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能共苦,却不能同甘?
发布时间:2025-09-20 14:22 浏览量:1
八月初,陶白白官宣离婚的消息登上热搜,很多人感到诧异。毕竟,这对曾并肩打拼、从零起步的夫妻,一路走过了最难的日子,怎么生活刚刚变好,感情却走向终点?
不少人感慨:原来,再深的感情,也可能输给“日子好了”。
这不是个案。现实中,很多关系不是败在穷困潦倒时,而是败在生活安稳之后。原因很简单——共苦靠的是“同仇敌忾”,同甘却需要“高度默契”,而后者,往往更难。
在艰难时期,伴侣之间容易形成一种“战友式”的亲密关系。两人一起扛压力、熬日子,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会激发强烈的情感联结。心理学里称之为“共生关系”——你不是爱这个人本身,而是爱那个陪你一起对抗世界的“盟友”。
这种关系,在物质匮乏中没问题。可一旦生活稳定,外部敌人消失,这段关系就会暴露出一个问题:你们是否真的彼此了解,是否还能为对方的快乐而快乐?
陶白白继续专注事业,觉得稳定就是婚姻最大的意义;而鹿角开始追求情感连接,希望被理解、被回应。两人对“爱”的理解已经出现分歧。这不是谁变了,而是两人在成长中,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共苦”容易,“同甘”难,因为前者是被动的,是外界逼出来的;而后者,需要两个人主动去创造幸福。
心理学家Gable的研究指出,情侣间“积极回应对方的开心”,对关系满意度影响巨大。换句话说,对方高兴时,你能不能高兴?能不能当那个“把一份快乐变成双倍”的人?
比如对方说今天工作顺利,不要冷淡地回“那挺好”,而是问一句:“发生什么事啦?说来听听!”这是情绪价值最简单却最有力的体现。
同样重要的,是别把“玩”当成不务正业。研究发现,娱乐活动和婚姻满意度呈正相关。一起种花、打球、玩游戏,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是在给感情续命。
婚姻不只是“共患难”的结盟,更是“同甘共甜”的练习题。两个人从“我们一起扛”变成“我们能一起笑”,这是感情真正的成熟。
陶白白和鹿角的故事,不是“爱没了”,而是爱不再同步。他们能共苦,是因为命运把他们绑在一根绳上;但他们不能同甘,是因为在顺境中,彼此的需求和节奏渐行渐远。
所以,想让一段关系长久,不只是要扛得住风雨,更要在风平浪静时,懂得去爱真实的彼此,去回应彼此的情绪,去经营共同的快乐。
正如心理学家戈特曼所说:“爱情不是感觉,是行动。”能在琐碎中保持热情,能在平淡中依然选择靠近,这才是真正的“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