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遍地开店到闭店潮,保健品私域直播一年发转,经销商的苦谁懂?

发布时间:2025-09-25 16:14  浏览量:1

央视曝光老年健康私域直播风波还没平息,很多平台都在观望、沟通、商讨规范对策。

昨天,任总来公司喝茶,说,现在整个大健康养生保健行业,不管是做招商的平台,还是经销商门店的,一多半都在勉强维持,不少市场更是在生死线上挣扎。​

还记得,去年南京展会的热闹场景。当时满场人都在说,老年健康遇上私域直播这风口,简直是捡着了日不落的朝阳产业,开店就能赚钱。可才过一年,风向怎么就变得这么快?任总分析的几个点,句句戳中行业痛点,听着特别有启发:​

第一,招商直播平台赚钱,经销商门店不赚钱。现在很多私域直播平台为了避开保健品严查的风险,直播间里基本不碰相关品类,转而主打助农产品、日化用品、地方特产、初级农产品这些。这类产品价格透明,运费还高,而且很多东西,用户一查就知道大概行情,平台顶多在成本上加一点当利润,风险低,基本是稳赚。可经销商门店就不一样了,每天在社群发红包拉人气要花钱,员工工资、销售提成得按时给,有时候算下来,光这些固定支出就比卖货赚得多,忙活半天都可能倒贴钱。

第二,直播间用户赚钱,经销商门店不赚钱。现在不少平台为了留客,都有完播红包。用户看完一场直播,就能领 1.6 元。这么算下来,一个用户一个月单靠完播就能领走 48 元红包钱。你可能会说,用户领了红包就会买货吧?确实有消费,但,只是买 8.9 元一瓶的香油、9.9 元一袋的杂粮。先不说这类初级产品本身利润就薄,就算 9.9 元全是利润,【48-9.9】,还是亏的。

第三,员工赚钱,经销商门店不赚钱。因为老年健康私域直播行业的特殊性,一方面外行人对这个领域有偏见,招人本就不容易;另一方面服务的多是中老年人,需要更耐心细致的服务,工资给少了根本没人来。就说三四线城市,员工底薪至少 3000 元,再加上社保、水电、门店租金这些,一个员工的基础成本每月几乎都在 5000 元以上。可实际情况是,很多员工一个月连本带利也就卖出 5000 元的货 。等于卖的钱刚够付一个员工的成本,其他开支全得靠经销商自己贴,能赚钱吗?

时隔一年,从 “风口来了,开店就赚”到 “生死挣扎,勉强维持”。健康私域直播的这一年反转,不是偶然,而是粗放扩张必然付出的代价。​当风口褪去,那些被流量泡沫掩盖的成本漏洞、模式缺陷和信任危机,终究要有人买单。经销商的挣扎,本质上是行业从 “流量掠夺” 向 “价值深耕” 转型的阵痛。唯有把服务重心从 “发红包拉人头” 转向 “专业健康陪伴”,让利润回归服务价值,健康私域直播才能真正走出困局,毕竟,银发经济的核心从来不是收割流量,而是守护信任。不然再火的风口,也会变成一戳就破的泡沫。