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东方卫视9年,央视主播潘涛回上海,54岁官宣新身份让人敬佩

发布时间:2025-09-23 16:50  浏览量:2

开学季的上戏门口熙熙攘攘,就在这年轻面孔扎堆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位看起来有些年纪的熟悉身影。

西装笔挺、头发整洁,说话间带着新闻主持人独有的沉稳腔调,路人纷纷侧目:这不是《新闻联播》里的潘涛吗?

原来,这位央视主持人竟以“博士生”的身份重新回到上海,成为上戏数媒专业的新生代表。

从东方卫视的台柱子,到央视的国脸,再到如今的博士生,潘涛这步重返校园的选择,令无数人惊讶。

潘涛生在北京、长在成都,从小就是个嘴皮子灵光的孩子,小学没毕业就在省人艺剧团里混熟了。

那时候还不到十岁,就已经能在《西安事变》的话剧舞台上站足180多场,演出经验比一些成年人都多。

别人放学回家写作业,他放学上台吃戏份,灯一亮就切换角色模式,完全没有胆怯这一说。

等到了中学,还兼职当起了《中学生世界》的小主持人,在录音棚里念新闻、播评论,实打实地积累了工作经验。

这份提早入行的经历,让他比大多数同龄人都走得稳当,高考填志愿毫不犹豫报了北广(现中传)。

当年北广播主专业有多抢手,不少学生是刷了三年才挤进去,而潘涛一试就中,可见实力不是白练的。

读书的时候,白天泡在课堂学发音纠正,晚上就跑去图书馆借各种新闻、传播、语音学资料,自己还偷偷在宿舍录音练普通话抑扬顿挫。

毕业本来有机会留在北京,但他没有选择就地发展,而是回到了成都的省广电。

在家乡的新闻播音部,老一辈播音员个个口条利落,播新闻跟讲评书似的,节奏明快、气口漂亮,潘涛不断吸收各种业务真经。

1997年,26岁的他就迎来了事业的第一次爆发:荣获“金话筒奖”广播类铜奖,这可是主持圈的奥斯卡级别奖项。

得奖那一刻,他正式从潜力股跃升为台柱苗子,第二年东方卫视就向他发出了邀约。

彼时东方卫视刚刚改制没多久,正是要人要脸的关键时期,一看潘涛这样的专业储备,哪里肯放过。

他那会儿每天早上报道股市开盘,中午播民生新闻,晚上录评论节目,一天到晚不是在录音棚里就是在化妆间,堪称铁人本尊。

在观众眼里,他不仅是上海人的“新闻闹钟”,更是富商们每日的“情绪调剂”。

东方卫视的台庆宣传片里,他能一秒变身“沙和尚”,逗乐一众观众。

主持人大赛上,他也能脱下西装跳段舞、哼首歌,偶尔还客串点小品,演起老头老太太都像模像样。

稳重与跳脱并存,这就是他的本事。

2008年,潘涛有幸成为北京奥运的圣火传递火炬手,那一年,他不仅走上了国家级舞台,也再一次捧回了“金话筒作品奖”金奖。

到了2012年,他又凭借过硬的个人业务拿下了“金话筒个人奖”金奖,加上之前那个铜奖,潘涛已经是三拿“金话筒”。

在事业攀升的同时,家庭也不落下。

潘涛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舞蹈演员,温婉、大气、性格和他十分契合。

婚后两人感情稳定,女儿出生后,他的妻子更是毫不犹豫地从舞台上退下来,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岳父母从成都搬来帮忙,做饭、带娃、接送上下学,分工明确,生活井然有序。

外人只看到潘涛在电视上字正腔圆,其实私下的他,也会研究番茄牛肉汤的炖法,试图从火候里悟出人生的节奏感。

他不热衷社交,却总被网友称为最有烟火气的主播。

家在上海,事业在上海,亲戚朋友也都在上海,哪怕早高峰堵一小时,也还是那句话:这是我的主场。

但就在人生看起来已经风平浪静的时候,他却突然参加了央视面向全国的主播选拔。

这时候的潘涛,已经44岁,按理说该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简历,没想到他居然举起了手。

