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句劝:肾病不想得尿毒症,这3种食物要少碰,再馋也要忍住
发布时间:2025-09-23 17:30 浏览量:1
肾病这东西很多人觉得离自己还远,可是肾功能一旦慢慢下降,没有明显疼痛,常常被忽视。56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减弱,肾脏的代偿能力也下降。如果饮食里继续吃一些对肾脏负担大的食物,慢慢就可能走向尿毒症的边缘。
医生经常苦口婆心地说,有三种食物要尽量少碰,再怎么馋,都要忍住。
这三种对肾病患者伤害特别大的东西,是经过研究和临床经验都一再证实的。
下面先说为什么肾病人吃这些食物会加速损害,再具体说是哪三种,最后讲怎么在日常饮食里调整。
肾病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肾脏不仅负责废物代谢,还要调节水盐、电解质、酸碱平衡、激素等。
肾功能减弱后,废物和毒素像尿素、肌酐、磷、钾这些如果堆积,会对身体很多系统造成伤害。
而且老年人的生理储备有限,心脏、血管、骨骼等器官对这些代谢紊乱特别敏感。
再者随着年岁增长,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也可能不够强,一旦摄入过量的某些物质,肾脏处理不过来就会残留体内,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尿毒症。
医学研究中,高蛋白饮食就是被重点提到会加重肾脏负担的。
举例来说,一篇题为 “High‑Protein Diets on Kidney Health and Function” 的综述指出,在已有慢性肾病(CKD)或肾功能偏低的人群中,如果蛋白质摄入过高(尤其来自动物蛋白),会引起肾小球高滤过(hyperfiltration),使得肾脏微小血管承受过多压力,逐渐受损,蛋白尿(尿里有蛋白)会变多。
还有一个社区研究发现,在健康成年人中,蛋白摄入量非常高的一组,eGFR 年下降速度要比蛋白摄入适中者快很多。
所以“蛋白量”这一块不能盲目觉得越多越好。
还有一项重点是磷(Phosphorus)。
肾病人如果磷控制不佳,血磷过高,会刺激副甲状腺激素分泌,引起骨质疏松、血管钙化,心血管风险大大增加。
美国肾脏基金会建议慢性肾病患者限磷饮食,减少含有磷添加剂的加工食品、饮料等,并注意看营养标签中有没有 “phos”“phosphoric acid” 等字样。
具体到那三种食物,有以下:
第一种是 加工肉类和高蛋白动物肉类吃太多。
比如腌制肉、培根、香肠、火腿这些,加工过程中通常加很多盐、磷,还可能有防腐剂。
肾病患者如果频繁吃这些东西,肾脏除代谢蛋白废物外,还要处理这些化学添加物,有可能加速肾组织损害。
即便是普通的红肉,如果吃得太频繁、量太大,也会导致肾小球长期处在高滤过状态,久了肾小球会受损。
研究里发现,如果蛋白摄入 >1.5克/公斤/天,对已有轻微肾功能减退者,eGFR 降低明显。
所以肾病阶段晚一些的,用肉类要节制,优选植物蛋白或鱼类、蛋类。
第二种是 含磷添加剂丰富的饮料与加工食品。
这类食品不是天然的磷,而是加工过程中加入的那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快速磷”,非常危险。
比如可乐、深色汽水、调味饮料、罐装饮料、速冻食品、加工奶酪、某些膨化食品中磷添加物很多。
美国国家肾脏病、肋骨等健康信息网站中明确提到,这类饮食习惯会使血磷水平升高,对肾脏和心血管造成综合伤害。
有研究说,如果慢性肾病患者的每日磷摄入持续高于推荐值(例如磷添加剂带来的“隐性磷”占比高),他们的死亡率比控制磷好的人群要高。
虽然具体数字在不同研究中略有差异,但趋势很稳。
这样说可能吓人,但控制饮食中“隐藏磷”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种是 高钾和高盐食物。
肾病人往往肾功能减低,钾不能很好排出体外,高钾血症可能引起心律不齐,严重的可能致命。
高盐(钠)食物则会导致高血压、水肿、肾脏负荷增加。
高盐饮食让肾脏必须额外排钠,这对肾小管是一种压力。
很多加工食品、高咸菜、咸鱼、腌制品、罐头食品、速食品的钠含量非常高。
同时,这类食品往往也含有钾或磷,不只是单调的一个因素。
例如一项 Kidney International 的研究指出,在 CKD 患者中,血钾偏高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比钾正常者高出约两倍以上。
虽然这个研究不一定统一所有人,但足以说明“高钾”危害不是口头的。
盐方面,控制在每日钠摄入 2 克以内,对于很多肾功能不良者是推荐标准。
太多盐会引起血压波动、肾内微血管受损,也加速肾病进展。
上述这三类食物,如果再馋也要忍住,因为它们相互交错,常常一起出现。
例如加工肉高蛋白又高磷,还咸;加工饮料含磷又含糖;高盐食物很多还含钾。
这些组合会对肾脏造成“多重打击”。
若一个人本身就是 CKD(慢性肾病)阶段 3‑4,或者已经有蛋白尿/肌酐偏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碰这些就像在负重行走。
当然“少碰”不等于“完全不碰”,食物选择要有弹性。
肾病患者日常饮食里可以这样调整:
蛋白质不要极端高,多选植物蛋白(豆腐、豆浆、黄豆等)或鱼肉;避免加工肉制品;饮料尽量选择没有添加磷的清水或温水或淡茶;盐控制在每天 5 克以内(甚至更少,看医生建议);食物新鲜少加工;蔬菜水果选低钾种类;钾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香蕉、番茄、土豆、橙子等)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适量吃;定期检查血钾、血磷、肾功能指标。
在笔者看来,这三种食物之所以被医生一再强调,是因为很多肾病患者或早期肾功能减退者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但身体里已经开始累积损伤。
健康不是等病变明显才在乎,而是因小失大之前就主动行动。
忍住那口腌肉、少喝那杯饮料、控制那盘重口味咸菜,这些看起来是牺牲口味,但却可能为未来换来很多自由和活力。
总而言之,想避免走向尿毒症,不光是吃药或打针的事情,饮食选择非常关键。
吃得再馋,也要对肾脏负责。
上述三类食物高蛋白加工肉、含磷添加剂食品饮料、高盐高钾食物,这三种要尽量少碰。
配合定期体检、适当运动、饮食多样化,肾病就有可能被控制,不会那么快恶化向尿毒症。
身体这事,慢慢调养,比事后后悔强得多。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