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人,有哪一瞬间被外地人震惊到?看网友评论引起争议
发布时间:2025-09-18 04:28 浏览量:2
```
上海早市摊贩找零抹零引争议,老太太称以后不再买菜,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上海早上七点,菜场刚开门,摊贩小王摊子上堆着新鲜小青菜、黄瓜、番茄,塑料袋子一拉就装,秤一称,老太太拎着布袋过来买菜,两块三毛五,老太太拿出五块钱,摊主手里零钱又不多,赶紧从收银盒里翻找,没见到三毛五,直接抹零收了两块钱。
老太太皱着眉头,站着没动,嘴里嘟囔一句“找不开就抹零”,又说了一句,以后不在这个摊头买菜了。
周围排队的几个买菜的也听见了,有人笑着摇头,有人低头看手机,摊主捏着钱继续招呼下一个。
摊主小王穿着灰色短袖,后背湿了一块,手上黏着塑料袋,眼睛盯着菜篮子,老太太头发卷着,鞋子是黑布鞋,脸上有点不高兴,布袋里还装着萝卜和葱。
旁边有个中年男人,一边挑菜一边插话,说“现在谁还跟几毛钱过不去”,老太太又嘟囔一句“素质不一样”,转身走了。
摊主也不理,继续称重,称好就往塑料袋里塞,动作麻利,声音也不大。
菜场门口,几个外地人刚下地铁,背着双肩包,嘴里说着普通话,穿着短裤拖鞋,看着摊子上的菜,问价钱的时候,摊主说上海话,又改成普通话。
外地人听不太懂上海话,有的愣着,有的直接开手机查单词,摊主见状直接转普通话,语气平平淡淡,外地人点菜,钱不够,就用微信付款,摊主手指在屏幕上一点,收款成功,塑料袋递过去,外地人道声谢谢,继续往下一个摊头走。
菜场里车位不多,门口停着几辆三轮车,地上洒着水,商贩吆喝声夹杂上海话、普通话、还有点东北口音,买菜的老人本地人居多,年轻人基本用手机扫码,现场吵吵嚷嚷,有的催着,有的慢慢挑。
旁边有个大妈拿起一把青菜,直接用塑料袋裹好,塞进自己的购物车,摊主只看了一眼,也没吭声。
有网友说“在上海菜场抹零很正常,大家都图个方便,买菜的也懒得计较几毛钱。”第二个网友说“外地人来了就是不一样,方言听不懂就容易误会,有时候感觉上海摊主太冷淡,买菜体验不太好。”
大家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