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盟友遭一枪封喉,凶手被捕行为迷惑,美国政治暴力困局难破
发布时间:2025-09-15 19:22 浏览量:1
查理・柯克被一枪封喉,刺杀查理・柯克的凶手罗宾逊已经被捕,这个22岁的年轻人刚被警方控制,中文互联网上关于他政治立场的争论就炸开了锅。
有人翻出他曾关注过极左环保组织的帖子,说他是激进左翼;也有人找到他点赞右翼民粹言论的记录,咬定他是极右分子。
其实类似的争议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刺杀特朗普的刺客克鲁克斯,也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有人说他是极左反建制,可又有人发现他转发过白人至上的内容。
他们在乎的不是“左”还是“右”,而是能不能找到一个理由,去打破眼前的现状。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别贴切,他说一个极左很容易变成极右,但激进的人很难变成温和的人。
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就是这样,今天还在喊着“自由平等”的雅各宾派,明天可能就变成了镇压异己的激进分子。
现在美国这些年轻人,其实和当年的人有点像,谁的理论更激进,谁更敢用暴力打破规则,他们就愿意跟着谁走。
罗宾逊在被捕后说,他这么做是“对体制腐败的抗议”。
看到美国现在的样子,我总想起当年的魏玛共和国。
那时候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中央党虽然一个偏左一个偏右,但都愿意坐下来用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
可德国共产党和纳粹党不一样,他们一个极左一个极右,却都觉得只能用暴力消灭对方。
希特勒后来都说,德国共产党是他们最大的“后备兵源”,很多共产党员听了他的演讲,前两个小时还在骂他,后两个小时就发誓效忠他。
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希特勒比自己的领袖更激进,更敢颠覆现有秩序。
这种情况和现在美国有点像,以前的美国不是这样的。
2008年麦凯恩输给奥巴马,他在败选演讲里说“我和奥巴马有很多分歧,但我祝贺他当选,这是美国人民的胜利”。
那时候的两党,就算吵得再凶,也还守着“遵守程序”的底线。
可现在呢?彭斯比特朗普在政策上更偏右,比如在堕胎、移民这些问题上,两人观点差得不少,但彭斯愿意在权力交接时给拜登祝福,特朗普却不愿意承认败选。
很显然,问题不在“左”或“右”,而在愿不愿意用法律和制度解决问题。
那为什么美国现在激进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和经济状况脱不了关系。
这几年美国的年轻人,日子过得不容易,学费一年比一年贵,毕业后面临的不仅是找工作难,还有不断上涨的房价。
很多人就算找到工作,也只是临时的,想攒钱买房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绝望感,很容易让人偏向激进,更何况,社交媒体还把这种焦虑放大了。
罗宾逊和克鲁克斯,平时都喜欢在TikTok、4chan上逛,这些平台的算法总给他们推更激进的内容。
你越看激进的东西,平台就越给你推,时间长了,人就像被关在一个“信息茧房”里,觉得全世界都和自己想的一样。
东北大学有个教授叫詹姆斯・阿兰・福克斯,他说现在美国的大规模枪击案里,一半以上的凶手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本来就对生活有不满,再被社交媒体上的激进思想一煽动,很容易做出极端的事。
中文互联网争论罗宾逊是左是右,其实没什么意义,美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左”和“右”的分歧太大,而是激进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只盯着“左右”这两个标签,不去想年轻人为什么绝望,不去解决经济上的问题,那类似的极端事件还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