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市长集体抗命!数十市政厅升起巴勒斯坦旗

发布时间:2025-09-22 13:15  浏览量:8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在法国筹备于联合国大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之际,多地市长准备违抗政府指令,在市政厅悬挂巴勒斯坦国旗以示抗议。

这项由社会党领袖奥利维尔·福尔倡导的行动,已引发内政部对公开展示此类旗帜的警告。内政部的谨慎态度凸显了该议题在法国的敏感性——这个国家拥有欧洲最大的犹太和穆斯林社群。

尽管周一参与行动的市政机构具体数量尚未确定,但呼吁声势正持续扩大。在加沙近两年的冲突期间,巴勒斯坦国旗在法国各地日益常见。本周,在广泛抗议马克龙总统及其政府各项政策的示威活动中,巴勒斯坦旗帜尤为醒目。

加沙战争及更广泛的巴以冲突预计将成为各国领导人本周起在联合国大会年度会议上的首要议题。巴勒斯坦方面表示,希望至少再有1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加入已承认的145个国家行列。

巴黎郊区圣但尼市长马蒂厄·哈诺坦宣布,该市市政厅将升起巴勒斯坦国旗以示声援。法国西部城市南特也计划在市政厅升起巴勒斯坦国旗,市长、社会党人约翰娜·罗兰向法国媒体透露:“对于希望通过象征性举动响应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地方政府,我认为这很有意义。我将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法国内政部则向地区行政长官发出通知,要求禁止在市政厅等公共建筑悬挂巴勒斯坦国旗,称此举可能将国际冲突引入国内。

内政部声明称:“公共服务中立原则禁止此类展示行为”,并强调市长若决定悬挂巴勒斯坦国旗,相关决定应提交行政法院裁决。内政部长布鲁诺·雷泰勒上周六表示:“市政厅门前不是广告牌。唯有三色旗——我们的色彩,我们的价值观——有权在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展示。”

法国发言人伊安·布罗萨特指责雷泰勒违背法国官方立场。“内政部长与法国外交政策相悖。他不同于总统,不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布罗萨特在BFM电视台表示。“他以个人信念取代共和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立场,实为将法国及其外交政策置于人质状态。”

今年6月,蔚蓝海岸城市尼斯市长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罗西曾将以色列国旗悬挂于市政厅,以示对哈马斯扣押人质的支持,后因法院裁决被迫撤下旗帜。

巴黎郊区圣乌安的市长卡里姆·布阿姆兰宣布,将在市政厅外墙同时悬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国旗,以传递和平信息。“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共和共同体,”他在RMC电台表示。“我所代表的是和平共同体:我不愿让穆斯林与犹太人对立,也不愿让活动人士与哈马斯支持者、反对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人士对立。”

这是一种与主流叙事截然不同的选择,既没有简单地站队,也没有选择沉默。它用一个具体而有力的行动,试图在对立的双方之间,打开一扇对话的窗户。

这个举动不禁让我想起一个老问题:在一个被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和地缘政治撕裂的世界里,我们究竟能做什么?当主流媒体和政治人物都在用旗帜来划清界限、定义敌我时,这位市长却试图用双重旗帜来传递一个不同的信号:这里,没有人是你的敌人。这并不是一种天真的和稀泥,而是在承认双方的痛苦和诉求之后,试图找到一个共同的落脚点。

这种超越单一阵营的努力,或许才是弥合社会裂痕的关键。 政治的本能是制造对立,但人性的本能是渴望联结。他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在国家和民族的标签之下,还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责任。他想保护的,不是某一个群体的立场,而是他所管辖的社区里,穆斯林和犹太人能够和平共处的权利。这比任何宏大的口号都来得更具体、也更真实。

坦白说,这面“双旗”能否真正带来和平,我无法断言。它或许会招致双方的不满,被认为是一种软弱或背叛。但我认为,它的意义在于,它用一种非二元对立的姿态,挑战了我们习惯的思维定式。它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冲突中,永远存在着第三条路,一条试图用理解和包容来取代仇恨和分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