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求荣!为讨美国欢心,不惜将总统送进大牢,如今结局大快人心
发布时间:2025-05-24 15:54 浏览量:1
今年3月,一则消息震惊了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警方拘留,并被送往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审判,而这一行动的策划者正是现总统小马科斯。
如此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二十多年前,塞尔维亚也曾为讨好美国将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强行送往海牙。那么是谁将米洛舍维奇送往海牙的?他结局如何呢?
这一行动的策划者,正是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当时塞尔维亚的政治形势比较特殊,虽说金吉奇是总理,名义上低总统一头,但他却是塞尔维亚政府实际上的一号人物。
金吉奇的政治立场与米洛舍维奇正好相反,主张完全的自由化、西方化。米洛舍维奇早在60年代就步入南斯拉夫政坛,对南斯拉夫多少还有些情怀。虽然宣布了南斯拉夫联邦的终结,但终究还是坚持了一些老传统。而金吉奇则不同,他直到80年代末才参与政治,认为塞尔维亚就是塞尔维亚,应该彻底与过去的南斯拉夫告别,进行全方位转型。
这种思想或许与金吉奇的早年经历有关,他在大学期间就表现出了对西方的强烈兴趣,最终争取到了去西德留学的机会,在西德拿到博士学位。而金吉奇留学归来后,南斯拉夫政坛也因为铁托的去世而逐渐动荡起来。
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让金吉奇激动万分,而东欧剧变中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更是让金吉奇找到了方向,认为自己的道路就是正确的。他也效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拉起自己的组织——民主党与米洛舍维奇交锋。
1997年,民主党找到一个机会,指责米洛舍维奇选举舞弊。虽然没能推翻米洛舍维奇,却也成功迫使米洛舍维奇让步,给民主党提供了部分政府职位,金吉奇更是成了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市长。
平心而论,金吉奇在市长之位上也作出过一些贡献,他吸引投资,改革管理,推动了贝尔格莱德的市政建设,当时也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但他随后的所作所为将自己的名声彻底摧毁——1999年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时,金吉奇没有选择留在首都与市民们共进退,而是躲到了安全的黑山。
身为贝尔格莱德市长,金吉奇在市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临阵脱逃,这让他顿时成了众矢之的,“懦夫”的骂声不绝于耳。更过分的是轰炸结束后金吉奇还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同意了奥尔布赖特的许多要求。要知道塞尔维亚刚被轰炸过,人们对美国可是恨之入骨,金吉奇却对美国如此卑躬屈膝,让人想不骂他都不行。
也许是因为自知名声臭了,2000年南联盟大选时,身为民主党党魁的金吉奇并未参与总统竞选,反而支持党内名气不大的科什图尼察竞选,以营造所谓的“甘于奉献”形象。最终科什图尼察成功当选总统,而金吉奇则就任总理。不过由于金吉奇在党内长期的领导地位,塞尔维亚实际上还是他说了算。
金吉奇掌权后,便将清算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势力视为头等大事,当初依附米洛舍维奇的官员、企业一个个都遭了殃。而米洛舍维奇本人他也不放过,一直琢磨着怎么将其“斩草除根”。正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将米洛舍维奇视为眼中钉,双方一拍即合,金吉奇决定将米洛舍维奇送往海牙法庭受审。
2001年4月,米洛舍维奇被捕,但在随后的处理上出了问题。把米洛舍维奇送往海牙受审这件事即便是民主党内都有许多人反对,总统科什图尼察就是其中之一。逮捕米洛舍维奇大家没意见,但要把自家总统送往国外受审,大家还是接受不了。
就在米洛舍维奇被捕后,科什图尼察还曾表示会让米洛舍维奇在国内受审,决不会将他送往海牙。在他看来,即便前总统有罪,那也应该由本国法庭审判,哪有将其交给外国的道理?更何况米洛舍维奇虽然倒台,但依然有不少塞尔维亚人支持他,强行将其送往海牙必然引起剧烈动荡。
可金吉奇却不管这些,他认为将米洛舍维奇送出去是“双赢”的事情。一方面可以讨好西方,争取更多援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彻底绝了其支持者的念想。
如果米洛舍维奇在塞尔维亚国内受审,那么法庭在舆论压力下很难判他重罪,他依然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可如果米洛舍维奇被送往海牙,西方国家可不会管塞尔维亚国内的舆论,必然让其永世不得翻身,换言之他此举也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势。
于是金吉奇利用自己的总理权力绕过议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带走了米洛舍维奇,将其送往海牙。结果正如金吉奇所预料的那般,海牙法庭再也没有让米洛舍维奇回去,最后米洛舍维奇就死在了海牙监狱里。
但金吉奇想不到的是,将米洛舍维奇送进去的他却比米洛舍维奇死得更早。米洛舍维奇死于2006年,而金吉奇在2003年就一命呜呼,并且是非正常死亡。
怎么回事呢?原来在送走米洛舍维奇后,由于米洛舍维奇事件以及政见不合等因素,金吉奇与科什图尼察之间又爆发了激烈冲突,甚至抵制科什图尼察参与竞选,最终使得科什图尼察无缘下届总统。2003年3月,科什图尼察在内外压力下交出总统权力。
然而就在金吉奇离权力巅峰一步之遥的时候,一场刺杀结果了他。3月12日,金吉奇在政府大院内突然突然遇刺,当天就不治身亡,他的权力之路也就此终结。
而刺杀金吉奇的则是塞尔维亚特别行动队的指挥官约万诺维奇等人,这些人本来是负责保护政府官员安全的。这就很讽刺了,虽然历史上遇刺的总统也不少,但他们大多是在外遇刺的,很少有人像金吉奇这样在政府大院里遇刺,还是被本来保护自己的人干掉的,这也可以看出金吉奇的名声已经差到了什么地步。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刺杀金吉奇,至今众说纷纭。有人是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指使的,有人说是科什图尼察的支持者指使的,有人说是黑帮指使的,还有人说就是因为金吉奇干得太差,多次卖国求荣,这些人因为义愤填膺才出手的。
金吉奇能在塞尔维亚90年代波诡云谲的政局中成为实际上的一号人物,自然不可能是无能之辈。他掌权后争取西方援助,主持战后重建,发展经济,打击黑帮,也是作出过贡献的,但他的这些贡献无法掩盖他屡次丧权辱国、卑躬屈膝的事实。
金吉奇为了讨好西方,不但将米洛舍维奇送往海牙,还在科索沃问题上一再退让。米洛舍维奇时期虽然在科索沃战争中失败,但科索沃名义上依然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但到了金吉奇时期,科索沃的独立倾向已经越来越强。而在国际事务上,金吉奇时期的塞尔维亚也成了西方的应声虫,这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强烈愤慨。
可以说,就算金吉奇躲过了那次刺杀,恐怕也很难善终,毕竟恨他的人实在太多了。人民会记住真正对他们好的人,而像金吉奇这样,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抛弃人民的临阵脱逃之徒,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 上一篇:替嫁43
- 下一篇:中式教育,是很多人一生的精神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