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老祖《龟鉴》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2025-05-24 08:33 浏览量:1
《龟鉴》是北宋道教学者陈抟(号希夷先生)所著的相术学专论,成书于五代后周时期。这部著作以“形神气色”的统一性为核心,融合人体生命哲学与相术理论,强调通过观察外在形貌与内在精神的关联来解析命运,是中国古代相学从唯心论向唯物论转向的重要标志。全书以“水火化生”为理论基础,提出“人非天生,乃物质化生”的观点,批判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并将相术与生理、病理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唯物相学体系。
【原文】人之生也,受气于水,禀形于火。水则为精为志,火则为神为心。精合而后神生,神生而后形全,形全而后色具。是知,显于外者谓之形,生于心者谓之神,在于血肉者谓之气,在于皮肤者谓之色。
【译文】人在诞生之际,承接水气而获得气脉,禀受火气而形成形体。水对应着人的精华与意志,火对应着人的精神与心灵。精华凝聚之后精神得以生发,精神生发之后形体得以完备,形体完备之后气色得以具备。由此可知,显现在外在的称为形,生发于内心的称为神,存在于血肉之中的称为气,表现在皮肤之上的称为色。
【原文】形之在人,有金木水火土之象,有飞禽走兽之伦。金不嫌方,木不嫌瘦,水不嫌肥,火不嫌尖,土不嫌浊。似金得金,刚毅深;似木得木,资财阜;似水得水,文章贵;似火得火,兵机大;似土得土,多柜库。似禽者,不嫌瘦;似兽者,不嫌肥。禽肥则不飞,兽瘦则少力。如鸾凤之形则眉目耸秀,与夫形体清瘦;如犀虎之象,则头角高耸,与夫颐腮丰满。如此之类皆贵矣,反此者皆贱矣。
【译文】人的形体特征,有对应金木水火土的征象,也有类同飞禽走兽的类别。金形人不妨方正,木形人不妨瘦削,水形人不妨丰满,火形人不妨尖锐,土形人不妨浊重。形似金而具备金之特质者,性格刚毅深沉;形似木而具备木之特质者,资财丰足富裕;形似水而具备水之特质者,文章卓越贵重;形似火而具备火之特质者,军事谋略高超;形似土而具备土之特质者,财物积蓄丰厚。像飞禽的人,身形不妨瘦削;像走兽的人,身形不妨丰满。飞禽若肥胖则难以高飞,走兽若瘦削则缺乏力量。如鸾凤之相,眉目光彩挺拔秀丽,身形清瘦舒展;如犀虎之相,额角高耸威严,腮帮丰满有力。诸如此类形体特征皆属高贵之相,与此相反者则多为低贱之相。
【原文】形之在人,木形本瘦,其色青。瘦则不露,青则不浮。青瘦则细而实,露浮则粗而虚。世之论木者,但知其瘦取形,不知其有粗如松柏之木,其本以实,其叶愈青,谓之细实。至如梧桐之木,其内本虚,其外不牢,谓之粗虚。然取木之形,安可一概而论哉?木之形,非在其一,有带金者,有带水火土者;水之形,非在其一,有带土者,有带金火木者;火之形,非在其一,有带水者,有带金土木者;土之形,非在其一,有带木者,有带火金土木者;金之形,非在其一,有带火者,有带木水土者。带其相生则吉,带其相克是凶。如人之始则瘦,此木之形也;中则粗,是金形也;次而肥,是水形也;其次厚实,是土形也。始瘦次肥,为水生于木;次又厚实,此木之得土也。始若瘦,次粗,为滞也;始瘦,次肥厚,此为发也,庶人进财,官员加职。
【译文】人的形体特征对应五行,木形人本质身形瘦削,肤色发青。瘦削而不显骨露,青色而不浮于表面。青瘦之中透着细密坚实,若骨露色浮则显得粗疏虚浮。世人谈论木形人,只知道以瘦削为形相特征,却不知有的如松柏之木般粗壮,其树干坚实,枝叶愈发青翠,这称为“细实”;至若梧桐之木,树心本就虚空,外在也不坚固,这称为“粗疏虚浮”。可见,论及木形之相,怎能一概而论呢?
