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浦公司的崛起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09-24 21:31  浏览量:2

上回我们说到,王天伦向山城市市长递交了一封建议信,没想到这封信竟引起了山城市商业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短短两周内,他们便完成了相关情况的调查,并迅速形成了报告。

时间来到2003年7月,大渡口区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王天伦旗下的金浦公司获得生猪定点屠宰的资质。批文中明确写道:“依据XX市长及三位副市长的批示,结合贵司与我区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经研究决定,批准贵司开展生猪定点屠宰业务。”手续既已完备,项目随即启动。

很快,1.7亿元的投资资金到位,项目在大渡口剑桥工业园正式落地。短短三个月,山城政府便为王天伦办妥了所有手续,但这仅仅是开始。此后,王天伦的企业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一路畅通无阻。甚至在工商登记手续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企业便拿到了工商局发放的营业执照副本。

原来,大渡口区政府办公室要求区工商分局“特事特办”。分局领导也向郑兆科下达指示:“为支持企业发展,按照区政府的承诺,同意先发放营业执照副本,后续再补办相关手续。”

你看,谁说官府办事效率低下?就王天伦这企业手续的办理速度,在当时国内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平心而论,若没有王天伦,山城政府这一波操作确实值得称赞。毕竟,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国民经济的支持是无可替代的。

就这样,昔日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生猪屠宰加工企业——金浦食品有限公司,在山城正式开门营业。当时,山城政府对王天伦寄予了厚望。

王天伦的策略也简单直接:一方面控制生猪源头,另一方面安排手下垄断市场,掌控经营户的进货渠道。过去,遇到不配合的经营户,他一贯的作风就是简单粗暴——“打”。如今,项目有了政府的支持,他更是底气十足,仿佛手握“尚方宝剑”,无所畏惧。那些想“炸毛”的经营户,此时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然而,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挑战者。金浦公司成立五个月后,也就是2000年12月14日下午,王东明正在办公室办公,突然接到手下杨玉华的电话:“四哥,潘桂生的猪又没卖给我们。”

王东明一愣:“他什么意思?”

“他说我们的价格太低,谁出价高就卖给谁。”杨玉华回答。

王东明冷笑一声:“呵,他还挺有脾气。那你还等什么?需要我教你怎么做吗?赶紧带人去教训他,让他知道在合川,生猪只能卖给我们。”说完,他便挂断了电话。

负责生猪收购的杨玉华和王宏伟一商量,老大都发话了,还等什么?于是,他们一个电话打给手下的小兄弟唐永斌:“永斌,你和刚子去安排一下,告诉那个姓潘的,别以为我们好欺负。猪要是不卖给我们,后果自负。给他点颜色看看。”

“华哥,你放心,我们这就去办。”唐永斌放下电话,立刻开始打听潘桂生的行踪。毕竟都是圈里人,谁不知道谁?很快,消息传来:潘桂生每天清晨都会从家出发,经过来龙桥公路。

第二天,12月15日凌晨四点,唐永斌和彭刚开着车,带着狗爸(可能是手下或同伙)来到合川市(现合川区渭溪镇)来龙桥公路旁蹲守。此时,坐在车里的彭刚突然看见对面摇摇晃晃走来一个人,约莫五十岁左右,正是潘桂生。

唐永斌和彭刚对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拎着镐把(一种棍棒类武器)跳下车。潘桂生也看到了他们,毕竟都是熟人。他心里暗想:这俩货拿着镐把,装什么黑社会?他冷笑一声:“别人怕你们,我可不怕。我杀猪的时候,你们还在撒尿和泥呢!”说完,他便准备离开。

彭刚一听,顿时火了:“你个老东西,还敢倚老卖老?”他冲上去,一把从后面将潘桂生放倒。唐永斌和彭刚二话不说,对着潘桂生就是一顿暴打,随后扬长而去。

这俩人本以为只是小事一桩,毕竟以前也没少干这种事。可他们没想到,潘桂生这么不经打,被送到医院后,第二天便因抢救无效去世了。

接下来的事,连王天伦都没想到。为了摆平这件事,他竟然花了一百万,找了四个合川的警察,结果却没能搞定。最后,他不得不拐弯抹角地找到文二哥,才把这件事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