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山头镇骆庙村:创新致富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5-09-18 16:37  浏览量:1

泗县山头镇骆庙村地处皖东北,潼河与龙河在此交汇,土地丰饶。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全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600亩,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优质稻不仅是骆庙村的闪亮名片,更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科技引领,提升种植水平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组织农户赴蚌埠五河、江苏睢宁和泗洪等地,学习优质水稻育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自2021年起,多次邀请上海农科所、安农大等专家现场指导,开展田间实操培训。2024年起,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常态化进村授课,传授新技能。政府还加大水利投入,修缮灌溉渠道2000米,新建泵站两处,增强抗旱防涝能力。同时推广优质稻保险,灾后及时赔付,降低农户损失。

整合土地,推行集约经营

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骆庙村通过互换、流转整合零散地块,实施“小田并大田”,便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土地以每亩1000元流转给能人大户,既扩大种植规模,又使农户获得财产性收入。部分农户利用流转资金发展其他产业,或通过农忙帮工进一步增加收入。

打造品牌,拓宽高端市场

与上海农科所合作引种“南粳9108”优质稻,该品种亩产1200多斤,大米市场售价每斤八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村种植面积达2700亩,每亩增收2000余元,种植户人均收入增至1.5万元。不少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驻村工作队积极拓展电商和商超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利润空间。

延伸产业链,推动集群发展

为实现效益最大化,驻村工作队引导种植户推行“种植户+加工厂+水稻”模式,与周边加工厂合作,对优质稻进行精深加工,并成功注册“金香玉脂”大米商标,打造高端品牌,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一模式同时带动了包装、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189人本地就业。此外,稻草、稻壳等副产品也得到有效利用,销售给相关企业,进一步增加收入。

脱贫户靖大义一家便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下,他种植7亩香稻,每亩较普通水稻增收2200元,同时承包10亩鱼塘,年收入4万元。如今他已担任村民组长,正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秋风拂过,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摇曳生姿。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映照着骆庙村人丰收的喜悦和乡村振兴的坚实脚步。(陈会伟马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