木形之相并非单一存在,有的兼带金形特征,有的兼带水火土之形;水形之相并非单一存在,有的兼带土形特征,有的兼带金火木之形;火形之相并非单一存在,有的兼带水形特征,有的兼带金土木之形;土形之相并非单一存在,有的兼带木形特征,有的兼带火金土木之形;金形之相并非单一存在,有的兼带火形特征,有的兼带木水土之形。兼带相生之形则为吉,兼带相克之形则为凶。
比如人起初身形瘦削,这是木形特征;中年变得粗壮,是金形特征;接着丰满,是水形特征;再往后厚实,是土形特征。起初瘦削而后丰满,为“水生于木”(水生木为五行相生);接着又厚实,是木形得土(木克土为五行相克,但此处或指土能养木)。若起初瘦削,中年变粗壮却停滞不化,为阻滞之相;起初瘦削,中年转为肥厚,则为发迹之相,普通人会进财,官员会升职。
【原文】神之在人,欲其深,不欲其浅。神深则智深,神浅则智浅。用则开于眼,合则收于心。近观则有媚,远视则有威;其瞻视有力,其睡卧易醒。臂如灯之火,其心之分,则谓之神;其灯之花,则谓之神光;其四畔之光,则谓之魄;油乃精也,油明而后灯明。此谓之著也。
【译文】人的精神气质(神),贵在深邃内敛,而忌讳浮浅外露。精神深邃则智慧深远,精神浮浅则智识短浅。精神启用时,通过眼睛向外显现;收敛时,回归内心默默涵养。近处观察,眼神温润含情;远处观望,神态威严庄重;视物时目光坚定有力,睡卧时稍有动静便易惊醒。譬如灯烛之火,灯芯核心的火光,可称作“神”;灯焰跳动的花影,可称作“神光”;灯烛四周漫射的光晕,可称作“魄”;灯油则如同人的精元,只有灯油充足明亮,灯烛才能持久光明。这就是“神”与内在精元相依托的道理。
【原文】气之在人,要其坚向清韵,而不在乎刚健强鸣。其内平,则志笃;其外舒,则气和。有清焉,有浊焉;有清中之浊,有浊中之清。若以浙人、淮人之气论之:浙人之气,重而不鸣;淮人之气,鸣而不重;南人之气,清而不厚;北人之气,厚而不甭。阳气舒,而山川秀茂;日月出,而天地光明。此气之著也。
【译文】人的“气”,贵在坚韧沉稳、清和雅韵,而不在于刚硬强健、张扬外露。内心平和,则志向笃实;外在舒展,则气息和顺。气有清浊之分,亦有清中含浊、浊中藏清的微妙差别。以地域人群的气质为例:浙地之人的气,厚重而不张扬;淮地之人的气,张扬而不厚重;南方之人的气,清灵而不浑厚;北方之人的气,浑厚而不呆滞。正如阳气舒展则山川秀丽繁茂,日月升起则天地光明普照,这便是“气”在自然与生命中的显著体现。
【原文】色之在人,虽在皮肤之上,要其实,不要其浮;欲其聚,不欲其散。生于五藏之表面,饰于一身之光润。唐举先生曰:“光不足,为之色。”人之有得,则喜形于外;有失,则忧存于心。有老焉,有嫩焉。嫩者,谓年纪深而带后生之色。色老者吉,色嫩者凶。然相法之中,不惟其色之如此者滞,凡形嫩者,亦如之。有三光焉,有五泽焉;有三暗焉,有五枯焉。
【译文】人的气色,虽显现于皮肤表面,却贵在坚实厚重,而非浮薄虚散;贵在凝聚集中,而非涣漫游离。它是五脏气血的外在彰显,是周身光泽的润饰体现。战国相术名家唐举曾说:“(当体内光华不足时),便会以气色显现于外。”人若有所得,喜悦会流露于外;若有所失,忧虑会存积于心。气色有“老”与“嫩”之别:所谓“嫩”,是指年纪已长却带有年轻人的浮嫩气色。气色“老”(沉稳厚重)为吉,气色“嫩”(浮薄不实)为凶。相术之中,不仅气色浮嫩主阻滞,凡是形体呈现浮嫩之相者,也是如此。气色有“三光”“五泽”的吉象,也有“三暗”“五枯”的凶兆。
