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浦路的冷清,到底是时代的胜利还是遗憾?只有经历过的才懂
发布时间:2025-09-23 11:52 浏览量:1
来到上海七浦路的街头,看着这里熟悉又陌生的样子,这也不再是记忆里熟悉的七浦路,曾经那些烟火气息和市井生活的碎片,都随着那些被拆倒的小巷子而消失了。
曾经的七浦路是一条窄窄的老街,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只是河南北路旁一条不起眼的小街。路边许多人搭着简单的摊子,挂满了各种便宜的衣服,是不少附近居民和小商贩进货的好地方。
那个时候的七浦路道路也不咋好,坑坑洼洼的,人和自行车挤在一起,很是嘈杂,不过这也是最鲜活的市井声音,但想不到这条老街后来变成了上海有名的服装批发地,像老兴旺、新兴旺、新七浦这些商场都接二连三的盖了起来。
之后到了2000年,七浦路又迎来了最风光的时刻,那时随着经济的慢慢发展,许多80后、90后在学生时代过来这买衣服,上班族不少会在这里吃饭,周末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地方。
那时的老兴旺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一楼是摆地摊的,又杂又乱。二楼则是女子女装摊位,挂满了连衣裙、针织衫等。那时的店铺摊主还挺热情,见人就打招呼。当你拿了衣服比划后,他们永远都是那几句话,“小姑娘,这件衣服显身材,算你批发价。”
而三楼呢,则是一些淘货高手的目标,偶尔能淘到一些料子厚实的牛仔裤,或者款式特别的上衣,而且价格也比商场便宜一半左右。但这有个规矩,就是不能试穿,只能把衣服往身上比划比划,如果看中了还得砍价,如果砍价不合适,那最好转头就走,可能你走几步,老板就把你叫回来卖给你了。这场拉锯战最后也总能皆大欢喜。
而烟火气息则是七浦路最打动人的地方,商场后面有一条美食街,虽然环境相对于现在人来看差了些,但在当时的人没想这么多。这里面最让人怀念的味道是妯娌老鸭粉丝汤,那汤奶白奶白的,鸭血嫩滑,跟鸭杂的鲜香配在一起,加上一块卤得油亮的鸡腿,来上一碗浑身立马舒坦。
而广莲香的港式小食也很不错,到了饭点经常要排队,马蹄糕Q弹清甜,叉烧包柔软,一掐还能掐出水。而且还有其他不少好的美食,像胖子麻辣烫、铁板豆腐、熏鱼摊等。那时甚至在吴淞路上班的白领都喜欢跑到七浦路来吃饭,端着鸭血粉丝汤坐在小马扎上,看着来往的人群吃着饭。
七浦路的热闹还藏在很多细碎的生活小事里。老兴旺门口之前有对安徽夫妇,生意忙的不行,经常看到他们撕胶带的身影,脆生生的声音里,把衣服大包小包捆得严严实实,卖给各地来的小商贩。在二楼有一个美甲摊,拿5块钱就可以买到一颗水钻闪亮的美甲。不少爱美的女孩儿拿着手里刚发的工资,咬咬牙做一套美美的手脚美甲,对着镜子可以笑半天,再花6块钱买一束接发,这钱花的挺值。
不过后来城市的更新和大家购物习惯有了转变,在2010年后,七浦路周边的老房子就开始慢慢被拆除,天潼路、福建路、塘沽路等老居民区都没了。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只能去到别的地方生活,曾经这附近的居民也是撑起了七浦路的半边天,这也一下少了很多客流。并且随着后来国外一些快速服装消费品牌涌进上海,款式新潮,再加上电商火了之后,不少人更加不爱出门买衣服了,年轻人本身也不喜欢蹲在摊子前砍价,七浦路的人也就慢慢变少了。
曾经的老兴旺也没有了当初人挤人的场景,地下的鞋摊也只有几家店开着灯,那对安徽夫妇的打包摊也没了踪影,那些美食街只有零星几个小吃车。
现在的七浦路就那韩国馆热闹点,里面有个服装区,偶尔也会有些人过来。可是兴旺这边几栋楼也没啥人喜欢逛了,老兴旺也有很多铺头空了不少摊子,摊主们只能低着头玩手机,也没有了当年见人就打招呼的热情。有人来七浦路还想品尝当年的妯娌老鸭汤,却发现铺子变成奶茶店了,而广莲香的马蹄糕也品尝不到了,那些小店也早就拆了。
站在现在的七浦路,很容易生出一种复杂的情绪,它的冷清也是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人们买东西从那时的线下淘,变成了线上下单。城市的市井小巷也变成了各种商业大楼,像七浦路这样的传统市场,注定是要被时代卷着往前走。有人说七浦路不热闹,就说明上海进步了,不过只有真正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它的冷清带走的不只是一个市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