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总理刚上任,就碰上全国抗议,“封锁法国”示威席卷法兰西
发布时间:2025-09-15 18:29 浏览量:1
刚刚上任的新总理勒科尔尼,还没坐热位子,就迎来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街头火光冲天、交通瘫痪、警察疲于奔命——这场被称为“封锁法国”的抗议行动,不仅是对政府政策的强烈反应,更是对马克龙政府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
而这次抗议的背后,其实是法国人对新一轮削减开支政策的愤怒。导火索,是前总理贝鲁提出的2026年预算草案。
这份预算计划削减438亿欧元财政支出,从公共假期、医保、药品补贴一直砍到公务员编制。但在普通人眼中,这根本就是“拿老百姓开刀”,而不是从富人或权贵群体那儿省钱。
要知道,法国的债务确实高得吓人——到2025年第一季度,公共债务已经飙到3.35万亿欧元,占GDP的114%。财政赤字也超过5.8%,远高于欧盟限制的3%。财政压力山大,政府想节流无可厚非,可问题是:为什么牺牲的总是普通人?
前总理贝鲁的改革方案,取消公共假日、削医保、缩编公务员,却丝毫没动高官福利和富人税收。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还一副“你们不懂国难”的姿态,劝大家“提高认识”。但民调早就打脸:八成法国人本来就对债务问题很焦虑,但他们不认为责任在自己!
结果,贝鲁在9月8日的议会信任投票中遭遇惨败,仅得194票支持、364票反对,黯然下台。两天后,39岁的勒科尔尼接任总理,却正好撞上“封锁法国”行动爆发的高峰。
这次上街的,不再是2018年“黄背心运动”那种以蓝领为主的群体,而是大量年轻的学生、白领和中产阶层。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对政治话题更敏感,而且普遍偏左。这部分人,恰恰是最不担心债务问题的一群人。
9月18日,法国八大工会还要发起全国大罢工,交通、教育、医疗全线受影响。学生组织也纷纷加入抗议阵营,怒批政府削社会保障。这种大联合局面,已经让刚上任的勒科尔尼处境极为尴尬。
而更大的难题是:他要怎么推动2026年预算案通过?现在马克龙阵营在577席的国民议会里只占166席,是个妥妥的“少数政府”。而左翼“新人民阵线”占193席,极右翼“国民联盟”掌握126席,三足鼎立、互不相让,基本没啥妥协空间。
勒科尔尼在政坛一向被看作是“马克龙的忠臣”“最精明的幸存者”。但现在的局面,是一场硬仗。他要想通过预算案,就得在左翼和极右翼之间找突破口。但稍不小心,既得罪国内选民,也可能吓跑国际市场。
9月12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就已经下调法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到“A+”。这说明外界对法国财政前景也开始失去信心。
更棘手的是,勒科尔尼几乎没有组建联合政府的空间。马克龙拒绝与中左翼合作,社会党也表态不愿入阁。极右翼更是坐等提前选举,自然不会买账。眼下,新总理真正面临的,不只是政策怎么改的问题,而是“还能活几天”的问题。
“封锁法国”只是个开始。在这个内外交困、对立加剧的大背景下,勒科尔尼能扛多久,谁也不敢保证。而在法国选民眼中,马克龙政府的“换帅不换药”更像是一种敷衍。如果不改变思路,风暴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