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 聚焦核心战略,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发布时间:2025-09-15 09:48 浏览量:1
拓斯达正处于“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转型的收尾阶段,核心是逐步剥离低毛利率的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聚焦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注塑机三大核心产品线。公司近期经营亮点频现,2025年上半年产品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66%,其中数控机床业务在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需求带动下,订单饱满;在具身智能领域,公司与智谱AI、华为等厂商合作,于2025年9月12日的全球开放日上正式发布其轮式人形机器人产品。
具身智能产品发布催化: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 举办全球开放日,届时将正式发布其与智谱AI等合作研发的轮式人形机器人。该产品主要面向工业场景,旨在解决柔性生产中调试慢、适配难等行业痛点,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和股价的短期核心催化剂。
新兴领域订单高增: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及低空飞行器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零部件加工需求旺盛。2025年一季度,公司数控机床订单量超120台,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70%;2025年上半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量约200台,同比增长约35%,在手订单饱满。新兴领域的强劲需求有望持续转化为公司业绩。
海外市场拓展超预期: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2025年上半年,海外产品类业务(不含绿能)收入增长超过90%。注塑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巴西等南美市场成功布局,并斩获墨西哥重要客户订单。海外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业绩增量。
战略转型驱动盈利能力修复:公司坚定执行“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主动收缩并计划逐步剥离低毛利率(2024年为-11.66%)、高应收账款风险的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随着高毛利的产品类业务(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38.83%)占比持续提升,公司业务结构将得到根本性优化,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有望进入持续修复和提升通道。
核心技术平台卡位具身智能:公司深度布局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三大底层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出新一代“感-算-控”一体化运动控制平台(X5平台)。该平台作为实现具身智能的“小脑及脊椎”,结合公司与华为、智谱AI等大模型厂商的合作,有望使公司在AI赋能工业机器人的浪潮中占据有利身位,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向“最懂工艺的智能机器人”服务商升级,打开长期成长天花板。
多产品线协同与国产替代:公司拥有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智能装备产品线,下游客户重叠度高,形成了强大的业务协同和交叉销售优势。在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国产化率正加速提升,公司作为国内五轴数控机床的领先企业和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将持续受益于制造业升级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时代红利。
数控机床: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需求,订单增长强劲。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83.74%。
工业机器人:自产多关节机器人竞争力提升,大客户策略见效,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80.86%。
注塑机:精简传统液压机产品线,重点发力电动注塑机,其订单量和出货量在2024年分别实现了+150%和+300%的高速增长。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数控机床(CNC)、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曾是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2023年占比达59.00%。但由于公司战略收缩,2025年上半年收入3.42亿元,占比已降至29.47%(按主营业务收入口径计算)。该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机电安装、洁净室工程等系统集成服务,但近年来毛利率持续走低,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8.94%。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1.21%。该板块提供包括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在内的本体,以及面向3C、光伏等行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其中,自产多关节机器人是近年重点发展的方向,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76.04%。
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这是公司的起家业务,产品线成熟,客户基础广泛。2025年上半年收入2.29亿元,毛利率40.91%。其中,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是“现金奶牛”业务,毛利率高达46.49%(2024)。
数控机床(CNC):是公司过去三年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83.74%,毛利率为27.63%。该业务以子公司埃弗米为主体,聚焦于技术壁垒较高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受益于国产替代和新兴产业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公司已累计服务超过15,000家客户,包括伯恩光学、立讯精密、富士康、华勤技术、闻泰科技、歌尔股份、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宁德时代等行业知名企业。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3.05%。
在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方面,公司战略聚焦3C头部客户,伯恩光学是其核心大客户,贡献了持续增长的订单。
公司正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客户。在数控机床领域,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产业的兴起,公司已获得相关领域客户的批量订单,成为新的增长点。在注塑机领域,公司的电动注塑机在航空连接器、精密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均实现了突破。
注塑机辅机业务起家,具身智能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公司成立于2007年,以注塑机辅机业务起家,后于2015年布局工业机器人、2021年布局五轴数控机床领域,逐步迈向高端自动化。凭借在机器人领域的多年深耕,公司已实现“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全线覆盖。
