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年第一”到“国字号示范”——解密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文庙派出所执法规范化“闭环链”
发布时间:2025-09-25 14:12 浏览量:1
近日,公安部《关于命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的决定》正式印发,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文庙派出所名列其中。这块极具分量的“国字号”牌匾,无疑是对该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果最有力的印证。这也是自2010年公安部开展此项评选以来,太原市公安系统第七个获此荣誉的单位。
从连续5年在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执法质量考评中位列第一,到成功跻身“全国示范”,文庙派出所并非依靠某个单项的“突进”,而是凭借一套环环相扣、系统精密的全链条执法规范化体系,完成了从“优秀”到“标杆”的跨越。这背后,是每一位民辅警对执法生命线的坚守,对规范化从“文本”到“人本”的深入践行。
理念先行:执法规范化是“生命线”更是“明白账”
执法规范化,首在立规矩。文庙派出所的实践,核心在于将制度设计贯穿于执法活动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我觉得,将每一个环节认真做到位,做到‘规范’是相对容易的,但要让这个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其实很难。”文庙派出所教导员任晓玲开门见山,“我们绝不能满足于基本层面的‘规范化’,现在更应该做的是‘优化’和‘进化’,走向‘精细化’。”
在她看来,执法规范化就是民警的“生命线”。“你执法上如果有瑕疵、有问题,那影响的可能就是你一辈子。我们要求执法记录仪必须出警即开,一案一光盘,这不仅是‘黑匣子’,更是‘矫正器’。”任晓玲介绍这些视频资料不仅是事后备查的依据,更在事中监督和日常培训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定期回放剖析,民警的执法瑕疵得以暴露和纠正,规范动作内化为肌肉记忆。
为此,文庙派出所逐步改进,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看到记录不清楚,我们就要求必须写一段话,要把事情、当时的情况都写得清清楚楚。”任晓玲说,“这相当于给我们自己做了一本明白账,一个可靠的台账。任何一份记录,我们的民警都能根据上面的记载,清楚地记住当时是什么情况。”
机制创新:责任到人、流程闭环、细节到位
“我们提出的‘主办民警’制度,就是先把责任落到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头上。即便所里缺人,办案队的案件也必须由主办民警牵头组织。”文庙派出所副所长李一丞解释,这借鉴了司法系统的“员额制”,也是主办民警对自己办理的案件终身负责的具体举措。
案件办理的末端,有严格的内部档案管理制度把关。案卷交回时必须符合标准:裁决已下、扫描已完成、目录已填好。此后,治安内勤还会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精神进行月度最终评查。“这就像有个‘好管家’,任何瑕疵都无处遁形,必须立即整改。”李一丞说。
强有力的监督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23年,文庙派出所共办理刑事案件51起,查处治安案件137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近300名,达成了全年无一起案件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佳绩”。这堪称衡量执法规范程度的“金标准”,也是该所荣获“全国示范”称号最硬核的底气。
在执法工作的最前沿——接警环节,规范化同样细之又细。综合指挥室辅警田泽每日的工作,便是从接听一通又一通110报警电话中开启,可他的职责远不止于“派单”。对于系统中的“处置结果反馈”,田泽和同事们自发养成了“拓展性反馈”的工作习惯。“我们会主动补充‘起因、过程、结果’全过程,重要警情还会同步通知社区民警或汇报带班领导。”在田泽的认知里,“反馈是处警的一部分,人到现场处置好但反馈不到位,等同于警情没处理好。”这份坚持,源于一个朴素的信念:留下完整工作痕迹,日后查阅时有据可依,明确责任归属,防控法律风险。
能力锻造:从“课本法条”到“群众语言”
再完美的制度,最终都要靠每一位民警的执法能力来实现。民警梁智昊的成长轨迹,是文庙派出所执法能力整体跃升的缩影。
“刚工作时,直接拿法律条文跟群众沟通,却发现群众根本不愿意听。”梁智昊回忆起初入职场的落差。后来的他明白了,必须用“群众语言”,像聊天一样普及法律。
他至今记得,一名六七十岁的大娘因涉嫌出租出借银行卡被传唤,起初非常抗拒。“我们没有直接生硬地复述法条,而是用大娘能听懂的家常话举例说明:‘要是别人拿您的卡干了坏事,您好心可就办了错事,成了骗子的帮凶了。’”大娘听后幡然醒悟,提供了对方信息,助力后续办案。
为了让“群众语言”更接地气,不爱交流的梁智昊主动学起了太原话,用“乡音”拉近与老街坊的距离。除此之外,文庙派出所里“民警自己上台讲案”的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办案民警走上讲台剖析自身得失,这种“复盘式”的培训,远比单向灌输更能触及痛点、引发共鸣。还有“旁听庭审”,让民警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上,切身感受程序的严谨和证据的力量,从而倒逼侦查办案环节更加规范。
文化浸润:沿着传承脚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荣誉的背后,是文化的浸润与传承。在教导员任晓玲看来,文庙派出所的传承与创新,不需要刻意追求新花样。
“你甚至可以去翻阅历史档案,从1949年到现在,你能明显感觉到,这个派出所这么多年来,任何工作都是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任晓玲说,“这种传承绝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规范化也不是近几年才提出的要求。每当上级有新的规定、群众有新的期待时,我们就严格地、踏踏实实地去执行好每一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如今,站上“全国示范”的新起点,文庙派出所的目光已投向未来。任晓玲的思考非常清晰:“一定要‘深磨’,就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度的精细化打磨。”
从梁智昊的“群众语言”,到田泽的“拓展性反馈”;从李一丞的“主办民警责任制”,到任晓玲的“精细化深磨”……文庙派出所的执法规范化之路,是一条让制度刚性、让人心温暖、让正义可视化的道路。它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全国示范”的样本,更是一种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处理、每一次执法活动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基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