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以人本空间滋养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1 05:57  浏览量:1

四川天府新区:以人本空间滋养人的全面发展

“房子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长期期待。”在四川天府新区9月20日召开的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大会上,“好房子就在天府新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其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抓手。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将建设“好房子”视为塑造“好生活”的起点,从物理空间出发,最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那么,这样的理念是否落到实处?居民们的切身感受是最佳的衡量标准。

兴隆湖龙舟赛(逍遥 摄)

“在这里,交朋友靠的不是应酬,而是共同的爱好。”

“感觉自己像是鱼游进了大海。”37岁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李欣林这样形容定居天府新区后的生活。他目前热衷于划龙舟运动,这一爱好的萌发源于2019年在麓湖参与的一场端午龙舟赛。

“当时在成都,皮划艇、桨板、龙舟这类项目非常小众,没有合适的场地。现在有了兴隆湖这样优质的水域,这些运动正逐渐走向大众。”尤其是在世运会之后,兴隆湖上的皮划艇爱好者明显增多。

“天府新区就像一个没有边际的自然运动场,搞啥运动都是如鱼得水。”李欣林笑着说,在运动中,他结识了许多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常相约露营、徒步、聚餐。“新区为居民提供了低成本、高质量社交的土壤,人与人之间因共同爱好结成了纯粹的‘玩伴关系’。”

产城融合让更多的人实现职住一体化,个人可支配时间更加充裕。“不少同事也陆续搬过来,我甚至召集了一群爱划船的同事,在公司内部组建起龙舟队。”他兴奋地表示,目前队伍正在加紧训练,准备出战周末麓湖的龙舟绕标赛。

这一切得益于天府新区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早在建设之初,新区就系统布局了“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并打造多个大型生态公园。天府绿道、社区嵌入式球场、兴隆湖水域、鹿溪智谷生态绿带……这些绿色开放空间不仅是观赏性的,更是功能复合的活力空间,融入了大量步行、跑步、骑行和球类运动设施,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让居民出门就能找到合适的运动场所。

游客在兴隆湖畔观光(马骥 摄)

“在这里,陌生人也会为你加油。”

职业摄影师马骥的30T照片素材中,藏着他对天府新区的独特观察。在他看来,新区是“去班味”的绝佳去处。“以前在城里,目之所及都是人流车流,时刻让人觉得紧绷。而在这里,无论是商业体周边的公园绿道,还是住宅之间的绿色廊道,都让人不知不觉松弛下来。”

天府新区的空间布局实现了从传统“沿路拓展”到“拥绿亲水发展”的转变,从多维度重新设计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将好山好水好风光引入城市。通过全面推动“公园街区一体化”,强化特色林荫道和林下花境打造,让居民走出家门就如同漫步在自家花园。

在马骥心中,天府新区所带来的慰藉,远不止于公园与环境。今年春节前,马骥在兴隆湖畔经历了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某个傍晚,他正在兴隆湖边拍摄,拖着器材辗转多个点位,一整天的奔波令他疲惫而低落。就在这时,几位路过的年轻人主动上前与他击掌,鼓励他:“加油,新年快乐。”

那个瞬间,马骥被深深打动。“我突然感受到,天府新区有一种松弛而包容的氛围,很容易唤醒人心中那份天然的善意。不管来自哪里,都能轻松融入,彼此温暖。”至今回忆起来,他仍心绪涌动,“我也非常愿意用我的镜头,把这样的友好与包容传递出去。”

如今,他确实成了这样的传递者。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新区的发展动态,那些因工作常年在外的朋友,总会特意来和他聊上几句,感谢马骥让他们虽身在异地,却仿佛从未远离这片土地的温暖与变迁。

“开放包容、友好宜居”是天府新区塑造新生活方式的精髓。通过政策设计、社区服务、精准帮扶和普惠优质的民生工程,新区致力于为所有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创造一个公平、友善、有归属感的发展环境。

“这里,正在定义未来生活。”

“我关注了十多年的食材买手店,竟然把首家线下店落在了成都麓湖。”自媒体工作者李姝说。这家小店面积不大,却凭借“从源头到餐桌”的可持续理念,吸引了众多崇尚健康、环保的年轻人。

“新区既保留了地道的老字号,也涌现出大量创意前沿的新商业。在李姝看来,注重体验与品质的新业态密集出现在天府新区。得益于这里前瞻的规划与开放包容的氛围,“为新消费品牌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办公与绿地交融、水上运动兴起、复合型社区商业繁荣……天府新区确实在引领着一种更时尚、更年轻的生活方式。”李姝说身边不少朋友近几年陆续搬来居住,正是被这种氛围所吸引。

近年来,天府新区持续完善生活配套,投运13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街区,建设好学校、好医院,加快布局省博新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体设施,并着力打造最美街道与特色街巷,以创意活化城市空间。

“这里或许没有老城三千年沉淀的‘小面馆’,但拥有许多契合现代审美的新业态。”李姝坦言,天府新区34岁的人口平均年龄,就是年轻群体用行动为这种新生活方式投票的明证。

“作为国家级新区,这里正在孕育的城市结构与生活理念,很可能就是未来中国城市的雏形。”李姝的总结,道出了众多新区居民与观察者的共同感受。(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