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对赚钱最大的误解,就是不停地吃苦

发布时间:2025-05-23 22:09  浏览量:2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戴维·希普勒,在《穷忙》一书中提到一个现象:

每天清洗几十台汽车的洗车工,自己无车可开;

跟大把钞票打交道的银行职员,户头只有2.02美元;

医学教科书编辑工作十年,也赶不上牙医一年的收入……

而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兢兢业业加班,勤勤恳恳干活,以为总有一天能过上好日子。

结果却往往是,你越努力就越迷茫,越辛苦就越窘迫,怎么也摆脱不了贫穷的魔咒。

这是为什么呢?

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说:整天工作的人,没有时间赚钱。

你花太多时间吃无意义的苦,赚钱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会大幅度减少。

穷人对赚钱最大的误解,就是不停地吃苦。

1

只靠吃苦

能赚的都是辛苦钱

前段时间,在大冰的直播间里听到一位外卖员的故事。

对方干这一行已经整整九年,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起初,他凭借不怕吃苦的拼劲,抢到了很多订单,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块钱。

可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时间和体力都是有限的。

不管再怎么努力,他一天最多也只能跑五六十单。

付完房租、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后,他每个月到手的钱便所剩无几。

他存不下积蓄,买不起房子,就连带一家人出门吃顿饭都要犹豫半天。

更糟糕的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长时间的四处奔波,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

不过30出头的年纪,他就开始腰痛、腿疼,一难受起来便整宿睡不着。

这些年来,疲惫不堪的他,无数次想过学一门技能,换一份工作。

但现实的压力,就像一条无形的鞭子,催着他铆足劲往前跑,一刻也不敢停下来。

他不明白:自己已经拼尽了全力,不停地忙碌,为什么依然走不出贫困的牢笼?

有个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只会赚辛苦钱。”

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以为赚钱靠的是吃苦受累,一门心思埋头苦干。

他们像牛马一样,熬着最晚的夜,加着最狠的班,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

但事实上,无休止的机械劳动,低价值的体力消耗,是性价比最低的投入。

沦陷在卖苦力的劳碌中,你只会白白累垮自己,饿也饿不死,过也过不好。

犹太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显然是不够的。”

大多数时候,所谓的吃苦,不过用行动的勤奋,掩盖头脑的懒惰。

一旦你习惯了赚辛苦钱,就会贪图短期回报,无暇思考未来,在重复劳动中不断消耗自己。

到头来,你耗尽了体力,磨完了时光,一辈子也逃不出贫穷的泥沼。

2

真正赚钱的人

从不吃无意义的苦

俞敏洪在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

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但值钱的人早晚会有钱。

真正能赚到钱的人,从不满足于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自媒体作者维小维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回,他从外地坐飞机回家,在机场门口打了一辆出租车。

他跟司机师傅闲聊了几句,得知对方一天最多跑10单就能收工了。

他听了很是诧异,询问对方:多拉几单不是赚得更多吗?

司机师傅却说:“我就是专门跑机场的,其他司机一天赚三五百,我一天能赚2000块。”

维小维一下子被勾起了好奇心,追问对方赚钱的诀窍。

原来,这位司机刚干这一行时,跟其他司机一样勤奋,一天能跑十几个小时。

每天一大早,他便开车在市区里瞎逛,遇到一个客人是一个。

可大多数时候,他不是遇上堵车,就是接不到单,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为了改变现状,他不再埋头开车,而是一边观察周遭环境,一边动脑子思考。

他发现,每一家酒店里,都会有很多去往机场的客人。

机场位置偏僻,可距离远,单价高,一路开过去也往往畅通无阻。

于是,他主动去结交各大酒店的门童,拜托对方为自己提供客源,并分给对方一定的提成。

一旦有机场单子,门童就会提前通知他,保证他能第一时间接到客人。

从那以后,一到早晚高峰,同行们都在争抢写字楼的单子,他却专门往郊区的机场跑。

一个月下来,有些同行赚几千块,减去油费和上缴给车队的钱,连房子都租不起。

他却单单顺畅,早早收工,轻轻松松地月入两三万。

你看,无论从事什么行当,总有人毫不费力地赚得财富,也总有人辛苦半生一无所有,

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赚钱方式不同。

只知道吃苦的人,从不洞悉事物运行的规律,也不思考提升效率的技巧。

哪怕他们吭哧吭哧地劳累一辈子,也得不到财富的青睐。

心理学教授卡尼曼说:“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没有深入的思考,勤奋就没有意义。”

