
未来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关键还是要看双方能否在利益和战略上找到新的平衡点,美国之所以不再一味强硬,更多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太多可选的办法,而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也考验着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