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孤胆英雄”刘光子:一人俘获63名美军,半生深藏功与名
发布时间:2025-09-14 18:47 浏览量:1
抗美援朝“孤胆英雄”刘光子:一人俘获63名美军,半生深藏功与名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史册上,有这样一位传奇战士:他在金化攻势的战场上,凭借一把步枪和几颗手榴弹,孤身闯入美军阵地,创下俘获63名美军的战争奇迹;他战后深藏功与名,回归平凡生活却始终坚守军人本色,用一生诠释“英雄”二字的重量。他,就是被彭德怀元帅亲自接见、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的志愿军战士——刘光子。
一、冀中农民的参军路:从田间地头到保家卫国
1921年,刘光子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今安国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冀中平原饱受战火与灾荒的侵袭,刘光子的童年,是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困中度过的。父亲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母亲操持家务,家里几亩薄田是唯一的生计来源。为了帮衬家里,刘光子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割麦、耕地、挑水,繁重的农活练就了他健壮的体魄,也磨出了他骨子里的坚韧与果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铁蹄踏遍冀中平原,安国县也未能幸免。日军烧杀抢掠,无数乡亲流离失所,刘光子的家乡被战火摧毁,父亲在一次日军“扫荡”中被打伤,家里的田地也被日军强占。亲眼目睹家园破碎、亲人受难,刘光子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鬼子赶出中国!”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光子加入了当地的农会,积极参与土地改革,帮助乡亲们夺回被地主霸占的土地。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新兵,刘光子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成为华北野战军(后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的一名战士。
初入部队,刘光子因为读过几年私塾,识一些字,被分到了连队的通讯班,负责传递情报、联络部队。他不怕苦不怕累,每次执行任务都冲在最前面。有一次,连队在转移途中遭遇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通讯线路被打断,刘光子主动请缨,冒着枪林弹雨爬过敌人的封锁线,成功接通了线路,为连队突围争取了时间。战后,他因表现突出,被记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至鸭绿江边。同年10月,刘光子随部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出发前,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娘,我去朝鲜打美国鬼子了,等打赢了,我就回家看您。您多保重身体,别惦记我。”这封信,成了他留给家人最珍贵的念想。
刚到朝鲜,刘光子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美军的飞机日夜盘旋,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部队行军只能在夜间进行,饿了就啃一口冻硬的干粮,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有一次,连队在行军途中遭遇敌机轰炸,一名战友为了掩护他,把他推到雪坑里,自己却被弹片击中牺牲。看着战友冰冷的遗体,刘光子攥紧了手中的步枪,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战友,你放心,我一定多杀敌人,为你报仇!”
二、金化攻势显神威:一人俘获63名美军的战争奇迹
1951年4月,朝鲜战场进入“第五次战役”阶段。美军为了扭转战局,集中了大量兵力、坦克和火炮,向志愿军第63军防守的金化地区发起猛攻,企图突破志愿军防线,直插志愿军后方。刘光子所在的187师560团,奉命在金化以南的“加里山”地区阻击美军,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4月25日清晨,美军的进攻正式开始。先是数百架次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轮番轰炸,随后,美军第24师的一个加强营,在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刘光子所在的连队阵地发起冲锋。志愿军战士依托战壕和掩体,用步枪、手榴弹和迫击炮顽强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刘光子所在的班负责防守阵地左侧的一个小山包,这里是美军进攻的重点方向。战斗进行到中午时分,美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阵地上的工事被摧毁大半,班里的战友也有多人伤亡。班长命令刘光子和另外两名战士组成“突击小组”,绕到美军侧翼,突袭美军的火力点,减轻正面阵地的压力。
刘光子带着两名战友,借着地形掩护,悄悄绕到美军阵地后方。他们发现,美军的一个迫击炮阵地正在疯狂向志愿军正面阵地射击,几名美军士兵正忙着装填炮弹。刘光子当机立断,对战友说:“你们掩护,我去炸掉这个火力点!”说完,他拿起一颗手榴弹,趁着美军不注意,猛地冲了上去,将手榴弹扔进了美军的迫击炮阵地。“轰!”一声巨响,美军的迫击炮被炸毁,几名美军士兵当场被炸死。
就在刘光子准备撤退时,他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他悄悄摸过去一看,发现山坳里竟然藏着一群美军士兵,大约有60多人,他们有的在整理装备,有的在喝水休息,还有几个人正举着望远镜观察志愿军阵地,看样子是美军的一个加强排,准备随时支援前线进攻。
“这么多敌人,要是让他们冲上去,正面阵地就危险了!”刘光子心里咯噔一下。此时,和他一起的两名战友已经与他失去了联系,身边只有一把步枪、几颗手榴弹和一把刺刀。怎么办?是回去报告,还是趁敌人不备发起突袭?刘光子没有犹豫——回去报告需要时间,等部队赶来,敌人可能已经发起进攻了。“拼了!就算死,也要拖住这些敌人!”
刘光子深吸一口气,迅速找了一个隐蔽的位置,将手榴弹的拉环套在手指上,然后猛地站起来,对着美军大喊:“不许动!放下武器!你们被包围了!”美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纷纷转过头来,看到只有刘光子一个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有人举起枪准备射击。
刘光子眼疾手快,猛地将手中的手榴弹扔了出去,“轰!”手榴弹在美军人群中炸开,几名美军士兵当场倒下。趁着美军混乱,刘光子端起步枪,对准美军的军官大喊:“再动我就开枪了!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只有投降才有活路!”