【原文】形神者,有形有馀而神不足者,有神有馀而形不足者。形有馀而神不足者,初见似威,久视而晦;神有馀而形不足者,初见似晦,久视愈明。形神俱有馀者,识与不识,见而悦之;形神俱不足者,不必更问,令人可恶。形与神相照,气与色相扶。神全则形全,气全则色全。神能留气,气不能留神;气能留色,色不能留气。至于形,则载之而已。有厚焉,有薄焉。厚者吉,薄者凶。世人有遇时得志者,其始皆欲有为也;及其中则滞,末则卒,皆由度量浅狭,不能容载也。墙薄则易颓,酒薄则易酸,纸薄则易裂,人薄则易亡,水土薄则不足以致阴云之附。不度已短,专谈人过;侵削人物,以为已恩;面前说是,背后说非;不睦亲长,却奉外人;本性轻率,佯为沉重;改常弃旧,忘恩忽人;未贵先盈,未富先骄;未学先满,此大薄矣。若此者,不惟破相,又损其寿,殃及子孙。
【译文】人的形与神,存在两种情况:有的外在形貌强健而内在精神不足,有的内在精神饱满而外在形貌不足。形貌强健但精神不足者,初看显得威严,久看则气息晦暗;精神饱满但形貌不足者,初看显得平凡,久看却越显光彩。形神都充足的人,无论是否相识,见之便心生喜悦;形神都不足的人,不用多问,一见便令人厌恶。
形与神需相互映照,气与色应彼此扶持。精神完备则形貌自然端正,气血充足则气色自然丰润。精神能留住气血,气血却无法留住精神;气血能涵养气色,气色却无法涵养气血。至于形貌,不过是承载神与气的载体罢了。
(人的禀赋)有“厚”与“薄”之分:厚重者吉祥,轻薄者凶险。世人中那些遇时而得志的人,起初都怀有作为的志向;但中途停滞、最终失败的,皆因度量浅狭,无法容纳承载(福报与责任)。墙壁薄则易倒塌,酒水薄则易发酸,纸张薄则易破裂,人品轻薄则易消亡,水土轻薄则无法吸引阴云依附(比喻根基浅则难以成大事)。
(以下列举“薄相”的表现:)不衡量自身短处,专谈他人过错;侵夺他人财物却当作自己的恩惠;当面阿谀奉承,背后诋毁非议;不和睦亲长,却奉承外人;本性轻率,却假装沉稳;改变常性、背弃旧交,忘恩负义、轻忽他人;未显贵先自满,未富裕先骄横;未学成才先自满,这些都是极大的“轻薄”。若有此类行径,不仅破坏相格,还会减损寿命,殃及子孙。
【原文】然寿之相,非在乎形貌恢伟、眼目浮凹,便言天矣。形貌恢伟之人,若有时,情宽性厚,此谓之情气相附也;若度量偏窄,此谓心不称也。世之人惟知其眉上兼耳内生毛者多寿;骨人耳兼人中深长、法令分明,便言在寿,然不知其所禀也。此盖精气内实,其骨乃从精髓而透出,然后毫毛方始生于眉耳,法令方始分明,人中方始得深长。如树之根本牢实,上面方始发生枝叶,似油盛灯明,精足则身安。唐举先生曰:“虎骨龙睛,世人皆知其吉;结喉露齿,世人皆知其凶。”然而吉者未必为吉,凶者未必为凶?结喉露齿,虽则劣相,有时,心地吉者贵矣。但利其身,不利妻子。如三尖五露之人,贵者多矣。但其神气深粹,皆可取也。神气深粹之人,形安体静,不随语行,不随默止,不随财动,不随色转,安而定,祥而雅。如此之人,皆知分也。今之人,享富贵而心不足、不快者多矣。其神气安静之人,心地空闲,而所为放心。
【译文】人的寿命之相,并非仅看形貌是否魁梧、眼目是否浮凸凹陷,便断定夭寿。形貌魁梧之人,若心性宽厚、气度平和,这是“情气相合”的表现;若度量偏狭,则是“心不相称”(内在与外在不匹配)。世人只知眉上或耳内生毛者多寿,骨骼贯通耳部、人中深长、法令纹分明便认为长寿,却不知这些表象源于内在精气充实——唯有精髓饱满,骨骼才能坚实透润,眉耳才会生毫毛,法令纹才会清晰,人中才会深长。正如树木根基牢固,枝叶方能繁茂;灯油充足,灯光才会明亮,精气充足则身体康泰。