2024年11月子公司拓斯达技术与晨拓智米共同投资设立矩阵智控开展通用机器人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平台的相关研发工作。此外,公司2024年11月正式加盟华为具身智能项目,具身智能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运动控制平台作为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有望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明显,机器换人为长期逻辑。根据IFR的数据,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为54.1万台,为仅次于2022年的历史第二高位,其中中国安装量27.63万台,占比全球安装量的51%,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根据MIRDATABANK的数据,2024年国内市场中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52.3%,较23年增加7.2pct,占比首次超过国外厂商。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制造业人口红利优势逐步消退,机器换人仍将是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长期逻辑。
公司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四轴(SCARA)、六轴、并联(DELTA)等品类,其中四轴机器人主力型号共有 15个,额定负载覆盖 2 KG -15KG,主要应用于 3C、新能源、汽车、包装、医疗等行业的组装、搬运、点胶等应用场景;六轴机器人产品额定负载覆盖 7 KG -35KG,臂展 710 mm -1810mm,主要应用于 3C、汽车、新能源等行业。公司“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将自动化设备进行通用性、模组化及集成化设计,从而实现自由搭配,使得非标产品成为半标准或标准产品,可以灵活适应市场上各种应用场景。此外,公司通过“机器人+”的模式与注塑机塑料加工场景、数控机床金属加工场景形成联动,进一步提高注塑、机床赛道的自动化及标准化能力。
自主可控要求下,国产五轴数控机床有望加速发展。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被誉为“工业母机”,是衡量国家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机床生产国、消费国,目前已在机床工具进出口上取得明显贸易顺差,但结构上我国机床出口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进口则以高端为主。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数控机床出口进行了严格管制,自主可控要求下,国产五轴数控机床普及化有望加速。
埃弗米完成产能搬迁工作,加速高端五轴普及化。公司数控机床业务由控股子公司东莞市埃弗米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埃弗米”)开展。2024 年上半年公司数控机床进行整体产能搬迁,目前数控机床新生产基地已正常投入使用,新厂区设计产能提升至每年 500 台,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根据公司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在航空领域大客户持续实现突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签单量约200 台,出货量约 160 台,未来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高端五轴数控机床普及化。
注塑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关注国产高端化进展。根据贝哲斯咨询预测,2024年全球注塑机市场规模约为114.1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8.55亿美元,对应年复合增长率为5.63%。目前全球注塑机市场第一梯队被以恩格尔、克劳斯玛菲、住友德马格等欧日企业牢牢占据,国内注塑机生产企业正在不断缩小与国外高端产品的差距,从注塑机进出口来看,2024年我国注塑机出口均价为4.40万美元/台,进口均价为7.65万美元/台,价差进一步缩小,建议持续关注注塑机国产高端化进展。
公司注塑机出货量增长明显,电动注塑机表现亮眼。公司注塑机产品主要包括TE—电动精密注塑机、TMII/TS—中小型伺服机铰式注塑机、TH—全自动伺服节能液压锁模注塑机三个系列。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2024 年上半年公司电动注塑机销售及出货情况良好,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130%,出货量同比增长超 200%。公司 TE90、TE120、TE160、TE200、TE240、TE300 已完成客户端批量测试,目前均已转入批量交付阶段。此外,公司持续聚焦于 TE 系列产品设计、研发,未来随着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公司电动注塑机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关注公司产品类业务进展。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大幅收缩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业绩承压下降明显,根据公司2024年度业绩预告披露,受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影响,全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1.80亿元-2.50亿元。未来公司将持续重点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等产品类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除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外,公司其余业务毛利率为37.78%,同比增加3.94pct,未来随着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占比逐步降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恢复增长。
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外资品牌(如发那科、ABB)在高端领域仍占优势,但国产品牌(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凭借性价比和快速响应,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数控机床:高端五轴市场曾长期被德玛吉、牧野等欧日厂商垄断,但近年来以科德数控、拓斯达(埃弗米)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快速崛起,在民用航空、汽车等领域已形成较强竞争力,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注塑机:市场格局相对成熟,海天国际、伊之密等国内龙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恩格尔、住友德马格等外资品牌则聚焦高端市场。公司在传统液压机领域属第二梯队,但在电动注塑机领域属于较早布局者。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提供给九方金融研究所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用于市场研究、讨论和交流之目的。
未经九方金融研究所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本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以任何第三方。如需引用、或经同意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九方金融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于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王德慧(登记编号:A0740621120003)撰写。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上一篇:AI闯入文娱:创作者的“荒蛮故事”
- 下一篇:退役老兵,这份指南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