美军军官看着眼前这个身材不高、却眼神凌厉的志愿军战士,又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山坳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坡,根本无处可逃,而且他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志愿军战士埋伏在周围。刚才的手榴弹已经让他们乱了阵脚,再加上连日来与志愿军作战,美军士兵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在刘光子的威慑下,美军军官犹豫了一下,最终放下了手中的枪,大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看到美军军官投降,其他美军士兵也纷纷放下武器,举起双手。刘光子怕有美军耍花招,让他们排成一列,双手抱头,然后用步枪指着他们,命令道:“跟我走!不许回头,不许说话!”就这样,刘光子一个人,用一把步枪押着63名美军士兵,朝着志愿军阵地走去。
途中,有几名美军士兵试图反抗,刘光子眼疾手快,一枪将为首的士兵打倒在地,其他美军士兵吓得再也不敢乱动。走了大约两公里,刘光子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志愿军战友。战友们看到刘光子押着这么多美军士兵,都惊呆了,纷纷围上来问:“光子,你这是从哪儿抓来这么多敌人?”刘光子笑着说:“在山坳里捡的,他们自己投降的!”
当刘光子将63名美军俘虏交给连队时,连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经过清点,这63名美军士兵中,有军官2人、士兵61人,还缴获了步枪50余支、轻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以及大量弹药和物资。刘光子一人俘获63名美军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志愿军第63军,战友们都称他为“孤胆英雄”。
三、战后深藏功与名:从英雄到平凡人的坚守
1951年5月,志愿军总部为刘光子记特等功,授予他“二级英雄”称号,并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10月,刘光子作为志愿军英雄代表,应邀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大会上,彭德怀元帅特意走到刘光子面前,握着他的手笑着说:“刘光子同志,你很了不起啊!一个人俘获63名美军,真是个孤胆英雄!”刘光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彭总,我只是做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该做的事,要是没有战友们的掩护,我也抓不到这么多敌人。”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后,刘光子随部队凯旋回国。回国后,他没有因为荣誉而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留在部队,先后担任班长、排长等职务,把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战士。他常对战士们说:“打仗靠的不是蛮劲,是勇气,更是智慧。遇到敌人不要怕,要冷静,找到敌人的弱点,才能打赢胜仗。”
1955年,刘光子因身体原因,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被分配到河北省保定市一家机械厂担任保卫科科长。从军人到企业干部,身份变了,但刘光子的作风没有变。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先绕着厂区转一圈,检查安全隐患;下班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确保厂区安全后才回家。
在机械厂工作的几十年里,刘光子从未向别人炫耀过自己的战功,就连家人也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不知道他是“孤胆英雄”。有一次,厂里组织职工学习英雄事迹,宣传栏里贴出了刘光子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同事们才知道,这个平时低调、认真负责的保卫科科长,竟然是当年俘获63名美军的英雄。
同事们纷纷围上来问他:“刘科长,您当年一个人抓了63个美军,太厉害了!快给我们讲讲当时的情况吧!”刘光子总是笑着说:“都是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好说的。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所有志愿军战士。”
刘光子的生活非常简朴,家里的家具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物件,衣服洗得发白了还在穿。孩子们劝他换套新衣服,他却说:“衣服能穿就行,没必要浪费。当年在朝鲜,我们连件暖和的衣服都没有,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他还经常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这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做人要低调,做事要踏实,不要总想着名利。”
1982年,刘光子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安国县。退休后的他,依然闲不住,主动担任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帮村民们调解矛盾纠纷;他还经常去村里的小学,给孩子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
有一次,村里的两个年轻人因为宅基地的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要动手打架。刘光子听说后,主动找上门,给他们讲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战友们为了掩护彼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咱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什么矛盾不能好好说呢?”两个年轻人听了刘光子的话,羞愧地低下了头,最终握手言和。
四、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1997年,刘光子因病在保定去世,享年76岁。在他的追悼会上,许多曾经的战友、同事和村民都来送他最后一程。人们手里拿着白花,眼里含着泪水,回忆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那个在金化战场上孤身俘获美军的英雄,那个在机械厂认真负责的保卫科科长,那个在村里帮人调解矛盾的“老党员”,那个始终低调、朴实的老人。
刘光子去世后,他的事迹被收录进《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传》,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2009年,刘光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2020年,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刘光子的事迹再次被广泛传播,无数人被他的“孤胆”与“低调”所感动。
如今,在刘光子的家乡安国市,当地政府为他建立了“刘光子英雄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他当年使用过的步枪、手榴弹,以及他获得的勋章和奖状,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缅怀这位“孤胆英雄”。在朝鲜金化地区,当年刘光子俘获美军的山坳,也被当地百姓称为“英雄坳”,成为中朝友谊的见证。
刘光子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在战场上,用勇气和智慧创造了战争奇迹;在和平年代,他用低调和坚守诠释了英雄本色。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不仅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人,更是在平凡生活中坚守初心、默默奉献的人。
回望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岁月,正是因为有了刘光子这样的英雄战士,有了无数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志愿军将士,我们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守护住祖国的和平。他们的事迹,不会被时间遗忘;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无畏,在获得荣誉时保持低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