战国相术大师唐举说:“虎骨龙睛之相,世人皆知为吉;结喉露齿之相,世人皆知为凶。”但吉相未必全吉,凶相未必全凶——结喉露齿虽属劣相,若人心地善良,仍可得贵显,只是对自身有利,对妻儿不利。又如“三尖五露”(额头尖、鼻尖、下颌尖,眼露、鼻露等)之人,显贵者众多,皆因神气深邃纯粹(内在充足)。
神气深邃纯粹之人,形体安定、举止沉静,不随言语躁动,不随沉默停滞,不被财色动摇,安详稳定、祥和高雅,此乃知命安分之人。如今世人,虽享富贵却内心不足、怏怏不乐者居多;而神气安静之人,心地闲适,行事从容自在。
【原文】形神气色之于人,有滞者多矣。形滞八年则尘埃,神滞四年则身硬,气滞三年则心倾,色滞一年则神困。有阴有阳焉。阳者不可带阴,阴者不可带阳。若男带女相,懦而无立;女怀男相,主失其夫。妇人要柔而顺,男子要刚而正。良人之妇,有威而少媚;*家之妇,有媚而少威。然世之论相者,但观其面部者多,而不究其根本。如骨者,凡人于眉鼻两颊之上皆有也。在贵人,则有从精髓内生出,故其眉青秀而细;及贫*之人,则浮于上而粗。如颧骨,上一位,庶人;入耳,不过有寿;不露,不过有富;至若作监司之人,生入两鬃;两府之人,则生入天仓;其作太守之人,则堆成峰而入两眼之尾而已;至下辅,主仓库、奴婢。若其地阁阔厚,自有仓库奴婢。设使地阁缺陷,是无宅可居,安有奴婢之躯兼仓库哉?
【译文】人的形、神、气、色之中,存在“滞碍”(阻塞不畅)的情况十分常见:形貌滞碍八年则会满面尘俗之气,精神滞碍四年则身体僵硬不灵,气血滞碍三年则心志倾颓,气色滞碍一年则神思困顿。形神气色又有阴阳之分:属阳之相应纯净无阴杂,属阴之相应纯静无阳乱。若男子带有阴柔女相,则懦弱无主见;女子带有阳刚男相,则易克夫失偶。妇人贵在柔和温顺,男子贵在刚正不阿。贤良之人的妻子,神态威严而少妖媚;轻浮之人的妻子,妖媚取宠而少庄重。
然而世人论相,多只观察面部表象,却不探究内在根本。以骨骼为例:凡人眉、鼻、两颊之上皆有骨相显现。贵人之骨,从精髓深处生长而出,故眉形青秀纤细;贫贱之人的骨相,则浮于表面粗疏显露。又如颧骨:位置低平者为平民;延伸入耳者,不过长寿;不外露者,不过富有;而担任监司(监察官员)者,颧骨生入两鬓;担任两府(枢密院、中书省)要职者,颧骨生入天仓(太阳穴上方);担任太守者,颧骨堆起如峰并延伸至眼尾;下辅骨(腮骨)主掌仓库与奴婢——若地阁(下巴)宽阔厚实,自然拥有财富奴婢;若地阁缺陷,则无住宅可居,何谈奴婢与仓库?
【原文】视远,智远;神高,智高;视下,智下;视斜,智毒;睛屡转者,杀人或流;视迫上迫下,此瞻视不常之人,不可兼立事矣。有天者贵,有地者富,有人者寿。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
【译文】目光深远者,智慧必深远;精神高昂者,智识必高超;目光低垂者,智识多低下;目光斜睨者,心性多阴险;眼珠频繁转动者,易有杀人或流放之祸;目光忽上忽下、游移不定者,乃举止无常之人,不可委以重任。
面相中有“天相”(额头饱满)者显贵,有“地相”(下颌宽厚)者富裕,有“人相”(人中深长)者长寿。但若空有天相、地相,却不修养德行,终究只是徒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