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完不成KPI!深蓝招荣耀前CMO救场,新车却遭车主骂背刺
发布时间:2025-09-24 14:19 浏览量:1
2025年9月8号这天,深蓝汽车算是“双喜临门”又“喜中藏忧”。
一边是前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正式入职当总裁,另一边,被深蓝当战略旗舰的S09,超长续航超充版也在这天上市。
新车售价23.99万到30.99万,跟今年5月第一次发布时起售价一样,但电池换了好的,行业首发的53.49kWh宁德时代骁遥增混电池,还是首批过新国标的。
懂车帝上能看到,同样27.99万的后驱Ultra+版,新版本续航和充电速度都快了不少。本来这是好事,结果老车主不买账。
不少7月份买了S09的车主,看到新版本直接说“被背刺”。
有个车主7月24号买了四驱Ultra高定版,还签了保价协议,现在才一个多月就出加量不加价的版本,直接去黑猫投诉说“销售欺诈”。
深蓝9月10号回复说会联系处理,但直到现在,投诉进度还没显示完成。老实讲,保价这事儿既然承诺了,就算是配置升级,提前跟老车主沟通下也能减少不满,这么干确实容易伤信任。
其实深蓝找姜海荣来,本来是想补自己的短板。姜海荣可不是新人,2005年就进了华为手机业务,比余承东还早几年。
后来转做营销,在荣耀当CMO的时候,搞过不少出圈的事儿,2023年荣耀X50发布会,他当场摔了10部新手机,全没坏,“硬核”的标签一下就立住了。
那时候荣耀还一度拿到过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海外也拓展到74个国家,俄罗斯、法国这些地方都能进第一梯队。
深蓝这边呢,之前一直是邓承浩一手抓研发和营销。邓承浩是纯技术派,长安新能源的三大车型平台都是他主导开发的,今年5月讲S09的时候,脱稿讲了1个半小时技术,专业度没话说。但他自己也承认,团队85%都是研发的,“有好产品却讲不出故事”。
这么看,姜海荣和邓承浩确实互补,一个懂营销懂全球化,一个懂技术懂产品,甚至姜海荣熟悉的华为IPD、IPMS体系,也是深蓝现在想搭的。
本来这波人事调整挺对症,结果新车先出了保价纠纷,相当于刚开场就绊了一下。说实话,深蓝连续两年没完成销量目标,急着靠新车和新高管破局能理解,但越急越得注意细节,不然反而添乱。
深蓝今年的目标是“正向盈利”和“行业领先”,邓承浩说过,月销超3万就能盈利。
但今年1到8月,月销量最高也就2万9千多,离3万总差一步。
前八个月累计销量,才完成年度目标的一半多一点,剩下不到4个月,确实得靠营销发力。这压力,一下就到了姜海荣身上。
深蓝其实不缺技术。研发团队快2000人,比长安另一个新能源品牌阿维塔多一倍,成立三年就出了6款新车,还年年改款。
核心技术也能打,超级增程2.0系统,功率密度和效率都是全球顶尖;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解决了极寒天电池衰减的问题,还拿了中国专利金奖,这是重庆近17年第一次拿,汽车行业也才第二次。
但问题是,这些技术没转化成“标签”。现在消费者买车,认的就是标签,一说“戴森平替”就想到徕芬,零跑说自己是“半价理想”也不避讳,反而卖得不错。
深蓝之前的slogan“年轻就去深蓝”,听着像鸡汤,没跟产品挂钩;后来跟华为合作,改说“左手增程右手华为智驾”,结果合作不深,车机是自研的,华为智驾只装在S09、L07、S07这几款车上。市面上跟华为深度绑定的品牌不少,深蓝这个“华为标签”根本立不住,消费者记不住。
更关键的是,深蓝连个“代言人”都没有。
蔚来有李斌,理想有李想,小米有雷军,这些人本身就有话题性,能给品牌带声量。深蓝这边,邓承浩技术强但曝光少,姜海荣刚入职还没站稳,想靠高管带热度都难。
没标签没声量,连爆款都难出。本来深蓝想把S09打造成爆款,5月首发当晚就说大定订单破了2万1,但6到8月,月销量就两三千辆。
产能肯定没问题,有长安兜底,车主提车也快,一周两周就能提,那问题就出在口碑上。5月的时候,S09还出过车机弹5秒广告的事儿,影响驾驶安全,后来邓承浩道歉说再也不推了,这刚平复没多久,又来保价纠纷,谁还敢轻易买?
现在深蓝也服软了,把今年的交付目标从50万辆下调到36万辆。接下来还指望新出的L06救场,说是SL03的大换代,标配激光雷达,价格比L07还低,但为了控制成本,没装华为智驾,用了地平线的系统。
如此看来,L06是想走低价智能路线,但能不能成还不好说,消费者买低价车也看性价比,要是智能配置减太多,恐怕也难火。
深蓝急是真的急,连续两年完不成KPI,换谁都得慌。但急归急,得把劲儿用在点子上,姜海荣的营销能力得尽快落地,把技术转化成消费者能懂的卖点;
爆款也不能只靠订单数,后续的用户体验更重要。不然光着急,反而容易出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