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2.0 时代关税战打响,冲击全球经济,美国民众也受影响?

发布时间:2025-09-15 14:11  浏览量:1

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最先搅动世界神经的,莫过于新一轮关税战的打响。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特朗普“交易的艺术”的再次上演,是他惯用的手段,为美国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这种看法,将一切归因于特朗普的个人风格,认为只要换一个总统,一切便会回归“正常”。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并非偶然的个人行为,而是一股更深层、更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的必然结果呢?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毫无章法,是他商人本性中冲动和不可预测的体现。

支持者认为这是打破旧规则的“必要之恶”,反对者则视其为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的“鲁莽之举”。但无论哪方,都倾向于将分析的焦点放在特朗普个人身上。

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对个人的评判,将关税战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审视,就会发现另一番景象。

这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新右翼保守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直接体现。这一思潮的根基,正是过去三十年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造就的美国“失落人群”。

他们认为,正是无节制的自由贸易掏空了美国的制造业,因此,关税,成为了对这种“失控”的全球化发起反击的最直接、最易懂的工具。

它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达成某个精密的经济计算,而是对一种意识形态——即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坚决执行。

支持者或许会坚称,关税是保护本国产业、促使制造业回流、最终让美国再次强大的必要工具。这个逻辑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美国第一”的口号背后,现实可能更为复杂。

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看,额外征收的关税成本,通常由进口商先行承担,并最终通过更高的商品价格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这意味着,那些本希望通过关税政策得到保护的“失落人群”,反而可能最先感受到生活成本上涨的压力。这构成了新右翼保守主义政策在实践中的内在矛盾。

当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对欧盟、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同样挥舞关税大棒时,信任的基石便开始动摇,导致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协调机构的效能大幅下降。

这笔沉重的账单,最终是由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可预期的规则体系来共同支付的。

关税战最深刻的影响,或许在于它彻底改变了美国与世界,尤其是与中国博弈的性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自由主义为底色的美国,其对外斗争常常包裹在“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观外衣之下,占据着某种道德高地。

而新右翼保守主义的崛起,标志着这一时代的终结。

关税战,就是这场斗争性质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它将中美之间的竞争,从过去相对模糊、时常隔空喊话的“价值观斗争”,彻底拉入了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赤裸裸的“利益肉搏战”。

在这场新的斗争中,重点不再是谁的制度更“优越”,而是谁能获得更多的制造业岗位、谁能掌握关键技术、谁能控制供应链。

这场看似突然的贸易冲突,实则是美国社会内部矛盾长期积累后的一次总爆发,是对过去数十年自由主义全球化浪潮的一次激烈反弹。

它对美国民众生活的影响是矛盾且痛苦的:他们既是这场运动的推动者,也可能是其经济代价的直接承受者。真正塑造历史走向的,从来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政策,而是驱动这个政策的集体思潮。

或许,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孤立的“特朗普时代”,只有那个最终造就了特朗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