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监督 破解就业就医就学难题——闽清县纪委监委聚焦四轮驱动“惠民生”目标 开展监督助力好政策落地成为“真实惠”

发布时间:2025-09-18 19:37  浏览量:1

今年以来,闽清县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砥砺奋进。他们将中央省市纪委的要求贯彻分解到工作中,按照“四轮驱动”的工作要求,围绕保底线、促发展、惠民生、求创新,立足主责主业,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闽清县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突出政治监督,压实主体责任,深化政治巡察,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依托“闽清县工程项目智慧监督平台”,盯紧振兴乡村工程项目;突出“三资”管理、生态环保、惠农惠民补贴等重点领域,守好村民的“钱袋子”;聚焦民生问题,梳理形成涵盖惠民生“三个好”6大类38项目录内容,推动村务公开27977条,事前公示10718条。

民生连着民心。惠民生好政策能不能落实好?闽清县纪检监察机关深入一线监督巡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全力投入了“四轮驱动”的生动实践中。

家门口就业方便了

秋日的阳光依然灼热。梅溪镇白河江自然村,挂枝的橄榄果青翠欲滴,五六种橄榄新品晒着阳光,迎着江上吹来湿润的风,静静地等待着消费者的青睐。

(县纪委监委采取“组地”联动方式,向回乡创业大学生询问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扶持政策都到位了吗?今年的收成和销售前景怎么样。”闽清县纪检监察干部杨鸿来到橄榄园,向回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青年小张详细询问。

“5000元的租房补贴已经领到了,乡镇和县机关的干部非常关心橄榄园的成长与发展。”小张说,最让他感动的是,没想到家乡的就业环境这么好,乡镇干部和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询问了他的情况,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贷款、技术指导等等。

返乡大学生小张在家门口安心就业创业的事例,是闽清县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好县委“四轮驱动”关于“好就业”要求的生动写照。

小张是2022年毕业于宁德师范土木建筑系的大学生。去年,正当他想赴外地发展的时候,他爱人却怀孕了。这可咋办呢?如果去外地发展,家里就不好照顾了。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手机上收到了闽清县职能部门发布的“就业现场交流会”资讯。于是,他去了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了解到,如果在本地就业创业,有很多非常好的扶持政策。他心里一盘算,原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创业的,于是,他转变了思路,将发展的精力投入到家门口的橄榄林。

年轻大学生的思路就是不一样,小张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网络平台”的办法,一年多下来,营运销售业绩就翻了一倍。

“好政策带来好收益,去年至今,我们的团队产值已达3000万元,我个人去年的收入约为30万元,感谢县委的好政策。”站在白河江,往巍峨的水口大坝眺望,他感到踌躇满志。

据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介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每年建立高校毕业生服务群便于推送岗位信息,集中开展系列招聘活动。2025年闽清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05人。今年将推进直播基地建设,与福建省引凤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梅好闽清 梅邑英才”直播基地,可开展直播带岗、岗位推送、政策宣传等各类公共就业信息服务。

省璜镇45岁残疾人员俞某英,平时打点零工,收入较低。前几年她丈夫在施工中摔伤脑损伤,无法劳动,经营的理发店也关了,家庭经济压力非常大。于是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和残联共同帮助协调,将其安排在就近的省璜镇人民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确保收入稳定。

据了解,去年以来,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我县灵活运用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实现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92人。同时,依托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目前我县公益性在岗人数29人。另外,还每月主动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及时“福你就业”小程序,同步发布县政府网站上,搭好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桥梁,提供双向选择服务。2025年我县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1122人。

相关派驻纪检组组长杨鸿说,将继续对“家门口就业”进行监督推进,重点检查扶持政策、资金、人员“三到位”情况,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保障意识。

小鑫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上了学

又是一年开学季,三溪乡溪源村7岁的小朋友小鑫快乐地背着书包进入了城关小学上学了。说起小鑫进城上学,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相关纪检监察组在城关小学,检查了解各类新生入学及环境适应情况。)

“前一段时间,一直担心孩子没办法进城关入学,孩子的妈妈有时都担心得偷偷落泪,这下好了,孩子开心,我们家长也放心了。”家长陈某某高兴地对前来回访的相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张淋说。

陈某某的老家是三溪乡溪源村的,前几年,他在县城找了一份给邮电局送报纸的工作,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在城关买了一处自建房。日子逐渐好了,他就把爱人也从乡下接进城,打一些零工,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可孩子打算报名读书的时候,两口子却犯了难:像我们这样从乡下进城打工的人员,虽然在洋桃居民区一带买了自建房,但是按以前的条件够吗,如果报不上名。这可咋办呢?