毕竟,央视这个平台,是不少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从小的白日梦。

可要从东方卫视转战央视,绝不是换个单位那么简单。

他得从台柱子变“新人”,过去那些累积的节目资源、观众缘、熟人关系网,在央视通通得重头再来。

但潘涛偏不信这个年纪不能折腾的邪,2016年拖家带口北上,开始了他人生中最接地气的一段北漂生活。

那会儿的他,住在五环外的出租屋,地铁每天来回挤两个多小时。

房子不靠近单位,孩子学校没着落,真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从零开始。

很多人以为他是带着荣誉来的,其实刚进央视时他连编制都没有,只是一个代班主播,被派去《晚间新闻》打前锋。

每天播报完新闻,他还要做准备、写稿、调整语气,几乎全年无休。

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潘涛又一次证明了什么叫越是关键时刻,越稳得住。

他从《晚间新闻》一路磨练,后来又接手《焦点访谈》相关任务,在央视内部渐渐站稳脚跟。

日子虽然紧张,但也开始变得有盼头。

2020年,潘涛第一次坐在《新闻联播》的直播间,搭档的还是央视老将海霞,播的是当月国家经济运行数据。

虽然他眼神稍紧,手指似乎也有点不受控地小颤抖,但那一晚起,他正式成为央视“新国脸”的一员。

从上海卫视转战央视,整整五年才登上这一步。

很多人以为他终于可以安稳退休,结果没想到,他转头又卷起了学术圈。

其实在央视这几年,他并不满足于新闻播报本身,闲时也参加论坛、讲授课程、还兼职当起了上戏的讲师。

旁人可能觉得他是人到中年忙不完,但他却一边播新闻,一边悄悄积累论文素材和研究方向。

到了2023年,圈里开始流传一个听起来像段子的消息——潘涛要考博。

一开始没几个人信,毕竟央视主播去读博士,这组合听着就有点魔幻现实。

而且他都54岁了,按说是要准备退休不惑之年,结果他却准备再一次考试、面试、交材料,一步不落地走申请考核制。

直到今年,上戏博士拟录取名单公布,潘涛三个字赫然在列,专业是数媒,这可是戏剧学院刚设立不久的新方向。

而且潘涛走的不是常规考试路线,而是业内难度更高的“申请-考核制”。

这条路不仅要拿出研究计划,还得经历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课笔试和严格面试,最后综合打分排名择优录取。

在这一系列高压考核中,他的综合成绩达到了273.67分,业务科目和面试都在90分以上,不是踩线过,而是硬核进。

看上去是年过半百再求学,其实更像是完成梦想的一圈回转。

9月14日新生报到,在一群青春洋溢的新生中,这位“老大哥”笑容谦和,还在入学仪式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54岁读博、与机器人同班、从台前走向幕后,这一连串的标签,把他重新推上了热搜。

但他自己却淡然地说:年纪不是借口,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那个“敢试一次”的勇气。

潘涛也许正是很多中年人的缩影:在家庭与理想之间,在稳定与进取之间,选了一条最难但最值得走的路。

未来是否会走向高校执教、是否将AI技术融入传统演播,答案仍未揭晓。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位新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发光。

《新闻联播》著名主播,来上海上学了!还有一位特殊的同学.极目新闻 [引用日期2025-09-15]

资深"新人"潘涛央视首秀:又一从上海走出的名主播.东方网.2016-02-02 [引用日期2016-02-2]

《新闻联播》“新国脸”曾是个童星?媒体:此前拿奖拿到手软,加盟央视是“领导”钦点.百家号-人民资讯 [引用日期2020-09-11]

潘涛:主持人需要张扬.网易.2007-06-11 [引用日期201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