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硬核聚焦:东风柳汽以国家队担当,重塑中国商用车智造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9-17 22:03 浏览量:1
9月16日,央视财经《硬核智造厂》栏目以全景直播形式走进广西柳州,将镜头对准拥有71年历史的东风柳汽。这场持续数小时的深度报道中,央视主持人陈伟鸿、陈蓓蓓与东风柳汽党委书记刘小平、副总经理展新共同揭秘:这家老牌央企如何从“广西制造”起步,成长为商用车领域“智造变革者”,并持续以国家队使命引领行业升级。
央视直播揭幕:从“开创者”到“变革者”的硬核跨越
直播伊始,镜头扫过东风柳汽现代化生产车间,历史照片与智能生产线形成强烈对比。1954年,柳汽作为中国第一批工业企业诞生,随后诞生了广西首辆卡车。直至2024年,乘龙翼威5纯电重卡即将上市,标志着中国商用车正式迈入新能源智能时代。刘小平书记在访谈中直言:“东风柳汽的71年,是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71年。”从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担当,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突围,再到如今“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这家央企用行动诠释了“国家队”的底色。
央视镜头特别捕捉到展新副总经理驾驶乘龙翼威5的场景:车辆在模拟极端路况中完成“一键爬坡+恒速下坡”测试,智能制动系统精准响应,引得主持人连连赞叹。这场沉浸式体验,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国商用车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技术跃迁。
研发与制造: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柳汽方法论”
“商用车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用户创富的伙伴。”刘小平书记的这句话,道出了东风柳汽研发体系的核心理念。乘龙翼威5的研发过程堪称“用户需求驱动创新”的典范:8个月造型设计、15次方案评审、50余场景用户调研、1500条反馈数据……研发团队摒弃“堆配置”的旧路,聚焦轻量化、防水、脱困三大痛点,最终实现整车减重300公斤、续航提升15%。这种“正向开发”模式,不仅让产品快速打开市场,更推动行业从“参数竞赛”转向“价值竞赛”。
制造环节的“精益智造”体系同样令人瞩目。冲焊车间内,激光拼焊板技术让车身关键区域强度提升40%;焊装车间136台机器人兼容100余种车型,焊制出的“龙骨构架”车身通过欧盟ECE R29碰撞认证;涂装车间采用水性3C1B工艺,耐候性超3000小时,中水回用系统更实现“污水养鱼”的绿色奇迹。展新副总经理透露:“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造好车,更要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绿色工厂模板。”
技术自立:破解“卡脖子”的“柳汽方案”
当镜头转向东风柳汽自建的60万公里模拟路况试验场时,刘小平书记道出初心:“过去测新车要跑海南、襄阳,现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全场景验证。”这座试验场不仅填补了南方商用车测试的空白,更与“三高”(高寒、高温、高原)基地形成联动,确保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这种“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决心,正是央企担当的生动写照。
在关键装备领域,东风柳汽的突破更具战略意义。商用车车架制造依赖的5000吨重型压力机,其核心技术曾被德国垄断。国家级大师吴柳宁带队,历时一年攻克平行计算机控制系统难题,将滑块平行度提升至±2毫米,节约技改费用600多万元。这一成果不仅铸就了乘龙卡车“龙的脊梁”,更为中国商用车产业链自主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东风柳汽的布局同样务实。其研发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电动物流车,在厂区内实现无安全员常态化运输,累计行驶超2.5万公里零事故;乘龙领航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北海铁山港实现无人集卡与传统车辆混跑,打破了技术落地场景的限制。这些突破,为国家“5G+智能驾驶”战略提供了从技术到收益的清晰路径。
全球化与社会责任: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共生”
面对中国商用车出口“大而不强”的现状,东风柳汽的“乘风双擎计划”给出了解决方案:投入200亿元在亚非布局9大海外智能制造基地,组建千人本地化团队,实现4周极速交付。这种“基地+团队”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品牌溢价,更推动了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刘小平书记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卖车,更是要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价值链生态。”
社会责任层面,东风柳汽的“望子乘龙”公益计划已资助23位卡友子女入读双一流大学,为1488名学子提供奖学金。在乡村振兴中,企业通过商用车运输助力广西马山县、融水县农产品外销,打通“最后一公里”物流链路。而生产基地屋顶的光伏板年发电量超5000万度,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则让“双碳”责任转化为运营成本优势,形成“责任-成本-效益”的正向循环。
编者按:以“柳汽精神”铸就中国智造新标杆
央视直播的最后,镜头定格在东风柳汽厂区门口的“自立自强、创优创新、同心同德、为国为民”十六个大字上。这不仅是企业的精神图腾,更是一家老牌央企对时代的承诺。从制造到智造,从柳州到全球,东风柳汽正以扎实的工艺、前瞻的布局和厚重的责任感,持续发挥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柳汽力量”。
正如陈伟鸿在直播结尾所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商用车从‘跟跑’到‘领跑’的底气,更看到了一个央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担当。”这场央视直播,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精神的传递——它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未来,正由这样一批“国家队”选手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