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5年的老招牌,也能说倒就倒,轻模式当立

发布时间:2025-09-17 18:43  浏览量:1

从个炸锅的事说起——2025年8月21号,元年科技一封内部邮件流出来了,标题叫《清偿方案说明》,里面直接明说:欠薪快10个月了,银行还抽了贷,前几天果不其然破产预重整了。

你敢信这是那个有25年招牌的公司?以前多风光啊,融资融了十好几轮,高瓴、华兴、深创投这些大资本都给它站台。就今年上半年,还中标了华润医药、中国人保的千万级项目,怎么看都不像要垮的样。

我五年前还参与过元年的预算项目,当了6个月的驻场顾问。那时候PPT里全是“数字转型标杆”“央企千万级案例”,顾问一水西装革履,一个人天报价两千八。结果五年后,连工资都兜不住。

首先是重交付,搞的是咨询+定制+二次开发那套,人均一年的交付成本就超120万,这钱烧得太快;然后是重融资,一直靠新钱进来掩盖回款慢的问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超380天了,钱回不来就是死穴;

还有重人力,2023年突然扩招800人,就为了编“IPO故事”,结果固定薪酬占比高达68%,每个月发工资都是大出血。最后是重债务,银行一下抽走2.3亿贷款,短期负债率飙到92%,现金流直接断了。

说白了就是走得太 “重”,风一停,啪,摔得粉碎。

代表轻在哪里靠什么赚大客户和生态两边赚钱钉钉/飞书云端多租户,边际成本差不多等于0大客户专属版、生态里抽成广告换自由360/WPS个人版纯免费,服务器大家共用广告、企业版、增值服务个人本地免费试用云表平台本地安装不用掏运维费;用户互相帮忙解决问题,不用花实施费定制实施、VIP支持、行业模板

我们再把云表的 “轻” 模式放大了看,跟元年一对比,差距更明显。

轻交付方面,它是让业务人员自己画表格做ERP、MES、WMS等系统,不用等技术团队,交付周期从以前的“按年算”变成了“按月算”;轻成本就更实在了,本地运行的话,企业用自己的电脑就行,它不用花一分钱服务器费用。

而且它有个生态互助论坛,数万个技术帖,七成是用户互答,运维人手省得夸张;

个人或小企业免费试用,小团队够玩一阵;真要商用,再找他们买VIP或者定制,现金流一下子就从“免费”转到“付费”,现金回流特别清晰。

所以啊,免费抢市场不是原罪,运营模式跑重才是催命符。这年头,能把自己练成一片羽毛的,才有资格等风来;背着八百斤盔甲,再大的风口也能把你摁地上摩擦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那年项目上线,元年顾问熬夜调底稿,咖啡一杯接一杯,眼睛里全是红血丝。当时觉得特专业,现在回头看,更像是在用肉身填坑。软件这行,谁都能吹愿景,可最后算账的时候,银行只认现金流,员工只认工资卡,投资人跑得比谁都快。

轻一点,慢一点,把每一行代码、每一次交付都当成成本,才有机会熬到下一个春天。重剑无锋听起来很酷,真挥起来,先砸到自己的脚。

你身边有没有被“重装交付”拖垮的项目?评论区聊聊。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