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71岁拼命还债:37岁王思聪惬意自在,听说要在日本养老?

发布时间:2025-09-19 16:43  浏览量:7

2025年初的一天,一张照片在微博和朋友圈里迅速刷屏,王思聪出现在日本某赌场,身穿休闲装、神情轻松地坐在牌桌旁,看起来完全不在乎输赢。

没有紧张、没有焦虑,仿佛他不是在赌博,而是在度假。这一幕跟人们印象中“赌桌如战场”的紧张气氛完全背道而驰,也再次引发了大众对这位“富二代网红”的关注。

其实,仔细回想,这已经不是王思聪第一次出现在日本的娱乐场所了。过去两年,他出现在东京街头、环球影城、箱根温泉的频率,远比在中国的任何商业场合还高。

有网友调侃:“他是不是已经把东京当成了新家?”更有媒体爆料称,王思聪在东京购置了价值超过7200万元人民币的豪宅,并将其座驾劳斯莱斯和布加迪一同运到了日本,换上了当地牌照。

是旅游?还是移居?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从公开信息来看,王思聪近几年确实在逐步“抽身”中国的商业圈。曾经高调投资电竞、夜店、影视、直播平台的“创业狂人”,如今几乎不再出现在创业论坛或财经峰会中。

王思聪没有选择继续在聚光灯下拼搏,而是转向了一个更松弛、更享乐的生活方式。

这种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2024年,他将自己位于上海的豪宅挂牌出售,最初报价1亿元,最后成交价仅为5200万元,几乎腰斩。有些人说这是“割肉离场”,也有人觉得这只是资产的重新配置。毕竟,与此同时,他在东京的新家才刚刚装修完毕,生活起居已全面转向日本。

从一个角度看,王思聪确实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他不再是那个频繁出现在热搜、怼天怼地的“娱乐圈公敌”,而更像是一个“隐退”的富家公子,享受着生活,顺便带着女友打卡美景、逛街、吃拉面。有人觉得他“躺平”,也有人觉得他“看透了”。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王思聪的生活轨迹,正在悄悄地从“奋斗”转向“享乐”,从“投资人”变成了一个“生活家”。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化。

一部分人羡慕他的自由,觉得这才是理想人生;另一部分人则感慨:“父亲71岁还在为债务奔波,儿子却在日本过着神仙日子,这对比也太强烈了。”而这个“父亲”,正是王健林。

王思聪的生活方式变了,他的资产配置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024年,他低价出售了自己在上海的豪宅。这套房子原本挂牌价格高达1亿元,最终却以5200万元成交,市场分析普遍认为这属于“主动性出手”,而非资金紧张。

与此同时,他在东京购置的高端住宅共花费约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200万元。

这不是简单的“换房”,而是一次明显的“资产迁移”。而他将劳斯莱斯、布加迪运到日本并更换牌照的举动,也说明他可能早已计划好了在日本的长住生活。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高净值人群出于多种原因选择将部分资产转移到海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根据《亚太经济评论》2024年的一项报告,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选择日本作为“第二居所”或“生活基地”。

原因很现实:日本的居住环境稳定、医疗条件较好、法律体系成熟,而且文化相近、生活便利。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财产税政策较为宽松,对于一些家族资产的传承管理也比较友好。

王思聪的选择,很可能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曾经他的“富二代”标签更多体现在国内夜店、综艺、投资圈,现在却变成了“海外生活、东京定居”的代名词。而这一转变,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可能是他对未来商业环境、社会趋势的一种提前应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思聪的“东京计划”也许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国内的商业投资屡屡碰壁之后,他可能意识到:“继续折腾下去,不如好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一个曾经代表“新富豪积极形象”的公众人物,选择远离主阵地、转向一个“外人”身份时,公众会怎么看?他是否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责任”?

还是说,他已经不再在意这些社会角色,而只想做个“普通人中的超级富人”?

这些问题,恐怕连王思聪自己也未必能回答。但从他近年来的行为轨迹来看,他的确已经不再是那个“为梦想挥金如土”的投资人,而是一个“为自己生活按下暂停键”的慢生活观察者。

王健林71岁了,依然在各大经济论坛、财经峰会中频频亮相,甚至还在为万达的债务问题四处奔波。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2025年间,万达累计偿还债务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王健林个人也多次出面与投资方沟通、重组资产,堪称“老当益壮”的典范。

而与此同时,王思聪却在环球影城里排队等哈利波特过山车,在东京街头撸猫、吃拉面,甚至在赌场里“以不在乎输赢的姿态”玩牌。这种“拼爹”和“拼命”的强烈对比,引发了网友大量讨论。

“人家爹都在拼命还债,儿子却在享福,这也太割裂了吧?”有网友这么说。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你想啊,他又不是万达法定代表人,也没签担保,凭什么必须跟着还债?”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心理问题,我们总在潜意识里,对“富二代”有着某种道德期待。希望他们能承担责任、为家族争光,最好还能“逆袭成龙”,证明自己不是“靠爹”。

但现实往往是:有些人选择接班,有些人选择躺平,还有一些人,选择出国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站在王思聪的角度来看,他或许早就看清了“做企业”的风险与压力,选择“不过度折腾、不过度表态”,让生活回归个人本质。

当年王思聪怼天怼地、炮轰娱乐圈的日子虽然风光,但也伴随着无数争议与审视。而如今,他选择做一个低调的“东京居民”,也许恰恰是他对公众角色、对“富二代”身份的重新定义。

当然,这样的选择背后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的今天,财富与责任、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王思聪的“去中心化人生”是个案,更是一种富豪家庭下一代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未来的王思聪会不会真的在日本养老?或许现在还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不再活在外界设定的“富二代剧本”里,而试图写自己的“生活散文”。

结语:

王健林还在负重前行,王思聪却已走进东京的秋日阳光里。这父子俩的故事,是家族企业与个人选择的现实写照,更是一个时代关于财富、个性与责任的命题探索。

在这个人人都焦虑、都想“逆天改命”的时代里,也许王思聪的选择不是最主流的,但却是真实的,不迎合、不辩解、不解释。他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也为我们展开了一面镜子:当人生不再需要证明什么的时候,你会怎么活?

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该认真想一想。

百度百科-王思聪、王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