金钱愿意靠近的人,往往不是最能吃苦的,而是一边低头做事,一边抬头看路的。

他们不会轻易耗费体力,胡乱贩卖时间,而是将有限的精力都拿来提升自己。

当一个人不吃无意义的苦,少折腾无用之功,赚钱这件事反而变得容易多了。

3

你赚钱的层次越高

吸引的财富就越多

企业培训师刘丰说,人在财富面前有两重境界:

第一个境界,拼命挣钱,用生命能量交换财富;

第二个境界,吸引财富,用一些方法或智慧让财富向自己靠拢。

赚钱最好的方式,绝不是一味蛮干,而是少吃苦,多动脑。

去赚高门槛、高层次的钱,你才能摆脱穷忙的命运,养成吸金的体质。

1. 转变思维,凭脑力换钱

《塔木德》一书中,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犹太人亨利·雷曼移居到美国某地,和两个弟弟一起做杂货生意。

但当地农民仅靠种植棉花赚钱,收入不高,购买力低,雷曼店里的商品也就难以销售出去。

可雷曼没有盯着大家口袋里的钱,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棉花上。

他鼓励大家用棉花来换取日用品,再将换得的棉花卖出去。

这样一来,大家都很愿意进店购物,雷曼兄弟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作家刘润说:“思考是唯一一个,对任何人而言,没有门槛的逆袭机会。”

致富靠的不是燃烧生命,而是需要你调动大脑,比别人看得更深,想得更远。

学会换位思考,跳出原有的框架,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当你能各个击破种种麻烦,自会收获别人赚不到的财富。

2. 懂得借力,靠资源赚钱

企业家罗伯特·清崎,曾问一位落魄的年轻人:“如果给你一个只允许开采3天的金矿,你会怎么做?”

年轻人回答,他宁可不睡觉,也要尽可能在3天内挖到更多的黄金。

清崎却摇了摇头说:“如果我是你,我会把金矿分享给更多人。

借助他们的力量,哪怕我只收10%的抽成,所得佣金也会远超我独自淘金的收益。”在生意场上浮沉多年,清崎早已看透一个真相:一个人本事再大,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更何况,赚钱这件事,向来不是你输我赢的博弈,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

真正会赚钱的人,都懂得优势互补,借助他人的力量,累积自己的财富。

踩着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一步步地往上走,就是赚钱最大的捷径。

3. 学会投资,用资本生钱

股神巴菲特在17岁那年,存到了第一笔钱。

他没有拿去吃喝玩乐,而是花25美元买了一个二手弹子机。

他以分摊利润的方式,把弹子机放在理发店供顾客消费,并聘请伙伴丹利日常维修弹子机。

一个星期后,除去工资和分成,他净赚了25美元。

他又将赚来的钱,继续购买弹子机,如法炮制地放入其他理发店中。

就这样,他在镇上七八家理发店都放上弹子机,每周收益近200美元。

后来,巴菲特从事股票投资,也会将每年的股票分红收益再次投入股票中,获取更多收益。

通过钱生钱的方式,他的资产呈指数级增长,最终累积到了845亿美元。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富人出售资产,穷人出售时间。大多数人一赚到钱就只顾着享受,吃大餐,买名牌,到处旅游……

他们把金钱当作满足欲望的消耗品,积攒不下原始积累,也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活。

而能赚到大钱的人,却将金钱变成升级自己的工具,每一分都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坚持储蓄,理性投资,懂得用钱生钱,你的财富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投资人纳瓦尔,曾指出一个扎心的真相: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最廉价的。

因为一味埋头吃苦,其实是层次最低的赚钱方式,没有什么门槛,也难以获得成长。

哪怕你起早贪黑,不要命地卖力,也只能维持生存,无法实现逆袭。

不如省下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趋势,修炼技能、提升认知。当你不再吃无意义的苦,只做让自己值钱的事,金钱迟早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你。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