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养生也非人人都适合
发布时间:2025-09-21 12:23 浏览量:1
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我胃口一直没有改善,总是觉得胃胀,吃点东西就涨得更厉害,你的药效果不好!”病人说。
“你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其东西都不吃了是吗?”我问。
“是啊,都是按照你说的做的,我什么东西都不吃了,除了黄精。”病人说。
“等一下,你说你在吃黄精?”我问。
“对呀,黄精不是很好的补品吗?都说九蒸九晒的黄精是仙人余粮,这个也不能吃?”病人问。
“对的,这个对你来说就不适合吃!”我说。
黄精、饵食、粮食
如今大家对于黄精可谓非常之熟悉,常常听闻九真九晒的黄精如何地滋补养生,不过黄精作为中药材来说却没有如人参,当归一般被广泛地运用于治病救人之上,这又是为何呢?这还要从黄精自古以来的历史说起。
黄精起初并不是作为中药材来被使用的,东汉《神农本草经》中未见黄精入药的记载,其最早记载于西晋《博物志》,在书中黄精被称为“太阳草”,其是作为道家饵食来使用,原文如下:“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这就是黄精能延年益寿的最早记载。
黄精最早作为中药材记载于南北朝的《名医别录》, 其后南朝梁代《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世人所用黄精并不用作药材,大部分情况是道家养生修炼所用。
黄精的九蒸九晒之法其实要到唐代的《食疗本草》中才被首次记载,而五代十国的《蜀本草》中记载因黄精容易腐坏,如果用单纯阴干的方法黄精还是容易变质,因此采用九蒸九晒之法便于保存。
宋代《嘉祐本草》中记载黄精有辟谷的功效,同时在灾年可以当粮食来食用。
所以大致梳理了一下有关黄精记载的古籍,其在宋代之前黄精是道家的饵食,辟谷所用,饥荒之时可以作为粮食充饥,而记载其药效则要到明代之后了。
久服才有佳效
黄精因为其可做粮食因此又称“米脯”,明代的《本草蒙筌》中有记载黄精可以安五脏六腑,补五劳七伤,除风湿,壮元阳,健脾胃,润心肺,这些功效其实就中医专业的医生看来过于宽泛,说得黄精好似什么都能治,但其实哪个都不擅长,并且《本草蒙筌》在记载了功效之后强调了一点“旋服年久,方获奇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黄精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获得疗效,但具体多久?原书中没有记载。
这里和大家解释一下一个基本的中医治疗疾病的观点,药物如果需要长期食用方能获效的,那这个药材的功效一般比较弱,因为功效立竿见影的中药材很难用于长期服用,因药力较强所以偏性明显,偏性越大副作用越大,故而不能长期服用。
黄精起初是作为食物,而后才作为药材,所以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获疗效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本身就是食物,食物要起到治病的效果那肯定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
但是黄精长期食用却又有一个大的缺点,这点往往大家是会忽视的。
脾胃异常之人不能长期食用
随着明代医书中关于黄精的记载,黄精逐渐开始更多地进入医生到的用方之中,随之而来其弊端开始显现。清代《本经逢原》中提出黄精并非人人能够服用,阳衰阴盛者就不适宜,服用后往往会导致腹泻和胃胀不适。无独有偶清代《本草求真》中也有关于黄精使用禁忌的记载,其文曰:“究其黄精气味,止是入脾补阴。若使挟有痰湿,则食反更助痰。”意思是黄精主要滋补脾阴,如果病人本来就痰湿很重,那吃了黄精反而更助长痰湿。民国时期《饮片新参》也记载黄精遇到湿滞痰多者需要忌用。
脾胃功能如果异常,就如文上我的病人本身痰湿太重造成的食欲不振,一旦加上她自己天天补黄精,那脾胃中的痰湿越补越多,所以胃胀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劣。所有治病犹如破案,往往本来治疗得当之事反而迎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原因不在用药而在病人生活的他处。
《我想问中医——100个实用中医小知识》与《医说就懂的中医智慧》
《本草溯源录》新书出版
朱氏内科非遗传人又来总结啦!
首先黄精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佳品用来养生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有些小细节大家需要知道。
黄精虽然现在几乎家喻户晓,但其实以黄精为主的中医名方却非常稀少,究其原因因为黄精本来就不是药材,所以临床运用较少,并且黄精的药性难当大任也是原因之一。如果真的想用黄精来养生,那最起码以三年五载来计算服用的时间,久服方能获效。
这里有个小的知识点,就是黄精应该是甜味的,如果有苦味的黄精则肯定不能入药,所以甜不甜也是判断黄精质量好坏一个重要标准。
九蒸九晒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黄精的炮制手段,中医用药则可用生药无需九蒸九晒。
最后一点最为重要,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不要盲目地服用黄精,因为补阴的药物都有碍脾胃的弊端,各位养生的人士则不得不知,千万不能只看功效不看禁忌啊!
此文文献考证源自本人所著《本草溯源录》,因当今社会信息繁杂,干扰和错误的信息很多,中药不清楚其源流,临床使用则无方寸,因为每一味药都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并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功效就能概括得了的,希望本文能给热爱健康的人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