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用角色演绎女性成长的多面性

发布时间:2025-09-15 20:02  浏览量:1

大象新闻记者 吴净净

可以敢爱敢恨,可以清醒独立,可以风情万种,也可以泼辣飒爽——出道近二十年,宋佳带着“不设限”的姿态,塑造了多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正在热映的电影《轻于鸿毛》中,她又化身外冷内热,刚强狡立的养老院院长李鱼,用一场与佟丽娅饰演的沈飞鸿的“女性碰撞”,再次让大家看到她塑造角色的无限可能。在采访时,宋佳讲述了自己在塑造李鱼时的思考、与角色的“价值观碰撞”,也分享了戏里戏外对“人生轻重”的理解。

《轻于鸿毛》故事,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钟先生毫无征兆地跳海自杀,瞬间打破了前妻李鱼(宋佳 饰)和现任妻子沈飞鸿(佟丽娅 饰)原本各自的生活轨迹。而一处产权不明的房子,更是成为了两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一场情理与法理交织的纷争就此拉开帷幕……最初宋佳被《轻于鸿毛》吸引,是源于导演蔡成杰的文本。对方此前曾几次找宋佳合作,但都因各种原因错过。当蔡成杰带着《轻于鸿毛》的剧本再次找到宋佳时,她被那种“轻盈的女性故事”质感吸引,“很像我曾经看过的蔡导的一个电影,叫《北方一片苍茫》。导演架构了一个很特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发生了一些碰撞,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人物”,李鱼这个角色在电影或剧集中都比较少见,与宋佳以往的创作体验大不相同,这也激发了她强烈的创作欲望。

在宋佳眼中,李鱼是一个从故事开头就经历过苦难并放下的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就是有人在面对人生极致痛苦的时候居然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我以往的创作体验来说很少见”,她以往的创作可能更多表现人物的极致痛苦感和命运感,但这些在李鱼身上好像都不存在,“她把它们都放下了”,这对宋佳的表演来说也是一个新鲜的体验,所以,她会经常问导演“行吗,行吗?”导演会说“没问题,没问题……”也是在不断地与导演交流、和搭档佟丽娅探讨,以及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让宋佳逐渐走进了李鱼的内心世界,塑造了这个鲜活又独特的角色。

快问快答:

问:跟以往的角色相比,李鱼最特别的地方在哪儿?

答:在电影或者剧集当中比较少见这样的艺术形象,我觉得她也不太同于我以往的创作体验。其实我拍这个戏每天还会写一些拍完后的感受,有这样的一个小本本用来记录分析,写的时候我会想之前和现在的李鱼到底特别在哪儿、不同在哪儿。像我们很多剧集或者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女性可能是从她经历苦难然后最后放下苦难。但这个故事当中,李鱼从开始就已经是一个放下苦难的人,所以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就是有人在面对人生极致痛苦的时候居然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我以往的创作体验来说很少见,可能我以往比较多的会去表现一种痛苦,就是人物这种极致的痛苦感和命运感,但这些东西恰恰在李鱼身上好像都不存在了,她都把它们都放下了。所以这个角色和我以往塑造过的是不一样的,整个创作体验对我来说也是很不一样、很特别的。而且我觉得李鱼这个人也很像她真实的名字,榆树的榆,她就像一个植物,有那个内在有劲的那个东西。这也是我觉得这个人物比较有魅力的地方,她不自怜,“为什么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李鱼身上好像看不到这个东西,这也是这个人物比较有意思的点。

问:李鱼有句话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硬的不行就来不要命的”,但对养老院的老人时又很细腻又耐心,你怎么看她这种性格反差?

答:我觉得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知冷知热、有情有义,她总说自己“我就是冷血、没心没肺”,她是一个不怎么去展现痛苦的人,恰恰这个人物让我也有了很多思考,我觉得她可能来自于真实生活,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她们在生活中遇到种种痛苦也好、困境也好,可能就是没有表现出来,看起来就像没事人一样,这恰恰也是另外一种真实的呈现和表达。我觉得这个电影特别的地方也在于此。

问:你觉得她在离婚后一直照顾婆婆的理由是什么?

答:这个不是个事,生活中我本人其实觉得这也不是个事,这就是人与人的一种接纳、一种相处。这也恰恰是李鱼内心开放、善良的一个呈现。她那句话说得很好“跟我离婚的是钟实又不是婆婆”,钟实跑了,婆婆和李鱼俩人又处得不错,就不差她这一副碗筷。这很接地气,也很有中国人本质上的那种善良的基因。

问:演绎李鱼的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比较有挑战性的?

答:挑战就是我跟她的世界观、价值观太不一样了,我要从根上去掰这个东西,包括她对于生死、对于爱恨的一些看法。我就觉得她这种也是一种智慧,就是她可以这么对爱恨、对生死所有这些,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重大的命题她居然都可以那么“不当真”。

问:你会如何理解李鱼对前夫现任妻子态度?

答:我觉得李鱼对前夫这个事已经没有那么多想法和感受,这事对她来说已经放下了,她不太会纠结于过往,她连生死这些都不那么在意,对爱恨这东西也没有那么多的留恋。所以我认为她基本上对这事已经翻篇了,甚至这个人死不死、活不活在她的世界里都没那么重要了。但是她看到这个现任出现的时候,我觉得她内心更多的是怜悯,她觉得这个人比较可怜、比较惨,她是一个完全接纳的心态,所以也不会去做什么对比什么的,而且我觉得如果做对比她就不是李鱼了。(俩人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相遇)这个设定比较戏剧化,可能现实中会比较少见,所以这个就是导演架空的一个世界,要在这个极致的故事当中去呈现两种不同的女性,触碰出火花和不一样的东西,这也是电影的魅力。

问:你怎么看待沈飞鸿修改遗嘱这个事?

答:她就等于把院子给我了嘛,但是她是聘用我来继续经营,我觉得这也挺好、挺正常的。这个男的是谁?你看在电影中都没出现过,甚至就是个背影。所以对这两个女性内心的自我成长来说,可能跟这个男的也没什么太大关系,我觉得沈飞鸿可能经过这一路她也大概能够感受李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李鱼对养老院的这个行为,我觉得她可能也唤醒了内心那种善良的东西,就是可以互相帮助嘛,“我把房子租给你,你继续做养老院,咱们一起也挺好的”,所以我觉得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问:你会怎么去定义李鱼和沈飞鸿之间的情感?

答:我觉得就是好朋友啊,一个看似大家觉得她们会对立的两个人,但其实并没有,(她们的感情)又是合情的。我觉得在这个电影中,特别在这两个女性之间,上来建立在一个大家认为她们一定是对立的面的关系上,后来飞鸿又来要房子、房产这些,似乎她们做的都是对立的事,但是抛开这个事情,她们的相处其实是非常平和、非常一致的,没有什么所谓的针锋相对的东西。就是人与人的相处其实有些时候挺简单的,你遇到什么困难我能给你点什么温暖,我遇到什么困难你帮我一把,这个过程是很美好的。这个就是很正能量的一个感受,包括我们电影的色彩整个都是很美好的、很温暖的,虽然感觉上挺不真实,但是又好像是在世界上真正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能够给大家一些温暖的、美好的感觉,也挺好的。

问: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有最让你感动的一场戏吗?

答:有一个画面我印象挺深,就是那天养老院的老人们唱歌的那个画面,唱的《歌声与微笑》,整个养老院是那种很温馨的色彩,很漂亮的颜色,那些老人都很漂亮,那首歌很美,小孩也很美,整个画面我就觉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