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高中收2790元资料费,还拿孩子的未来当“人质”?

发布时间:2025-09-16 22:45  浏览量:1

近日,河北邯郸某高中向学生收取2790元“天价资料费”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家长质疑费用过高且未公示明细,却遭到班主任的强硬“喊话”:不要发表不当言论,否则将影响你孩子未来的考公、考研。一句看似“提醒”实则“威胁”的话语,撕开了教育乱收费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原来,孩子的未来竟成了谈判的筹码,教育的尊严被明码标价?

对于家长的质疑,学校的一句“自愿购买,没有强制要求”,试图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然而,现实中所谓的“自愿”往往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道德绑架。“你可以不买,但我布置作业的时候,请手抄教辅并作答,”——这种看似给予选择、实则逼迫就范的手段,暴露了教育功利化的丑态。试问,有多少家庭敢用孩子的时间与精力去赌一句“自愿”?当教育者以教学进度和课堂需求为名行强制之实,所谓的“自愿”,其实早已沦为虚伪的遮羞布。

班主任以“影响考公考研”为要挟,企图压制家长的质疑,这不仅是对公民监督权的践踏,更是对教育伦理的彻底背叛。教育之本在于育人,而非“驯人”;学校应该是守护梦想的土壤,而非扼杀未来的刑场。当教育者用体制内的前途命运作为“维稳工具”时,我们不得不追问:是谁纵容了这种权力的滥用?又是谁让教育的初心异化为威胁的资本?

教育本是公益事业,而非牟利的工具。可2790元的资料费,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是一个月的生活支出,更是压在家长心头的巨石。当教辅资料变成“摇钱树”,当课堂变成“推销场”,教育的公平性与公益性便荡然无存。更可怕的是,这种乱收费往往与某些人的利益链紧密挂钩:学校、书商、出版社之间是否存在着默契的分成模式?是否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天价资料”的常态化?我们不得而知!

如今,当地教育局已经介入,并称会“严肃处理”,反应的速度与表态都是值得肯定的,但若仅局限于个案处理,不过是扬汤止沸。教育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根源在于利益链未被彻底斩断。唯有推动收费透明化、建立家长监督机制、严惩权力滥用行为,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更重要的是,必须重申教育的公共属性,让学校回归育人本源,而非沦为资本与权力博弈的战场。

教育的核心是人,是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当威胁与强制取代了沟通与尊重,当公益沦为生意,受损的不仅是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我们不能容忍教育成为利益的附庸,更不能容忍孩子的未来被当作谈判的筹码。唯有敢于发声、勇于监督,才能让教育重回光明之路。

正如鲁迅所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今天的发声,是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沦为沉默的牺牲品。教育的尊严,不容明码标价;孩子的未来,更不能被任何人质挟持!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