于是,陈某某就找到了相关的派驻纪检监察组长张淋,说明了自己的困难。张淋组长热心地接待了他,根据他的诉求,认真地翻阅了相关规定和政策后,找到了相关部门和学校,说明了具体情况。后来,城关小学根据相关规定和调剂原则,在学校还有学位空余的情况下,接收了小鑫入校读书。

“我们要认真理解贯彻县委‘三个好’的本质要求,好就学,就是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让那些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在一线打拼的人员的子女原则上能够就近入学。”张淋组长说,让孩子好就学对稳定全县产业业态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我们在监督的过程中注意让各中小学校统筹调剂好学位,尽最大可能让龙头企业、学区买房、产业转移、外来务工的子女,能入尽入,能学尽学。

贵州民工老刘在闽清梅城镇大路村一带从事食品加工业务,今年有两个孙子、孙女都面临小学入学,后来都通过学位调剂愉快地进入了大路小学就读。

据县教育部门介绍,我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入学政策是所有随迁子女均以居住地为主就近入学,但在学位有空余的情况下,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律接收、一视同仁。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均享受政府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评先评优待遇。本学年全县共有随迁子女1703人,其中城区学校(含城中、天儒、实验中学、实小、城小、附小、二附小、榕星、三实小)外来随迁人员子女722人,入学率达100%。

“自从有了职业中专学校,当地学生就学方便多了。”福建省闽清县职业中专学校负责人林建杰说,我们每年招生都会优先向本地学生介绍学校的具体情况,下一步,他充满憧憬地顿了顿,“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校闽清分校”落地后,招生规模达上万名,我们闽清学子们就学就业选择的路子也更宽了,这真正成了我们闽清的教育资源优势。

“医联共享”打破就诊“中梗阻”

家门口就能看病了

“黄依伯,今天给你拍了X光片,做了血常规检查,您可以回家歇着了,明天可以过来或是打电话问结果。”上莲乡卫生所医务人员亲切地对前来看病的新村村村民黄依伯说。

(相关纪检监察组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就医情况。)

“现在看病这么方便了啊,以前都要到县城去看啊,去一趟要花大半天时间呢。”黄依伯高兴地说。

“是的是的,现在我们卫生所与县总医院都是联诊的,您的数据传上去,总医院那边会很快处理并反馈给我们的,您不用跑过去了。”医务人员亲切地说。

去年,在医疗领域专项整治中,相关纪检监察组通过调研了解到,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的老年人还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不是我不想看,也不是心疼钱不看,实在是看一次病要坐车从上莲往县城来回跑,挂号排队还得等,看一次病路上去掉半天时间,医生看病就几分钟,也不知道看没看明白就结束了,每看一次病感觉就像遭一次罪,一想到还要定期复诊,我就更不想看了。”黄依伯向前来调研的纪委干部诉苦道。

调研中发现,闽清县域部分偏远乡镇山多路窄、交通不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本就害怕乘车,造成很多老人因为“看病难”“看病烦”把小病拖久,久病拖大。

“医德医风要落实到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上,一定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烦的问题。”在专项整治中,紧盯基层群众看病需求,把监督的重点放在改进医疗服务作风上,切实回应群众的呼声。

相关纪检监察组会同卫健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归纳分类,监督推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县总医院加快对反映问题的整改,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和转诊服务能力,制定《闽清县“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工作方案》,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硬件短板弱项,改善医疗服务条件,并积极统筹调配医共体医疗资源,补齐创建单位硬件设备设施,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条件,不断健全双向转诊机制,畅通急救转诊绿色通道,制定《闽清县总医院“四大中心”转诊、就诊流程》,让转诊救治更加高效、便民、利民。

“县总医院通过转诊、急救通道收治1232名患者,同比收治率提升了70.64%,另外,通过共享检查检验报告,一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患者只需到所在乡镇的卫生院(所)做相关的会诊就行了,如拍X光片、血常规等,再通过县域医共体的远程影像系统,将检查情况上传至闽清县总医院,由专科医生线上出具诊断结果,反馈到乡镇卫生院(所)即可,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诊效率。”闽清县总医院的综合办刘主任说,像黄依伯这样的患者,省去了从乡里到县里来回奔波的路程,从家里走路到卫生院挂个号,复诊一趟全程也就十几二十分钟时间,依托县域医共体平台,许多家住偏远地区的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平台带来的便利。”

“惩治只是手段,改进医德医风创新医疗机制,提高诊治效率服务好群众才是根本目的。”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长李志刚说,将聚焦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将“好就医”落实好。

作者:张文 林文莹

精彩视频推荐

来源 | 闽清县纪委监委

编辑| 黄腾飞 徐鋆桑校对| 徐鋆桑

审核| 马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